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畢業錯穿導師服拍照、實習生命令領導干活……各種“以下犯上”的抽象事件評論區里總能看到“倒反天罡!”的評論,以示對這種“大逆不道”行為的譴(cheng)責(zan)。想來“倒反天罡!”雖然與“反了你了!”意思相近,但看起來更加書面的表達方式,卻給嚴肅的氛圍增添了些喜劇效果。
話說回來,“倒反天罡”真的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嗎?
或許我們應該先來確定一下“天罡”是什么意思。
我們最熟悉的“天罡”就是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傳》里的“天罡盡數投忠義,地煞齊臨水滸來”,而這三十六天罡里又正好有一位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一個重情重義、武藝高強的人物;在清小說《說岳全傳》里,更是將盧俊義、林沖、岳飛三人描述為周侗門下的師兄弟,可見“天罡”在民間的意象之重要。
盧俊義
(圖源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特展 戴敦邦作)
事實上,“天罡”是來自道教的術語,在《中華道教大辭典》里,“天罡”的一個釋義為北斗第七星,也就是搖光;道教丹家借以喻指人心中秉天地之正氣而生的天罡之氣,此氣與生俱來,與人相親相愛,君臣一心。若是從道教喻指的含義來看,“倒反天罡”確實是一件很嚴重的事;但是從“天罡”指“搖光”來看,“倒反天罡”意味著北斗星斗柄的指向發生了變化,這件事嚴重嗎?其實非但不嚴重,反而是一個很常見的自然現象。
北斗七星(圖源維基百科)
在先秦典籍《鹖冠子·卷上·環流第五》中寫道:“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這意味著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發現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會隨著季節“倒反”了。
不過北斗星的這種“倒反”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繞著一個點旋轉,這個點是什么呢?或者換個角度,“北斗星”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斗”很好理解,就是形容這七顆星星的連線組成的形狀像古代的器具“斗”。
銅龍首柄威斗(圖源武威市博物館)
而“北”指的是天璇(北斗第二星)往天樞(北斗第一星)的方向的連線一直指向北極星,也就是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恒星。北極星與天樞的距離相當于天樞與天璇距離的五倍,所以在找到北斗星后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北極星,從而確定北方向。為什么北極星一直在北方向,北斗星卻會繞著它旋轉呢?我們知道地球有一個自轉軸,而北極星離地球的自轉軸很近,所以站在地球上的我們用肉眼來看北極星基本上是不動的;但其他的星星離地球自轉軸比較遠,所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動,或者說我們站在地上,隨著地球自轉而感覺到星星在轉動。
北斗星與北極星的位置關系
(圖源reddit r/coolguides,有改動)
當然,地球的自轉并不是星星看起來會動的唯一因素。前面我們提到,北斗星的斗柄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指向不同的方位,這顯然不是地球自轉可以影響的。與季節有關的會轉動的自然現象是什么呢?沒錯,就是地球的公轉,也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
現在我們可以玩一個有趣的小游戲:把上圖“斗柄東指,天下皆春”的部分放大,請身邊的人幫忙舉起來。然后把自己想象為春分時(以北半球為準)的地球,仰頭看圖片上的北斗星,此時一切正常。接下里向左轉90°,我們就變成了夏至時的地球,再抬頭看,誒?北斗星還真變成斗柄指南了!如果您看這篇文章時正好在晴朗的晚上,可以出門看看此時北斗星是不是真的斗柄指南。
之后再轉90°我們就來到了秋分,并且可以看到斗柄指向西方;最后轉90°就進入了冬至,斗柄就指向了北方。通過這個小游戲,大家是不是對北斗星隨季節的變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地球公轉(圖源blinklearning,有改動)
除了北斗星,銀河也會隨著季節發生變化。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也就是中國大部分領土所在的地區,夏季的午夜可以看到最為壯麗的夏夜銀河(天鵝座-天鷹座-人馬座),此時正南基本是最亮的部分,同時東北邊秋夜銀河(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開始升起;到后半夜,夏夜銀河偏西而秋夜銀河完全升起。
而秋季天一黑就可以看到美麗的夏夜銀河,午夜時秋夜銀河完全升起,而后半夜冬夜銀河(御夫座-雙子座附近-麒麟座-大犬座附近)出現在東南高空,秋夜銀河逐漸偏向西北。結合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會不會就是七夕節這樣一個與銀河有關的傳統節日定在農歷初秋的原因呢?
到了冬天,冬夜銀河位于東南高空且越來越高,秋夜銀河逐漸偏向西北并降低,到日出前,冬夜銀河逐漸落到西邊低空,此時基本上看不到銀河了。
而春季是基本上看不到銀河的,只有在春末的凌晨才能看到銀河從東方升起。
銀河(圖源Britannica)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夜空中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陽系的部分行星外,其他基本上是恒星(可以簡單理解為像太陽一樣會自己發光發熱的星體)。這些恒星自己也是會移動的,只不過它們移動的距離與它們和地球的距離比起來小得多,所以短期內我們肉眼難以觀察到他們自己的移動。那如果放到長期來看呢?我們重新回到北斗星。
北斗星在長時間內的變化
(圖源北斗七星吧 十萬年的演變:北斗七星)
原來遠古時期的人們看到的北斗星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并不相同!甚至在五萬年后北斗星就逐漸失去了斗的形狀,十萬年后更是完全成為了新的形狀。如果那時候地球上還有人類,會不會給北斗星換個名字,或者會不會有人好奇古時候這七顆星星為什么叫北斗星呢?
言歸正傳,“倒反天罡”嚴重嗎?在文化意義上或許是嚴重的,但在自然意義上卻是星星運動規律的反映,也指引著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廣袤的宇宙。
美編:韓雅彤
校對:李玉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