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一場轟動京城的婚禮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婚禮的主角是李鴻章的愛女,早在李鴻章擇婿之時,各路名流都躍躍欲試,可以說彼時的青年才俊都任由李鴻章選擇。
可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是,李鴻章給女兒選擇的丈夫,既不是朝中顯貴,更不是京中名門,而是一個被貶官戍邊的老臣,甚至這位老大臣,還是其他口中“克死”過兩任妻子的鰥夫。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鴻章的這個女兒名叫李菊藕。和很多高門貴女一樣,李菊藕從小就受到嚴格的閨閣教育。
這樣的教育在軍機要臣李鴻章的家里標準更為嚴苛,所以在這樣嚴苛的教育下,李菊藕出落得亭亭玉立。到了婚配的年齡,更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得女如此,李鴻章臉上自然有光,所以更是對其百般寵愛。
古代女子的婚嫁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李菊藕這樣的名門小姐,婚姻更是與家族興衰掛鉤。
當時朝中不少顯貴都熱衷于強強聯姻,李鴻章也是如此。他日日夜夜在朝中操心的不但有官場上的事,還有女兒的婚事。
但李鴻章幾乎將朝中要臣都考察了一遍,也沒有找出能夠與女兒相配的人家。朝中自然也有不少權貴想攀附上李氏這個高枝,但奈何門檻都踏破了,也沒能入李鴻章的法眼。
李鴻章非要找到一個能夠配得上自己女兒的人,對未來女婿的標準堪稱嚴苛,但總是挑不到順眼的。一來二去,李菊藕的婚事就這樣耽擱了下來。22歲仍未出嫁的李菊藕顯然成了京中的“老姑娘”。
“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李家難道要找天上的神仙配他女兒嗎?”這是當時很多求娶失敗的京中顯貴普遍的觀點。
但很快,李鴻章就對外宣布自己的愛女即將出嫁。但令所有人都震驚的是,李鴻章千挑萬選的女婿,竟然只是區區被貶官的老臣。
李鴻章挑中的這個女婿名叫張佩綸。
張佩綸是同治十年的進士。在光緒元年的大考中終于高中,最終進入官場。早期張佩綸在官場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曾與張之洞等人被并稱為“翰林四諫”。
但遺憾的是,張佩綸最終卻因為馬尾海戰的失敗而被貶官戍邊,這一守就是整整四年。
比起張佩綸的官場,他的婚姻生活更是不幸。張佩綸共有過兩任妻子。原配妻子與之成婚后不久病發去世,而后張佩綸續弦娶了繼室邊氏。但在張佩綸被貶官戍邊期間,繼室也相繼病歿。
張佩綸是朝中主持對外作戰的少數派,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很多朝中大臣當時還借此嘲諷張佩綸是“克妻”的不祥之人。
1888年,40歲的張佩綸戍邊期滿后回京。皇帝早就將此等人拋諸腦后了,朝中大臣更是無人愿意接納張佩綸。此時的張佩綸好比喪家犬一般,但這樣一個不受統治者重視的人,李鴻章偏偏收留了他,不但讓他在李府住下,還讓他當起了自己的門客。
不僅如此,李鴻章在此后幾個月內更是高調宣布,要將女兒嫁給張佩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實李鴻章之所以選擇張佩綸當自己的女婿是有多重考量的,一來李鴻章和張佩綸的父親張印塘從前私交不錯,所以對張佩綸印象自然不差;二來,張佩綸也是朝中少數與李鴻章一樣主張對外作戰的人。更重要的是,李鴻章的女兒李菊藕對此人傾心不已。
張佩綸入住李府后,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學識得到了李菊藕的欣賞,兩人雖然年齡差巨大,但默契程度顯然超過了年齡的限制,當時的兩人好比一對默契的知己。而這一切都被李鴻章看在眼里。
于是李鴻章干脆大手一揮,成全了他們。
果不其然,這門“老夫少妻”的婚事很快就在京城里炸了鍋,甚至有很多人還把這門環視視為李氏一族衰落的開始。但事實卻恰恰和這部分人猜測的完全相反。
張佩綸婚后于妻子李菊藕相敬如賓,兩人一共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名叫張志沂,女兒名叫張茂淵。
如今提起這兩個名字也許有人會感到陌生,但提到這二人的后代,很多人都會大跌眼鏡,因為張志沂正是民國著名才女張愛玲的父親。
孩子們出生后不久,李張二人享受了一段時間的幸福生活。但遺憾是,這一切都隨著《辛丑條約》以及清政府的節節敗退而走向衰落。
1901年9月,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這讓主張對外作戰的李鴻章和張佩綸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因為赤裸裸的現實正擺在眼前,告訴二者清政府的沒落已成定居。由此,張佩綸陷入郁郁寡歡之中,但這還不是最終的打擊。
