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下旬,中國發生兩件大事,一是蔣介石宣布下野,二是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
很多人就此認為,國民黨要亂,要有好戲看,李宗仁要對蔣介石下手,“西安事變”將會重演。
原因很簡單,蔣介石跟桂系有舊怨,蔣介石下野本就是桂系落井下石、推波助瀾的結果。因此很多人認為,一場兵變迫在眉睫,李宗仁很可能會學習張學良,把蔣介石軟禁。
就連囚禁中的張學良,也高興得不得了,對趙四說,咱們有救了。可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讓人失望,從他年初就任,一直到年底,李宗仁都沒有出手。
那么,李宗仁為何不軟禁蔣介石?
是李宗仁太過于慈悲嗎?非也。
俗話說“慈不掌兵”,能帶兵打仗的,首先都有一副鐵石心腸。民國時期的軍閥,哪個不是身經百戰,在血雨腥風中成長?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是新桂系的首領。他能成為桂系的老大,不是被選舉上的,而是無數人頭換來的。1917年,李宗仁已經快三十歲了,還是一個小營長。那個時候,廣西軍閥的老大叫陸榮廷。每次出操的時候,李宗仁都要帶著戰士們高喊“忠于陸元帥!保護陸元帥!”
因為陸榮廷曾經稱“粵湘桂聯軍元帥”,大家吃人家的、穿人家的,不忠于人家忠于誰?
李宗仁當時默默無聞,陸榮廷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有一次陸老大下來視察的時候,李宗仁正在列隊訓練,他當即恭恭敬敬,上前立正敬禮,扯著喉嚨喊:“陸元帥好!”可對方連看都沒看他一眼,就帶著衛兵前呼后擁過去了。
這一幕深深刺激了李宗仁,陳勝的話在他心頭響起,而且引起共鳴,讓他在心底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質問。
當將軍指揮千軍萬馬,然后拜將封侯,是每個男人年少時都有的夢想,但是能將其變為現實的,萬里也不挑一。
原因很簡單,很多人光說不練,沒有冒險精神,滿足于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也放不下,那也怕失去。
李宗仁可不是光說不練的人,執行力很強,也敢于冒險。1921年,還是營長的他,做起了將軍夢,造了陸老大的反。
聽到一個營長造反,陸榮廷哈哈大笑,根本沒有當回事,心說這小子也太不自量力了,你以為當老大是過家家?
可是后來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李宗仁竟然拉到了十幾個連,來到了六萬大山的玉林地區,自封“總司令”,打出了驅逐陸榮廷的大旗。
1924年,李宗仁被孫中山封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
1925年7月,他又擊敗陸榮廷手下的小弟沈鴻英,徹底把廣西變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成為桂系軍閥首腦。北伐的時候,蔣介石是總司令,李宗仁是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人高舉屠刀的時候,李宗仁舉雙手歡迎。而且當時擔任淞滬衛戍司令的,就是李宗仁的小弟白崇禧。在李宗仁的默許下,白崇禧在上海掀起血雨腥風。一時間,人頭滾滾落地,“殺人如草不聞聲”(共產黨人瞿秋白形容),活脫脫把上海變成人間地獄。
“白(白崇禧)色恐怖”一詞,大約也有白崇禧的“貢獻”。桂系將領的殘暴,由此可見一斑。
