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結束了。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今年共有1342萬考生參加高考,比去年增加了51萬,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而與此同時,2024年本科錄取名額預計卻只有450萬。
所以盡管我真誠地希望每位考生都能旗開得勝,人人985、個個北清浙,但結果注定只會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這,就是人生。
01
作為一名18年前的考生,高考留給了我兩大遺憾:一是沒考好,二是沒報好。
沒考好就不說了,陰溝里翻船這種事情很多人都遇到過。但沒報好是真的可惜。
和很多考完試還不知道該報什么專業的人不同,我從初中起就打定主意將來要干傳媒、當記者,所以在專業上一律都填新聞系(學院),要考慮的只是報考哪所大學的新聞系(學院)??
記得當年成績出來后,我先找了一位在教育系統工作的親戚,他把 《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手冊》翻了一遍后,指著ahu大學說,這個好。“你看別的學校,新聞系、廣電系,都是分開的,只能選一個。而ahu大學是按學院報考,并且括號里包含了新聞、廣電、出版、廣告四門學科,這樣你可以學到更多東西?!?/p>
雖然親戚言之鑿鑿,但我還有些吃不準,于是第二天又去學校向班主任咨詢。當時我提供了兩個備選學校,ahu大學和蘇州大學,結果班主任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毫不猶豫地選了前者。他的理由是前者是以省命名的大學,后者是以城市命名的學校,省比市大,自然是以省命名的學校更好。
于是我就這樣稀里糊涂地上了ahu大學。
等上了大學我才發現,這兩位教書匠給我的高考填報建議有多不靠譜。比如命名這點,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都是以城市命名的985高校,即便是蘇州大學,排名也遠高于ahu大學。而我當年的成績,即便是報以省命名的高校,起碼也能上個像湖南大學這樣的尾部985。
至于四個專業都學這點,就更離了大譜。不過是人家先進行兩年通識教育,大三再分專業,而其他學校很多也是這樣操作的。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段慘痛經歷,所以很多年后,當張雪峰爆火網絡,我忍不住會想,如果我們當年也有這樣的專業指導,我應該能報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學,后面的人生也能走得更順暢一些吧。
02?
說起張雪峰,大家都知道2021年的時候他從北京搬到了蘇州。這事當時還上過熱搜。
用張雪峰自己的話來講,蘇州給他在工作、生活和教育之間支起了一個平衡點。這話說得應該是實情,畢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無論是自然風光、居住氛圍,還是政務服務、營商環境,比帝都都不知道強到哪里去了,但我仍懷疑,張老師只說了一半,而后半句話可能是:
北方的高考志愿填報行業實在是太!卷!了!
最近這些年,伴隨高考人數及高校數量的逐年增長,越來越多考生及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傾向于尋求“張雪峰們”的指導,專業的高考志愿填報服務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
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1年,全國高考志愿相關企業注冊量以年均30%的速度迅猛增長。僅2021年一年,各地就新增了660家高考志愿相關企業。
但是2022年開始,受教培行業強監管影響,高考志愿相關企業注冊量連續兩年腰斬。其中2022年新注冊207家,較上一年減少了68.6%。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 39家,較2022年又減少了81.2%
不過今年高考志愿行業又有所回暖。1-5月,國內已注冊21家高考志愿相關企業,相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23.5%。
目前,全國共有1462家高考志愿相關企業。其中1051家位于河北,占全國總數的72%,數量遙遙領先其余各省,堪稱“張雪峰大本營”。
河北之后,排名前五的省份也全部位于北方,分別是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山東,各自擁有75家、43家、39家、38家高考志愿相關企業。
而前十大省份中,也只有排名最末的四川、湖南兩省位于南方,其余8個都為北方省份。
城市方面,河北省會石家莊是該行業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共擁有888家高考志愿相關企業,占比超過全國總數的6成。
在石家莊的帶動影響下,河北省內的邯鄲、秦皇島、唐山等市,也都擁有為數眾多的高考志愿相關企業,數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列前4,再加上排名第7的滄州, 前十城市中,河北一省就占了一半,足足5席。
而另外5席,也都為北方城市做占據。其中內蒙古3席(通遼、烏蘭察布、呼和浩特)、東北2席(長春、哈爾濱)。
據三土城市筆記常駐嘉賓、秦皇島某知名高中不知名校友大水介紹,大約是從2010年左右,當地開始出現付費咨詢高考填報志愿的現象。提供指導的起初多為高考輔導機構的人員或退休老師,后來才有了專業的志愿填報機構。??????