兩個月后,李鴻章猝然離世,這對張佩綸來說才是致命一擊。李鴻章之于張佩綸好比伯樂和再生父母,二人又因為妻子李菊藕成為了一家人。
如今李鴻章去世,張佩綸就好比失去靠山一樣,只能繼續在晚清的腐敗中顛沛流離。
張佩綸在李鴻章去世后,日日都能聽到耳邊百姓對李鴻章的罵名,而他自己的身體也每況愈下。也許他也不得不承認,大清當真已經衰敗了,而他們這些老臣也成了喪家犬。在如此身心的雙重打擊下,1903年,張佩綸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死亡對死者來說也許是解脫,可對生者來說就是折磨。父親和丈夫的接連離世讓李菊藕陷入無盡的深淵之中。在那個以夫為天的年代里,李菊藕縱使出生名門,也必然會因為家中兩個頂梁柱的離世而漂泊無依。
作為女兒和妻子的她也許可以因為父親和丈夫的接連離世而一蹶不振,但作為母親的她卻萬萬不可如此。教好兩個孩子,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念頭。
李菊藕對兩個孩子的管教都相當嚴格,尤其是對兒子張志沂。據張志沂身邊的老奴回憶,李菊藕最常對老奴說的話就是:“他要是背不了書,那就狠狠地給我打!”
在李菊藕的悉心教導下,一雙兒女很快健康長大,尤其兒子張志沂更是一表人才。
在丈夫去世的9個年頭里,李菊藕出色的扮演好了一個母親的角色。但遺憾的是,李菊藕也最終積勞成疾,于1912年因肺病去世。
張志沂在母親的嚴厲教導下學有所成,他原本打算走父輩的老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光宗耀祖。但天公不作美,1905年,科舉制廢除,張志沂失去了考取功名的機會。
但命運對他是眷顧的,因為很快他就遇上了自己后來的妻子黃逸梵。
黃逸梵不同于舊時代的女性,她接受過新式教育,不但有著高貴的出生,還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兩人可謂門當戶對,很快便墜入愛河。而兩人婚后誕下的女兒,正是著名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雖然晚年沉迷酒色和大煙,很少過問過家里的事情。但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他對張愛玲的教育卻相當上心,而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又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對女兒的教育更是一點不帶馬虎。
在兩人的教育和時代的雙重影響下,張愛玲積累了很多同齡人所沒有的文化底蘊。加之張愛玲本人無論是文筆還是表達能力都堪稱天才,在發表處女作《天才夢》后,她便迅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而后的幾年時間里,張愛玲筆耕不輟、文思泉涌,陸續發表了《傾城之戀》《半生緣》等膾炙人口的小說。這些作品更是進一步證明了其“才女”的身份,讓其逐漸在當時的時代里成為文壇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
在同時代的很多作家的筆下,張愛玲堪稱“天才”。胡適、傅雷等著名文學大家就曾專門研讀過張愛玲的作品,并毫不吝嗇地公開稱贊張愛玲。
可以說,張愛玲本身的才學已經足夠驚艷一個時代,而在同時期文學大家的烘托下,更是讓張愛玲成為中國文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提到張愛玲,大家首先想到的絕對只有其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那些歷久彌新的篇章,很少有人知道,她其實還是李鴻章的后人。
祖上是晚清政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而作為后代的她非但沒有因為祖父母及父母那段看似“荒唐”的婚姻而沒落,反而在新的時代里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傳奇。如此女子,當真是令人佩服。
有時候歷史總是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千絲萬縷。試想當初李鴻章若沒有將女兒嫁給張佩綸,那兩人自然不會有后代張志沂,更不會有傳奇作家張愛玲的誕生。
事到如今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當初的選擇其實并不完全是荒唐的,畢竟他的女兒婚姻生活幸福大于痛苦,而李氏的后人依舊能夠在歷史的場合中熠熠生輝。
舉報/反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