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十二時十分,太陽黃經達到七十五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了巳的方向,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是午月的開始,標志著盛夏時節的正式到來。
我國自古就有農歷五月為“毒月”一說,而如何才能安全的度過即將到來的五月呢?老話說“芒種做三事,安度五月毒”,可需要做好的是哪三件事情呢?無論多忙都建議了解下。
一、五月為啥被稱為“毒月”
在我國,自古以來就使用干支紀年法,歷史可追溯至殷商時期,而干支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第五個月就為午,所以五月也就是“午月”。
午月,從芒種節氣開始,到小暑節氣之前結束,這期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南的方位,卦象為離,五行屬火,青龍七宿到達南天正中,此時的天地純陽之氣達到最旺,但陽極生陰,所以午月陽氣雖然很旺,但是也存在衰落之象,所以這個時候也是身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再加上午月是火氣強旺降雨較多的時候,是濕熱并存之時,在這種情況下人體代謝就容易受阻,從而導致百病生。同時在濕熱的氣候下,也容易滋生各種毒蟲和病菌,進一步加劇疾病的發生。因此五月也被稱之為“毒月”。
二、“芒種做五事,安度五月毒”
老人說在芒種時節做好這三件事情,可以安度五月毒。五事如下:
一、食在芒種
芒種節氣是巳月和午月的分界線,芒種前是巳月,芒種后就進入了午月。午月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天熱人出汗就多,人身體大量的水分就會被汗液帶走,這樣就會導致人體水分散失,造成“津液虧虛”,所以在芒種時節,一定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去補充水分。
《傷寒論》講:“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意思就是說五月的時候,天地的陽氣升浮于地面,而人體的陽氣也浮于體表,這樣就會形成“外陽內陰”的局面,因此五月的時候脾胃會比較寒涼,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所以在五月的時候要少吃寒涼的食物,也不要洗冷水澡,減少在空調屋的時間。
夏季五行屬火,與我們的“心”相對應,所以火氣旺的時候,也就是養心的重要時節。而紅色入心,所以在芒種時節要多吃一些紅色的食物,例如紅豆、紅棗、西紅柿,除此在飲食上盡量做到順日時而“食”,不要反季節而食。
二、睡在芒種
二十四節氣究其根本,變化的本質無非是陰陽的盛衰變換過程,其中冬至是“元陽初生”,冬至到芒種就是陽氣不斷增長的過程;而夏至是“陽極陰生”,夏至到大雪就是陰氣不斷增加的過程。芒種到夏至期間,也就是陽氣旺到極致后開始生陰的時期,所以,這個期間就要滋養出生的陰氣。
芒種時期最好最簡單的養陰方式就是睡“子午覺”,也就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子時對應的時間是夜晚23點到次日凌晨1點,午時對應的時間是中午11點到13點,子時和午時是人體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因此睡好子午覺,有利于人體陰陽交替,可以促進陰陽平衡,所以這個期間一定要盡量少熬夜。
三、動在芒種
到了芒種,進入五月,因為火旺而濕重,民間有“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的說法,這句話形象的描述出了人們在此時節倦怠、萎靡不振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及狀態,人們在此時間一定不能不運動。
五月,是重要的養心時節,而適當的運動排汗則是養心的關鍵。因為汗為津液所化,而血與津液同源互化,心主血脈,因此說“汗為心之液”,又因為五月是自然界陽氣升發旺盛的季節,因此在這個時候非常適合通過適當的運動排汗來養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季節運動要避開正午烈日的時候,運動量也要適當,以免出汗過多耗氣傷津。而且運動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
二十四節氣,不但對我國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指示作用,還是人們預知陰晴雨雪和冷暖的指南針,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飲食起居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老話說“芒種做三事,安度五月毒”,說的就是芒種期間養生要順應陰陽變化規律,要順勢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