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或不躺?
這是一個考慮了幾千年的問題。
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開始,每個中國文人心中都有一個“躺平”的隱居夢。
但不是人人都有隱居的資本,畢竟總有工作要做,生活要過。
于是在幾千年躺平與卷起的仰臥起坐中,我們的老祖宗最終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合點——園林。
園外是喧囂都市,園內則是桃花源,既然沒法放下塵世,那就做一個“都市隱士”吧。
而有一個人受到這種生活方式的啟迪,最終搬去了蘇州。
他就是蔡志松。
作為中國雕塑界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
他3次創造中國國內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29歲就獲得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最高獎—“泰勒大獎”,是103年來唯一的中國人;
2012年又入選法國《Art Actuel》評出的年度“全球100名藝術領袖”。
▲ 蔡志松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蔡志松選擇離開首都北京,移居到蘇州去。
原因無他,只因為他覺得“如果人生只能做一樣事,還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藝術創作”。
想通了這一點,年近知命的蔡志松輕盈地放下了世俗之網,轉身擁抱了“白首臥松云”的生活。
他在蘇州的寒山、竹林和古居中,找到了一處叫做“止觀”的院子里過起了隱居般的生活。
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旁人不解,然而從蔡志松到蘇州后的藝術創作,我們似乎能窺探謎底的一角。
到蘇州之后,蔡志松的作品中開始出現更多的留白,更多的傳統意象。
鶴、鹿、松、竹、梅、蘭、石、荷...
這些意向無一不是有關君子、隱士崇高理想的典型象征,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蔡志松在新時期對自我的思考與感悟。
工作是為了生活的,我們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再忙的工作,都是為了得到一個安逸的生活。
這是蔡志松對生活的理解,也是他正在做的事。
當融創壹號院藝術中心向蔡志松先生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展示其獨到的東方文化與生活哲學時,蔡志松欣然接受了這個機會。
展覽雖已落下帷幕,但這一東方美學盛宴依然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山水》的山形如巨碑,盡顯范寬之氣勢
▲ 蔡志松為創作《蘭》系列,數次造訪滄浪亭蘭花協會,深入觀察蘭花生長
在這些作品里,人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古代的隱士們共鳴,感受到他們那份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情懷。
蔡志松回望華夏的過去,試圖在傳統中定格某些永恒不朽的精神氣質,喚醒蟄伏在我們心中關于東方之美的久遠記憶。
而這種美也體現在融創壹號院ONE9中。
在中國人的生活觀里,天、地、人是一個 整體,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間,而是與天地四時、周圍環境密切相關的。
住宅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這種個性對居住者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融創壹號院ONE9,正是這樣一個充滿個性與魅力的住宅。
它不僅以其獨特的“隱”和“雅”的個性,吸引了無數目光,更在豪宅市場中嶄露頭角,以7.24億的銷售額在10萬+市場拔得頭籌,成為3月豪宅市場網簽銷冠。
時代高速變化,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所描繪的那般寧靜與悠然,車馬郵件的緩慢仿佛已成為遙遠的記憶。
但總有人在時代洪流中保持清澈,他們的心靈始終住著一個枕石漱流、閑云野鶴的隱士。
融創壹號院ONE9說:他們的存在正是想為那些“城市隱士”的身體和心靈保留一份寧靜致遠的寫意空間。??
一個踏入便從能外界疲憊、繁忙的情緒中掙脫出來,在其中找回自己的空間。
融創壹號院ONE9是如何打造這個“都市精神家園”的呢?
