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城府很深,如果不系統了解他的為官思想,僅僅從他留下的家書等資料中,是很難真正了解他的。
關于曾國藩的為官思想,在我的專欄《曾國藩心學》中有詳細講解,這里不重點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訂閱。
這篇文章,重點談談曾國藩獲得英雄豪杰幫助的原因。
曾國藩是在丁憂期間,被咸豐皇帝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的。此時的天下局勢,對大清王朝來說,很不樂觀,以洪秀全、石達開、楊秀清等為首的太平軍,從廣西進入湖南,又攻入湖北,已經發展到了30余萬人馬。
面對太平軍,清朝的軍隊節節敗退,沒有絲毫戰斗力。咸豐皇帝驚慌失措,這才大量任命地方團練大臣,希望借助民間的力量,拖延太平軍北上的步伐。
在咸豐皇帝任命的40余位地方團練大臣中,為何只有曾國藩取得了成功?其中的原因,讓人深思。
從湘軍成長、壯大的過程來看,是因為曾國藩獲得了很多英雄豪杰的幫助,比如湘軍的基礎力量,就來自羅澤南的三千多人馬。在戰亂年月,誰的手中有兵馬,誰就有絕對的話語權,羅澤南作為湖南的名士、英雄豪杰,他為何要把自己的軍隊拱手送給曾國藩呢?
這與曾國藩善于與人交往有很大的關系。
從曾國藩獲得英雄豪杰幫助的過程來看,他曾經也進行過總結:奪天下人之心,為我所用。
曾國藩是如何奪天下人之心的呢?這就是靠他出色的馭人技巧,在曾國藩看來,大部分人都是紅塵中人,都是普通人,沒有像自己一樣,成為圣人的志向,因此,都難以逃脫對名、利的追求。
只要用好“名利”這個工具,就能奪取他人的心,為我所用。不過,在具體的運用上,曾國藩也很有技巧:
一是對武人,主要用“利”來刺激。
在古代,很多人上陣殺敵,并不是效忠朝廷,也不是為了報效統治者,更多是希望通過戰爭,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晚清時期,老百姓普遍貧窮,大部分人都處于饑寒交迫中,改善自己生活,成為很多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如此,曾國藩才通過“厚餉”的方式,以此來吸引武人們加入湘軍。
湘軍中的很多將士,都在戰爭中發了大財,比如悍將鮑超,加入湘軍前,家里非常貧窮,他成為湘軍將領后,積累了大量財富,在老家修建了很大的宅子。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英雄豪杰,來到了曾國藩身邊。
二是對文人,主要用“名”來刺激。
古代的文人,不太看重利,反而對“名”的追求,非常執著。
曾國藩是如何用“名”來刺激文人的呢?分為兩個步驟:
一、讓文人們在自己的幕府中學習。
曾國藩作為湘軍統帥,他最大的機構,并不是作戰部門,而是他的幕府。
幕府,是曾國藩培養人才的地方,在鼎盛時期,他的幕僚多達幾百人,而且,都是文人。
這些文人在幕府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各種為官技能,經過曾國藩考核后,再分配到各個軍營去實踐,有負責文案的,有負責籌集錢糧的等等,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讓文人們獲得“名”。
對文人進行考核,是為了對朝廷負責,這是曾國藩與眾不同的地方,他重視人才,但并不是什么人都需要。
正是曾國藩善于識人,他才挑選了很多有德有識的人才,并不遺余力地支持他們自立門戶,讓他們獲得應有的名聲。
比如左宗棠,屢次名落孫山,即使給他人當了整整八年時間的幕僚,他也沒有獲得應有的名聲,反而差點把性命斷送。
進入曾國藩幕府中后,左宗棠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曾國藩就把他保舉為浙江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名垂青史。
很多文人正是看到曾國藩博大的胸懷,才心甘情愿被他驅使。根據記載,凡是曾國藩幕府中的人,根據能力大小,無不獲得相應的頂戴,光宗耀祖。
正是曾國藩善于用名、利來奪取人心,才獲得了英雄豪杰們的支持,為他所用。當你能給予他人名利的時候,誰不服你呢?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