只用了三年多時間,李宗仁就實現了自己的將軍夢。由此可見,李宗仁可不是擁有婦人之仁的將領,軟禁蔣介石的念頭,在他大腦里不知道出現過多少次。
那么,是二人關系太好,礙于情面無法出手嗎?也不是。
民國軍閥中,跟蔣介石舊怨最大的非桂系莫屬,桂系給蔣介石制造的麻煩最多,最讓他頭疼。也可以說,桂系跟蔣介石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李宗仁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二人沒有從屬關系。陸榮廷是老上司,李宗仁還造了他的反呢。而且蔣介石的三次下野,都跟李宗仁有關。
1927年8月,北伐軍進攻山東受挫,蔣介石被逼下野,幕后推手正是李宗仁和白崇禧。1928年初,蔣介石復出,想模仿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來個全國大裁軍。裁軍之后,蔣介石手握46萬軍隊,桂系控制的軍隊只有23萬。
這一來,觸動了桂系的根本利益,李宗仁和白崇禧跟蔣介石鬧翻。
這時候的桂系,已經翅膀長硬,坐擁北平、兩廣、上海、湖北等廣大地域,豈能束手就擒?所以沒有等蔣介石出手,二人就先發制人,發動兵變。
他們派兵進入湖南,驅逐湖南省政府主席魯滌平,同時任該省政府委員何鍵為主席。
3月26日,已經是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大怒,下令免去李宗仁、李濟深、白崇禧的軍政職務,發兵進攻桂軍,“蔣桂戰爭”由此爆發。7月,蔣桂大戰拉上帷幕,狼兵桂軍被打垮,李宗仁出逃廣州。
李宗仁并沒有就此罷休,一直在韜光養晦,等待時機復仇。
1936年6月,李宗仁和廣東軍閥陳濟棠聯手,發動了兩廣事變,逼蔣北上抗日。
8月,因為廣東將領余漢謀倒戈擁蔣,李宗仁等再次咽下失敗苦果。
1948年底,在美國和桂系的共同壓力下,蔣介石第三次下野(第二次是在1931年)。
蔣介石一生三次下野,都跟桂系有關,有兩次是桂系的直接逼迫。而李宗仁兩次被蔣介石打敗,狼狽不堪,這仇不能不大。
既然如此,李宗仁為何沒有出手扣押蔣介石?
不是不想,而是實力不許。
1949年初,老蔣在第三次下野之前,就已經未雨綢繆,簽署了兩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八大金剛之一的陳誠為臺島軍政長官。
第二道命令,是晉升自己的心腹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這一來,湯恩伯不但是南京、上海、杭州最高軍事長官,長江中下游防線及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東部的全部軍隊,也在湯恩伯的控制之下。
湯司令軍事才華一般,雖然他在抗戰中期也曾經讓日本人吃了不少苦頭,但是他治軍無方,被河南人將其跟水災、旱災、蝗蟲并列在一起稱“水旱蝗湯”。在1944年爆發的豫湘桂戰爭中,湯部一敗涂地,部分軍隊還被河南民眾繳械。
這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一百多位國民黨將領聯名彈劾他。即便如此,蔣介石也是將其短暫免職,不久便讓他復出,擔任黔桂邊區總司令。
抗戰勝利時,蔣介石對湯更是恩寵有加,讓他主持京滬地區日軍受降,風光無限。
1946年2月,湯恩伯又晉升上將,還擔任京滬衛戍區總司令。不久后,湯恩伯升任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
孟良崮戰役中,因為丟了蔣介石的御林軍—整編第74師,湯恩伯被“撤職查辦”。但是蔣介石不久便重新啟用,任命他為衢州綏靖公署主任。
能力平平的湯恩伯,為何成為不倒翁,讓蔣介石念念不忘?