在《釋名》一書中,對于宅的解釋為:“宅,擇也,擇吉處而營 之”。
融創壹號院ONE9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址于一處真正的“吉處”。
從地理位置上看;
融創壹號院ONE9不僅毗鄰國貿CBD的繁華地帶,與中國尊等摩天大樓并肩而立;
同時又被朝陽公園的綠色生態與多座公園環繞,這為住戶提供了 一份難得的靜謐與和諧,讓都市喧囂中的人們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
正如當代建筑藝術大師斯蒂文·霍爾所言:
只有那些既能享受稀缺自然資源,又有俯瞰城市繁華背景的區域,才是最具價值的居所。
而融創壹號院ONE9正是這樣的理想之地。
這種與自然親近而又不偏廢文化生活的追求,恰如古代文人士大夫對居所的向往,“可居”與“可游”兼顧,既講究起居生活的舒適和方便,又重視自然美景的體驗。
當然,融創壹號院ONE9的魅力遠不止于此。
從容積率來說;
融創壹號院ONE9為5棟4層建筑,限量40席,容積率低至0.46,建面約368-610㎡大平層 , 實為稀有。
設計靈感來源于“城市山林”的概念,將公園與CBD的城市脈絡融為一體,將極致的現代景觀巧妙地編織進每一個私家庭院的畫卷中。
可以說融創壹號院ONE9沒有過多考慮“如何能多出房子”,而是把最舒適的居住空間尺度留給了住戶,為住戶保留了一片寧靜與寬敞的天地。
在這里,建筑不再是簡單的磚瓦堆砌,而是承載了都市人對于詩意棲居的向往。
因為融創壹號院ONE9說他們想打造的不僅僅是一處住所,更是大隱隱于市的都市精神家園。
從建筑美學來看;
融創壹號院ONE9建筑,采用三玻兩腔Low-E超白鋼化玻璃,隔絕噪音與紫外線,實現舒適恒溫。
融創壹號院ONE9更是以空間尺度見氣魄,首層約4.5米層高,標準層層高約3.9米,超大南向面寬達18-30米,大氣簡約。
此外,ONE9的所有戶型均為270度采光,實現了通透效果,帶來了更加自然舒適的居住體驗 , 詮釋了“好的建筑是活的藝術品”這句話。
在這里,每一處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打磨和雕琢,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于美、關于文化、關于生活的故事。
從內部景觀來看;
走進融創壹號院ONE9,仿佛置身于一片靜謐的森林之中。
高達42.6%的綠地率(相當于80%綠化率),仿佛將《溪山行旅圖》的詩意畫卷引入現實,演繹現代都市與靜隱自然和諧相融的都市“森谷玉帶,一帶六園”。
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塊石頭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與居住者共同編織著一個充滿詩意和禪意的生活空間。
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在自然間穿行的那份淡泊與從容,體會寧靜永恒的雋永之美。
房子即生活。
在中國人心里,一個理想的居所,始終承載著療愈身心的功效。
它如同藝術品一般超越了實用,凝固著居住者的情感、審美、希望和追求,承載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理想生活的想象。
藝術家蔡志松關注生命的存在和世界的本質,用雕塑探索東方美學。
而融創壹號院ONE9則關注居住者的生活體驗和心靈需求;
它用建筑和景觀的語言回應中國人對“詩意地棲息”的向往,為“都市隱者”在紛繁塵世中尋得一方寧靜天地,一點悠然自得。
一千年前的北宋,哲學家邵雍靜坐自家園林之中輕吟《閑適吟》,字里行間流露出無盡的愜意:
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況復在中都。虛名浮力非我有,綠水青山何處無。
他沉醉于這繁華盛世,感恩有這樣一個能安身自己的家園,那里有青山綠水,還有難得的閑暇。
而時光荏苒,一千年后的我們歷經 時代浪潮洗禮,在波瀾壯闊中猛地一抬頭,才發現我們竟與宋朝的那份精神不期而遇—— ?
住宅所具備的“舒適”已超越了身體的滿足,更反映了人們對棲身之所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這,便是中國式居住覺醒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書籍:
[1] 唐凌,郅敏.中青年雕塑家·蔡志松[J].藝術評論, 2018
[2] 彭鋒.正常與超常 談蔡志松的雕塑[J].中國拍賣, 2017
*文中圖片來源于融創壹號院ONE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