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關不羽
重慶燃氣收費風波持續泛起漣漪。
有人“扒出猛料”——重慶燃氣的大股東是知名央企華潤,而華潤的燃氣業務分支企業注冊地竟然是在百慕大群島——全球三大避稅天堂之一。一時間,華潤成了披著央企外衣的資本大鱷,集萬惡于一身,矗立在公眾利益的對立面。
重慶燃氣費暴增的原因至今撲朔迷離,如何保障改善民生更是最高層關心的重點,但華潤是否為事件背后推手,以及華潤燃氣業務分支企業注冊在百慕大,這一點是否與上述風波有關,還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華為子公司里,不少在境外注冊和經營
無獨有偶,也有不少人注意到,像華為這樣公認的愛國企業,也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了企業,不僅如此,中石油、中移動以及小米、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都有離岸注冊記錄。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國,像谷歌、星巴克等等知名企業同樣在開曼群島注冊。
企業離岸注冊地與國籍無關
事實的真相是,企業的離岸注冊地并不影響企業的真實“國籍”,也不會改變企業的所有權屬性、股份結構。否則,那么多大型跨國企業都跑去注冊,這些巴掌大的群島早就GDP爆表了。
相應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第三方的統計部門,也都不會把華潤、華為、谷歌的產值、資產算到這些離岸群島頭上。
而之所以有那么多企業千里迢迢到這些群島地區去注冊,避稅的確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這里需要做一段簡要的歷史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走向了高稅收-高福利,稅收政策與經濟基本面脫節,稅負過高嚴重影響企業經營。開曼、英屬維爾京、百慕大等島嶼地區發現其中的“商機”,這就是制定稅收政策的“主權紅利”。
1972年,開曼群島頒布新法令,規定非居民稅收豁免,只收非直接稅,意味著只要不是開曼群島居民,在這里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些離岸熱門地區的人口少、政府規模小,財政需求很有限。但是,沒有什么本土產業,本土稅源也很有限。所以,他們很樂意用低稅收政策吸引外國企業在本地注冊。
企業出于經濟理性能省則省,當然也樂意選擇這些地區作為注冊地點。你情我愿、雙向奔赴,這些地區就成了企業的“避稅天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離岸企業制度。
除了避稅,離岸還能減少過度監管帶來的麻煩。和稅收制度的決策一樣,各國政府的監管政策也受到很多政治因素的干擾,并不完全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等經濟民粹主義熱衷的議題設置都會通過輿論壓力、選情壓力傳導到政府決策層面。
比如“中美競爭”中,美國政府在“民意壓力”下對中國企業的海外經營設置各種監管障礙,甚至以長臂管轄的方式越界監管。那些島嶼地區的政治超然地位就成了企業規避這種干擾風險的避風港。
隨著企業紛至沓來,這些離岸熱門地區的營商環境配套優勢凸顯。這些地區普遍政簡刑輕、政策穩定,對企業經營很少干預束縛。加之很多金融企業的進駐,帶來了豐富的金融資源,對企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總而言之,離岸體系至今已經發展了幾十年,除了避稅,還提供了諸多經營便利。不同企業選擇離岸注冊的原因也不盡相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各國政府對企業離岸注冊實施綜合考量
當然,離岸注冊制也有利有弊。有利之處是為企業經營提供了很多便利,弊端在于稅收損失、監管空白的灰色地帶。
離岸注冊制在全球范圍內運行了幾十年,其中的利弊各國政府心知肚明,相關政策的制定都經過了長期的平衡博弈,有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偨Y起來就是允許存在、適度規范。
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樂意看到稅源流失。但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沒有哪家為了保稅源對離岸注冊一棍子打死的。因為離岸避稅的稅收影響并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稅率和稅基的平衡考量。禁止離岸相當于變相提高了稅率,本國企業承受更高的稅務成本,無疑會影響他們的全球競爭力。但是,這樣做不見得真的可以實現財政增收。
全球化時代,資本是全球流動的,實際稅率的提升導致資本外流、投資吸引力下降,會導致稅基減少。即便不考慮全球資本的流動性,也要考慮高稅率對投資信心、產業長期發展的預期傷害。所以,客觀上,各國“忍痛”保留了離岸注冊的操作空間。
近年來因為各種非市場因素影響,主要發達國家的政府財政吃緊,“全球稅收公平”的議題很熱,歐美聯手施壓離岸注冊熱點地區的動作頻繁。但也沒有關上離岸企業的大門。本國企業全球競爭力和政府財政之間的得失平衡,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監管層政策的相關決策也類似。一方面各國政府都希望通過強化監管,以消除離岸注冊留下的監管空白。誰也不希望這些“避稅天堂”成了灰色利益、灰色產業的“洗錢天堂”。
但是另一方面,全球化進程的紛紛擾擾需要為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貿易-金融摩擦留出緩沖空間,那些地緣政治上無足輕重的島嶼地區適合這樣的角色。
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和主力軍,同樣要面對企業離岸注冊制涉及的復雜因素,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還要結合中國的實際經濟發展水平、企業所有制性質等特殊國情。
整體而言,一看到企業離岸注冊就想到“避稅”,是認識誤區。中國很多地方政府很樂意為大型企業提供種種優惠政策,給錢給地給金融資源的“倒貼招商”比比皆是。“避稅”并不是這些大型企業離岸注冊的主要動力,營商環境、融資便利、全球業務的管制壁壘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行政壟斷企業離岸注冊,須確保透明度
最后,回到網民對華潤燃氣分支企業注冊在百慕大的質疑,筆者認為并未全無道理。
這并不是就此贊同網民對“境外資本”的妖魔化描繪,而是回到央企本身的特殊性,即享有事實上的行政壟斷性,以及主要業務都在國內,基于此,華潤使用離岸注冊制作為經營工具時應該更為慎重。
尤其,像燃氣等基礎性公共服務行業,公眾對相關企業的股權結構、經營狀況有更高的透明度期望是合情合理的。這些與民生緊密相關、帶有行政壟斷色彩的行業可以合法合規地引入外資、民營資本,但是不管在哪里注冊,都不應屏蔽公眾的知情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