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為清末怪人,愚忠清室,至死不剪頭上小辮,為人所笑。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他更是百般辯護,從封建專制制度到廷杖、吐痰、小腳、多妻制等等。
在他的奇談怪論中,這些都是美侖美奐的“聲名文物”,不可稍變。作為一個政治和文化的極端保守主義者,他的頑固立場和種種謬論確不足取,事實上也為歷史所淘汰,更多地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辜氏生性尖刻,典型名士派頭,率性任情,往往不分場合任意嬉笑怒罵,使人難堪。不過,這些嬉笑怒罵有時卻不乏一針見血之論,也還引入深思。
右二辜鴻銘,與泰戈爾合影
據《洪憲紀事詩三種》所載,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辜鴻銘曾入幕張府。一次正值清帝萬壽節,老于宦道的張之洞在湖北籌備慶典時大肆鋪張,花費無數,以顯隆重。同時,還編有“愛國歌”,宣揚忠君愛國之道,竭力討好朝廷。
對此,辜鴻銘頗不以為然,昌言曰:“既云愛國,也須愛民,應更編愛民歌。”張之洞的心腹,時監兩湖書院的梁鼎芬聞后向辜氏調侃道:“閣下曷試為之。”辜鴻銘當即應曰:“已早有腹稿,頭四句是:‘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在當時,這真可說是驚世駭俗之論。中國傳統的圣賢經典中也有“民為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等說法,也就是說,“愛國”應落實到“愛民”上,只有“本固”才能“邦寧”。但辜氏的笑玩之言,似更意味深長。
作為極端的文化保守主義者,辜鴻銘對儒學、孔子的崇敬是眾所周知的。不過,他對別人的尊孔卻并不一概肯定,而要考察其動機和行為。若有他以為“動機不純”或“行為不端”者,則百般譏諷乃至謾罵。
1921年10月中旬的一天,胡適應邀與辜鴻銘一起吃飯。胡在日記中就此寫道:“許久不見這位老怪物了。今夜他談的話最多。他最喜歡說笑話,也有很滑稽可喜的……他說:俗話有監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我替他續兩句:孔教拜孔子,孔子要上吊。此指孔教會諸人。他雖崇拜孔子,卻瞧不起孔教會中人,尤其陳煥章,說陳煥章當讀作陳混賬。”
原來,清代入國子監肄業的生員稱監生,實際僅是掛名,并無資格到監中正式叩拜孔子,所以有“監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之說。辜氏對孔教會中諸人、尤其是陳煥章不滿,是因為他認為孔教會表面尊孔,實際是為營私利。
對于陳煥章的為人,他更是不齒。陳為光緒進士,1907年赴美國留學,1911年回國后創辦昌教會,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發起組織孔教會,任主任干事和《孔教會雜志》總編等職。
他曾聯合梁啟超等向參、眾兩院提出《請定孔教為國教書》,被袁世凱聘為總統府顧問,1915年又支持袁世凱稱帝。
從辛亥的“逼宮”退位到后來的稱帝,袁世凱始終被辜氏視為曹阿瞞一類的亂臣賊子。陳煥章居然支持袁氏稱帝,實屬“大逆不道”,豈有“尊孔”之資格!所以辜鴻銘痛罵其為“混賬”。
尊孔的辜氏對以“拜孔”為名而營私利者的諷刺謾罵,不由使人想起反孔的魯迅將“孔子”比為“敲門磚”的辛辣諷喻。雖然兩者的立場完全不同,但還是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