究其原因,就是他對蔣死心塌地,無比忠誠。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1949年初,浙江省主席陳儀看到國民黨即將玩完,就起了反蔣的念頭。不僅如此,他還想策反手握重兵的湯恩伯,也一起反蔣。湯恩伯得知后,假意答應,背地里卻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國民黨保密局特務毛森。
這一來,陳儀造反未成,鋃鐺入獄,后來還掉了腦袋,被蔣介石下令處決。陳儀是湯恩伯的上司,是他將湯保送到日本上軍校的。不僅如此,陳儀還是湯的岳父,湯的妻子王竟白是陳的養女。可以說,陳儀對湯恩伯恩重如山。但是,湯恩伯還是“大義滅親”,將恩人送上了不歸路。
如果李宗仁敢對蔣介石不利,產生什么想法,湯恩伯是絕對不會客氣的。
那么,李宗仁就不會調動桂系,將湯恩伯干掉?根本辦不到。
1949年初,國民黨還有百萬軍隊,有半數分布在西南、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國民黨軍隊有60萬左右。湯恩伯指揮的中央軍,總兵力在45萬左右。
南京以及周圍的駐軍,是蔣介石嫡系,包括李延年第六兵團及南京衛戍總司令部指揮的第28軍、第45軍、第99軍等部的將領,基本上都是蔣介石心腹,對蔣忠心不二。
相比之下,桂軍弱得可憐。抗日戰爭勝利后,桂系軍隊被壓縮到不像樣子,總兵力也只有8萬人上下。白崇禧就任“華中剿匪總司令”后,利用手中的權力加快速度擴軍。經過不懈的努力,桂軍發展到了16萬,但有相當一部分在廣西。
在華中,桂系子弟組成的第三兵團,下轄7和48軍,總兵力無非也就是6萬人上下。并且這些部隊都部署在以武漢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他們根本不能進入南京、上海。
還有一點,那就是國民黨的特務組織保密局,始終牢牢控制在蔣介石手里。這些特務跟共產黨斗,絕對是處于下風。但是他們監視李宗仁和白崇禧,已經足夠。
保密局特務遍布南京,滲透到各個部門,如果李宗仁有風吹草動,蔣介石馬上就能得知。
因此說,李宗仁軟禁老蔣也只能是一種想法,事實上根本做不到。他本人倒是在蔣的控制之下,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果他一直留駐南京的話,老蔣倒是有可能將他扣留起來。
蔣介石當時并沒有在南京,李宗仁即使手中有一定兵力,也鞭長莫及。他下野之后立即返回了自己的老家奉化溪口鎮,他對自己的安全非常重視,保持了高度警惕,部署上可謂是煞費苦心。
整個溪口安保措施嚴密,分為四層,第一層是外圍警戒部隊,在距離溪口30公里之外。第二層是侍衛總隊,駐地距離溪口十公里之內。第三層“總統衛隊”,部署在溪口地區。第四層是貼身侍衛,不離蔣介石左右。
負責保衛蔣介石安全的部隊,對是經過了精心挑選的,有一點問題就不行。最初俞濟時提議調從塘沽逃掉的侯鏡如兵團第87軍到浙江去,老蔣一想,否決了。后來經過嚴格篩選,蔣介石把交警總局的兩個總隊調了過來。
這支部隊是軍統特務武裝改編的,對蔣絕對忠誠。
蔣介石的貼身侍衛,更是經過了嚴格的政審,確保萬無一失。原則上講,必須是江浙人,奉化溪口人優先,最好是有血緣關系,比如王世和、蔣孝先。
其次,是蔣介石故舊的子弟,張毓中、翁元、宣鐵吾等。還有一部分,是戴笠的老部下,如陳善周、黎鐵漢等。
蔣介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西安事變的時候,蔣介石疏忽大意被張、楊扣留,留下終生遺憾。
對蔣介石這樣的人來說,同樣的錯誤不可能犯第二次,他肯定要接受教訓。
蔣介石辭職不離職,下野不下場,他在溪口架設了多部大功率電臺,指揮“全國”各地的軍隊。
總而言之,蔣介石的下野跟前兩次不同,他完全掌控大局,李宗仁不過是提線木偶,只是他搞“和談”拖延時間的工具。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宗仁是光桿司令,想要做出什么重大決策,沒有蔣介石首肯的話,都難以落實。
比如李宗仁就任之后,為了刷存在感,也為了收買人心,曾經以代總統的身份下令釋放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
但是他說了白說,根本就沒有人回應。
即使是以張治中為首的和談代表團,到北平跟我黨談什么,事先也要向老蔣請示。
說白了,李宗仁即便當了代總統,也還是個棋子;他自己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在國民黨敗退大陸時直接去了美國。
桂系另一大佬白崇禧雖然去了臺灣,但也郁郁而終。
舉報/反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