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了兩個巨大的小行星在附近星系相互碰撞的證據。這場巨大的碰撞噴射出的塵埃量是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事件的10萬倍。
這次劇烈的撞擊發生在距離我們63光年的畢加索座星系Beta Pictoris中。
與我們的太陽系相比,Beta Pictoris是一個年輕的星系——它只存在了2000萬年,而我們的太陽系則有45億年的歷史。它最初是在1983年由NASA的紅外天文衛星(IRAS)探測到的,人們認為它是由于附近超新星的沖擊波形成的。盡管這個年輕的星系目前至少包含兩個氣態巨行星,但它并沒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已知巖石世界。但是,由于JWST觀測到的這種大規模塵埃產生碰撞,巖石內部行星可能正在形成過程中,研究人員在6月10日威斯康星州麥迪遜舉行的第244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的演講中表示。
由于它仍然非常年輕,該星系的恒星周圍碎片盤——圍繞恒星的巨大氣體和塵埃環——比我們自己的環境要暴力得多,這使得它成為天文學家研究行星形成系統的動蕩早期的完美場所。研究團隊補充說,他們的發現可以為了解我們自己太陽系的歷史提供難得的洞見。
“Beta Pictoris正處于一個年齡,通過巨大的小行星碰撞,陸地行星區的行星形成仍在進行中,所以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基本上是巖石行星和其他天體是如何實時形成的,”主要研究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Christine Chen在一份聲明中說。為了捕捉到遙遠小行星碰撞的快照,天文學家將JWST的強大視線對準了這個系統,并發現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2004年到2005年間發現的大量聚集硅酸鹽塵埃已經完全消失。
這意味著大約20年前,兩個小行星之間可能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碰撞,將這些天體撞擊成大量塵埃,其顆粒大小小于花粉或糖粉。
事實上,有了韋伯的新數據,我們最好的解釋是我們目睹了一個罕見的、災難性的大尺寸行星體之間的事件的余波,這標志著我們對這個星系理解的完全改變。研究人員建議,他們的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星系結構是如何構建的,以及像我們自己的宜居系統有多常見。
研究的共同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體物理博士生Kadin Worthen在聲明中介紹到:“我們試圖將這個問題置于上下文中:整個陸地和巨行星形成的過程是常見的還是罕見的,甚至是更基本的問題,像太陽系這樣的行星系統是否那么罕見?我們基本上正在試圖理解我們是多么的奇怪或普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