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最近在用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試射空射“標準-6”導彈。
標準-6導彈是目前美國海軍最先進的中遠程艦載防空導彈,是在標準-2ER Block IV導彈上安裝了AIM-120C空對空導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并增加了第一級固體助推器,是其具備主動制導能力,具備攔截短程彈道導彈、飛機、超音速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的能力。具備A射B導能力,速度可達3.5馬赫(約4300公里每小時),理論最大射程可達400公里。
“標準-6”導彈全貌
導彈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在實彈測試中發射了“標準-6”導彈 (SM-6)(美國海軍照片)
話雖如此,但是“標準-6”并不具備在末端抗衡高超聲速導彈的能力——至少是十分勉強的,其更多是攔截常規的各種低空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而面對美國主要對手手里大把大把的高超聲速導彈和中遠程彈道導彈,標準-6是比較乏力的。
但其作為傳統的防空導彈性能是不錯的,將其搬到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上,美國海軍更多是將其作為一種遠程空對空導彈,用來拓展航母編隊的防空和反導圈。
從圖里可以看到,由于有戰斗機提供初速,“超級大黃蜂”上的“標準-6”是沒有第一級固體推進器的,理論上如果通過加速仰射,“標準-6”在“超級大黃蜂”上能獲得更遠的射程,配合A射B導能力,如果前方有F-35C戰斗機提供引導,那么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就對敵方的飛機,尤其是大型飛機造成威脅。
換句話說,由于“標準-6”的導引頭本身就是AIM-120C的,當大型空對空彈用。其實這是美國海軍對西太大國霹靂-17超遠程空空彈的一種沒辦法的辦法。霹靂-17外界估計射程也是400公里,專門攻擊預警機或加油機等大型飛機,也可攻擊常規戰術飛機,并可以由殲-16攜帶,殲-20在前方引導的A射B導模式。
攜帶霹靂-17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的殲-16
作為美軍中面對的西太大國第一線力量,美國海軍自然是首當其沖,而且美軍對空中優勢問題非常敏感,不能容忍自己有哪怕一點的落后,因為這是美軍所有軍兵種作戰的大前提。所以美軍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應對的辦法。
但眼下美軍真沒有對應的導彈,在研的AIM-260對應的是霹靂-15且進度并不順利,原本計劃2022年初步投入部署(IOC),2026年大規模生產裝備,但一直到如今都未能進入量產階段,2023年11月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曾對此表示擔憂,并表示“這是我們未來維持空中優勢的重要武器系統,我們確實需要盡快將其投入生產。”
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馬克凱利將軍發布的升級型F-22概念圖,攜帶有隱形副油箱和AIM-260導彈
如此一來,空射標“準-6”確實是美軍在“節點”之前能拿出來的最快解決方案,但是由于其臨時性,其性能無法與專門設計超遠程空對空導彈的霹靂-17相比,不管是重量、長度、尺寸上,標準-6都過大了,而“超級大黃蜂”只是一架中型艦載機,而殲-16是重型戰斗機。
也就是說,哪怕射程一樣,在載彈量,對載機飛行性能的影響方面,都是霹靂-17和殲-16的組合更有優勢。而技術上,霹靂-17也更先進,具備中繼制導修正和多模導引頭,比“標準-6”單純的主動雷達導引頭要先進不少。
而“陸彈下海”說的是“愛國者-3MSE”通過MK41垂發裝置發射,一坑二,這也是個頗有歷史的項目,但最近美國海軍加速推進起來。
如上所述,美國海軍目前手里沒有足夠可靠的末端反導武器,“標準-6”面對高超聲速武器很難進行攔截,“標準-3”是攔截大氣層外的洲際導彈的中段反導攔截彈,高超聲速武器飛行區間不在其攔截范圍內,而標準-2則是最傳統的打飛機的防空彈,以后是要被“標準-6”全部替換,但眼下“標準-6”實在是太貴,換不起。
而對高超聲速武器進行中段攔截的滑翔階段攔截器(GPI),美日聯合研發,至少要到2030年才能交付。
翔階段攔截器(GPI)概念圖,2022年6月,美國導彈防御局向雷錫恩導彈與防御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授予了兩份原型開發合同。
目前美軍手里最可靠的反導攔截彈,一個是陸軍的薩德(對大氣層外目標,但是和標準-3不是一個范圍,要低一些,是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一個是陸軍的“愛國者-3MSE”(末端攔截),尤其是后者,確實是美軍最好的末端攔截系統,在烏克蘭有實戰,據說攔截過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和“匕首”,你別管是打了多少發才攔截到,起碼是攔截到了。
面對“匕首”瘋狂射擊的“愛國者”,起碼發射了12發。
“愛國者-3MSE”動能攔截彈,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專門設計用來末端攔截彈道導彈。其雷達導引頭可以在大氣層內工作,算是目前最有把握防御中導類高超的攔截彈
而且作為一款有著大量外貿訂單的導彈,“愛國者-3MSE”還算是便宜,不到 400 萬美元一枚,而“標準-6”則為500萬美元。因此面對假想敵的大量導彈,“愛國者-3”上艦不失為一個辦法。
但“愛國者-3”只能末端攔截,射程40公里,非常末端,面對大量導彈齊射也沒轍,就和最近俄軍S400面對ATACMS齊射一樣,火力通道就這么多,超過了就攔不住了,況且最理想的情況都得兩發攔截彈對一發導彈。而且“愛國者-3”面對東風-17、東風-21、東風-26到底能有多少效果,美國人自己心里也沒底。
面對“東風快遞”,“愛國者-3MSE”有理論上的攔截能力,但窗口很小,而且東風系列也在進行改進以盡可能壓縮這一窗口。這倆都屬于“有比沒有強”的臨時手段。
美國高超聲速攔截概念圖,這里末端還是“標準-6”,眼下美軍建設最快的反倒是天基監視系統,即高超聲速和彈道跟蹤空間傳感器(HBTSS),一種地軌道的紅外監視系統,用來探測高超聲速導彈飛行中的熱信號。
不要看美國人說什么,要看美國人做什么,雖然美國人這種做法很因陋就簡,甚至有點可笑,但可以看出美國海軍是真的相信“節點”并且認真備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