收費標準最初為一兩千元,如今已漲到了3000元左右, 高分指導則需要5000元。另外,市里的機構普遍收費比縣里的貴,省會的機構又比市里的貴,經濟好的地方有報價上萬甚至更貴的。這收費標準,都已經不輸張雪峰本峰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是河北,而不是其他高考大省,或經濟發達省份,成為 “張雪峰大本營”?
03?
中文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張各地高考難度地圖,根據難易程度及錄取比例共分為五檔,其中河北與河南、山東、廣東位列最難一檔,屬于地獄模式。
河北高考為什么這么難?
一是因為高考人數多。2023年河北參加高考的人數為61.54萬,僅次于河南(90萬+)、山東(72萬)和廣東(70萬)。?
二是本地沒有好的大學。都說山河四省缺好大學,而河北又是四省里最最缺名校的那一個, 堪稱全中國最缺好大學的省份。
具體有多缺呢,我們來比較下,擁有山大、海大、哈工大(威海)等一大堆985、211高校的山東就不要說了,即便是和河南、山西比,河北也完敗。?
前者均擁有兩所“雙一流”高校——河南是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山西則有太原理工和山西大學。而河北僅有的一所“雙一流”高?!颖惫I大學,還位于人家天津的地頭上。?
本省沒有好大學,外地名校在河北的招生人數也低。就拿北清來說,今年北大強基計劃在河北的招生人數為20名,與江西并列第九,而河北的常住人口比江西多了將近3000萬,排名全國第7。
清華強基計劃在河北的招生數量比北大多1人,為21名,但數量排名卻在全國17位,為人口前十大省份中招生人數最少的一個省。??????????????????
所以綜合來看,河北真可算是“地獄中的地獄”省份, 難怪當地 會誕生衡水中學這樣的“高考工廠”,也難怪大水宇宙的小伙伴紛紛孔雀東南飛,飛來了浙江。
就高考這塊來說,浙江確實是除京津滬之外,沿海發達省份或“四極”中情況較好的省份, 尤其是和隔壁的江蘇比,優勢實在太明顯了。
比常住人口,江蘇(8526萬)比浙江(6627萬)多出將近1900萬;比考生人數,2023年江蘇44.5萬,浙江39萬。但,去年清北在兩省的錄取人數分別為浙江350人、江蘇300人,浙江比江蘇足足多招了50人。?
今年,浙江保送清北的學生數量為55人,全國第一,江蘇29人,僅為浙江的52%;清北強基計劃招生人數,浙江137人,僅次于北京,江蘇75人,為浙江的54%。
更何況,浙江還有一所浙大,其在本省的招生比例高達53%,在985高校中排名第一,而江蘇雖然有兩所985高校,但它們在省內的招生比例都遠低于浙大,其中南京大學為29%,東南大學22%。
2023年,浙大新生中浙江生源多達3173人,而南大、東南大學的江蘇新生則分別只有1146人、917人,加起來也才2063人。比上浙大的浙江學生足足少了1100多人。
這么來看,當年浙江四校合并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它讓很多原本只能上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等211高校的學生變成了985學生。
相反,南京大學當初因為校名紛爭、嫌貧愛富只要優勢學科以及本校醫學院師生反對等原因,沒能實現與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的合并,則間接加重了江蘇考生上好大學的難度,逼得他們即使逛夜市也要買套高考習題來坐坐。???
當然,上述“原因”都只是傳聞,如果非要問我哪里聽來的,我只能說是你們熱愛的張雪峰老師說的。不信,可以去蘇州當面問問他。只是 據說張老師的一對一服務已經排到了2025年。
多說兩句:
最近,“三土城市筆記”聯合數十位國內資深媒體人、寫作者,發起“為父親寫史”計劃。我們希望盡可能多地記錄每一個普通人或平凡或坎坷的一生經歷,為家人珍藏回憶,為這個大時代留下見證,為將來的國史編寫收集資料。如果您有人生故事需要傾訴,或者希望將父輩的經歷整理成冊,歡迎私信聯系我們。
︳END ︳
想了解更多區域城市最新信息, 歡迎加入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入群請先添加土哥助手號,并注明“我想入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