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說:“如果想說服的人就不要講道理,最好的是投其所好。”
這是因為每一個人的行為都受到他的動機影響,利益會驅使一個人的動機,而動機會將他的行為合理化,讓他心安理得,而說服者基于他的利益,就更容易讓他接受所說的一切。
這個淺顯的道理就來自中信出版社的新書《一如既往》。
看完這本書,我只有一個評價:太實在。
24個道理在作者的筆下顯得淺顯易懂,尤其是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又似乎并不那么清晰。可以說作者將這些道理掰碎了,掰清楚了,喂到讀者嘴里。
作者摩根·豪澤爾是合作基金的合伙人,寫過《金錢心理學》,獲得過最佳商業寫作獎,同時是《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者。
表象與實質
藝術家以其獨特的視角,記錄著人類情感的豐富歷史。然而,普通人更傾向于展示自己光鮮的一面,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中尤為明顯,我們可以用冰山理論來解釋。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局限于表面現象,正如冰山理論所描述的,我們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對比自己無奈的日常,常常覺得自己活得很累。用冰山理論去看待的話,我們就會明白表面的光鮮往往掩蓋了背后的辛酸和挑戰。
社交媒體上的光鮮生活掩蓋了真正的困難,這可能只是一種表演。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營銷策略也利用了這一點,通過展示吸引人的一角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促成交易。
作者說人都容易忽視他人的痛苦,而過分專注于個人的感受,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冰山理論。
行為也是一種表象,在冰山底下的是動機。
動機的力量讓人們為任何行為找到理由。
凡事有兩面性,動機是推動人類行為的強大力量,它往往能讓人達成自己的目標,盡力達到自己的成就。這是它的優勢。
但它也能夠讓人們找到理由,甚至為不良行為辯護。例如,對那些希望聽謊話的人撒謊可能會帶來短期的利益,但對渴望真相的人說實話,雖然短期內可能面臨困境,卻能建立長期的信譽和可持續性。
以好的理由來解釋壞的行為,這樣當面臨困境時,就容易將不道德的行為合理化。這是動機的弊端。
人們往往更傾向于諒解自己,而為自己不良行為找到動機和理由,又心甘情愿被它蒙蔽。
了解自己的動機,會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行為。
風險與預期
世界在不斷變化,但有些原則是不變的。例如,微小的風險如果被忽視,可能會積累成大災難。
人類在變化無常的世界里追求確定性。人們習慣于避免不確定性,習慣于避免概率事件,所以有些看起來會發生的事情結果沒有發生,有些不太可能發生的最終成真。
人們評判別人成就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想到概率問題?也就是運氣問題。
人類思維關心最多的就是對或錯,是與否。這就是對確定性的追求。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對未來預期的準確性。
換句話說,人們真正應該預期的是概率的正確性。
但概率和不確定性對人們來說是難以理解的問題。只有足夠量的樣本,人們才能真正看到所有事情發生的概率,但是這個時間維度和數量維度太過龐大,人類無法完全做到。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當人們認為奇跡是罕見的時候,通過概率計算,得出的事實卻是每個人每個月能夠親歷一次奇跡。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符合情理的,數據會前后矛盾分析,可能漏洞百出,奇奇怪怪,但是人們很容易拒絕相信這樣的事情會出現。
所以黑天鵝事件并不稀有,只是人們沒有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
當風險的后果來臨時,人很難分清楚是運氣好還是魯莽所致,就算是概率顯而易見,人們也會無視。
因為預測未來的樣本量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最后人們只能猜測。
另外,人們預測未來的時候,很容易忽略人的因素。
作者提醒我們任何決策是需要考慮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是很難被解釋和量化的,它的影響遠遠高于那些客觀因素。
預期也和人的幸福感有關,即人們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預期。
在經濟模式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中,人們的預期也在不斷變化,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感。
管理好自己的預期,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幸福感。例如,社交媒體的普及可能會放大人們的預期,導致幸福感的降低。學會理性地看待社交媒體上的展示,保持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滿意度,有助于良好的生活。
長期主義
每個人都知道長期主義,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它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在面對不斷出現的困難。
長期是由諸多必須經歷的短期組成,短期中又有不斷的困難,所以時間越長痛苦和磨難就越多。堅持長期主義是不夠的,你的同伴會如何看待長期主義,將會影響結果,如果你合作的同伴并不認可,那么長期處于將不會發生,短期效果將會出現。
堅持長期主義,但并不是固執己見要時時更正自己的方向,畢竟世界千變萬化。如果不適時改變自己的想法,就會陷入謊言和錯誤。
這意味著長期主義強調時間跨度,也強調靈活變通。
為長期主義做一個明確期限的規劃,實際和做短期規劃沒有區別。
無論長期還是短期,運氣都很重要,靈活變通地面對運氣,才會更勝一籌。因為時間本身就有復利的魔力,在不確定的時間范圍內,成功概率會大大提升,越靈活,就越不需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另一個重點是對于長期主義,我們需要獲得有用的信息。在獲取信息時一定要問自己一年后會注意在意。這個嗎?10年后,20年后80年后。都會在意嗎?如果是否定的,那么這信息只是一個時效性信息。
人們需要永久性的信息來判斷時效性的信息里的重要指示。永久性信息難都藏在書本中,更趨向于真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找到永久性信息,吸收它的真知灼見,然后在時效性的信息中找到其永恒的價值。
更通俗的講,通過讀書我們學會的真理,然后去辨別新聞中的重要性信息。
有時候長期主義和效率是相悖的。追求效率是人類的天性,但過度的效率追求可能會導致忽視細節和改進的機會。
在某些情況下,適度的低效反而是一種更優的選擇,因為它可以抵御風險并提供改進的空間。
例如,一個企業如果只關注短期利潤而忽視了產品質量和客戶服務,可能會在短期內獲得成功,但長期來看則可能失去市場和信譽。
這就是長期注意需要注意的。
結語
通過深入探討人性的多面性與生活的復雜性,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個人行為背后的動機,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和世界。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保持謙卑,學會適應,同時不斷追求知識和智慧,以應對未知的挑戰。通過理解和應用這些原則,我們可以更好地導航自己的人生,實現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