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能源的主要進口國。該國大約85%的一次能源消耗來自化石燃料,98%的化石燃料需進口。韓國能源資源匱乏,截至2020年年底,本土煤炭儲量僅為3.26億噸,相當于我國煤炭資源儲量的0.24%。相較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更為貧乏。韓國政府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積極尋找實現能源獨立的路徑,發展核電就是其中之一。1978年,該國首次實現核電站的商業運行。目前韓國在運的24個核電站中,有20個建于1985~2011年。政策推動下,韓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2013年的433萬千瓦增至2021年的2436.5萬千瓦,2021年累計裝機水平已基本達到2013年的6倍,這九年中裝機容量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韓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隨之出現大幅增長,從2013年的10.2太瓦時增至2020年的40.3太瓦時,幾乎翻了兩番。
2024年9月韓國釜山環境及能源技術展
ENTECH2024
展會時間:2024年9月4日-6日
展會地點:韓國釜山會展中心4號展館
主辦單位:BEXCO, Today Energy, KOTRA
展會周期:一年一屆
中國代理:香港匯展國際集團
ENTECH在充滿活力的韓國釜山舉行,是韓國最大的環境與能源展覽會,環境和能源專業人士的頂級盛會。引領韓國清潔能源產業的釜山市致力于供應和培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展會將邀請海外采購商及全國地方政府、事業單位官員,積極支持展商開拓國內外市場。該展會為與韓國或國外相關領域的領先專家聯系的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以及展示公司產品與服務的完美場所。與會者將有機會探索行業的最新技術、產品和服務,了解行業的最新趨勢和發展,并從該領域的專家那里獲得寶貴的見解,與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建立聯系
上屆展會吸引了200多家參展商,約1萬名專業觀眾參加了此次展會。
【市場背景】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韓國核電發展步伐明顯放緩。2013~2021年,韓國核能發電量始終處于在133.5~164.8太瓦時之間?!安粶夭换稹钡臓顟B與該國在這一段時間的主要能源政策不無關聯——一是現有反應堆的使用時間不能超過40年,二是在建反應堆之外不建新的反應堆,三是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液化天然氣發電。
在核電發展放緩的10年里,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韓國能源轉型的重點。2014年,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發布的新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本規劃》中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應總量中均達到11%,所發電量均占韓國總發電量的13.4%。2017年12月,韓國政府發布《可再生能源實施規劃3020》,再次提高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要求“到203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的發電量均占總發電量的20%”。
目前,韓國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光伏項目是體現政府“可再生能源產業集群”構想的新萬金項目。項目規劃是到2025年,在群山市(位于首爾西南約200千米的高科技工業城市)建成一個24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其中210萬千瓦將來自韓國的第一個浮動光伏項目。這個項目已于2020年下半年開建,如果一切順利,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光伏發電站。
海上風電是韓國風電發展的主要方向。位于朝鮮半島西南角的全南道正在建設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目標是到2029年,以公私合作的形式建設820萬千瓦的風電。目前,韓國電力在第一階段率先開發了150萬千瓦;位于朝鮮半島東南沿海的蔚山市也計劃到2030年建成600萬千瓦的海上浮式風力發電站,以發展氫燃料、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特色的蔚山希望借助該項目,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領軍城市。
公共部分:(政府及其所屬機構)政策推進、氣候變化、零碳
水處理:(污水、廢水)處理、污水收集、水質凈化、畜牧廢物處理
回收利用:餐廚垃圾處理、回收系統、廢氣收集及回收利用
大氣:細粉塵、有害氣體處理、煙氣脫硫+脫硝處理、TMS、除塵器
測量設備:(水、空氣、噪聲、振動)測量與設備、儀器、開關、過濾器、水表
綠色科技:環保產品和技術
發電:(熱力、氫氣、水輸送)發電廠、設備、液化天然氣綜合設施、核電拆解
燃氣:LNG、LPG、燃氣設施、檢測裝置、安全裝置分析儀
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氫能、地熱能、船舶能、氣化
氫能源:制造、儲存、運輸、充電基礎設施、(發電)燃料電池
能源效率:存儲系統、(工業、家用)鍋爐、LED、絕緣體、高效設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