洪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北省第一大湖泊
過去
洪湖水質常年在低位徘徊
曾經遮天蔽日的蓮葉也漸漸消失
近年來
荊州全力推進洪湖生態修復
效果怎么樣了?
4月初,在洪湖南片區官墩段近岸帶,工人們正將洪湖本土的“中國紅蓮”運送至移栽區進行移植,月初移植的部分野蓮已經冒出了尖尖荷葉。
“這些都是江漢平原的野生品種,栽下一兩天就能發芽,成活率非常高。”種藕工人閆成軍憧憬地說,“到夏天,這些尖尖芽就會長成大片大片的荷葉。”
此前,洪湖全流域組織打撈水葫蘆、水花生等外來物種和水面漂浮物,全面清除湖內殘余網片及各類垃圾,清湖工程已經初具成效。
與此同時,植被恢復工程也在同步實施中,種植以野蓮為代表的挺水植物和以黃絲草為代表的沉水植物。
閆成軍和其他工人們正在進行的野蓮移植工作,就是植被恢復工程的具體舉措之一。
種植蓮藕對減少風浪、減少底泥擾動起到很大作用,還會伴生野菱、茭白、田螺等水生動植物,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相對靜止的水體,達到消磷減氮、修復水質的作用。
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濕地修復中心
主任 羅東平
四個標段3750畝,總共投入1千多人次,挺水植被的恢復效果很明顯,按照自然生長情況,今年的野蓮可以達到1萬多畝,2026年,整體3萬畝覆蓋是沒問題的。
在洪湖市瞿家灣鎮漢沙垸紅蓮湖,正在實施洪湖沉水植物種子庫建設項目。陽光照射下,密密麻麻的苦草、黃絲草等沉水植物猶如“水下森林”。
該項目總投資2251.71萬元,計劃在紅蓮湖內外恢復沉水植物1500畝,通過兩個完整生命周期的維護,增加沉水植物種子數量,并以此為種子庫,向洪湖大湖提供沉水植物恢復的種源。
上海水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經理 王思潮
涉及的沉水植物一共是八種,浮葉植物是六種,沉水植物像苦草、狐尾藻、竹葉眼子菜等等。目前,紅蓮湖已經完成了初步的水下森林凈化系統,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水的標準,透明度達到2米及以上,植被的覆蓋度達到70%以上。
荊州正在加快洪湖環湖生態緩沖帶、修復帶建設,預計恢復洪湖湖區植被5萬畝以上,2024年植被覆蓋率提升到21.8%,2025年提升到30%以上。
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海硯介紹,下一步,將強力推進入湖河口整治,防止外來入侵物種、白色垃圾進入洪湖,入湖河口生態濕地建設工程和入湖河口底泥清淤工程也正在積極謀劃之中。
洪湖碧水藍天的美景
接天蓮葉無窮碧的震撼
很快就會再現
你還有哪些期待?
歡迎留言討論!
記者:盧艷、徐歡歡
編輯:匡月晴 / 責編:唐杰/ 編審:王桃芳/監制:唐萬全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關注虎座鳥視頻號
往期 ·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