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伴隨著洪亮的鐘聲,作為中小板第一股,新和成(002001)正式登錄資本市場,開啟了乘風破浪的新征程。
在市場的浪潮中,一代又一代新和成人創新競成、破浪前行,經歷了風雨的洗禮,也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回望過去,那些曾經奮斗過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珍藏光陰的“老照片”,歲月留痕的“老物件”,變遷故事的“紀念品”。
叩開記憶的大門,讓我們通過一些老物件和老照片,回溯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奮斗的故事,感受那份始終如一的企業文化精神。
從“新”出發
照片說明:2004年公司上市敲鐘
投 稿 人 :徐曉俏 山東控股副總經理兼產業政策部經理
2004年4月,我加入了新和成,實現了當“老師”的夢想。幸運的是,那時正值公司掛牌上市,我與公司共同開啟了新的篇章。不久,我收到了公司贈予的1000元上市紅包,這不僅是物質上的獎勵,更是公司對我這個新人的美好祝愿與期待。
身為中小板第一股的一員,我深感自豪。這份榮譽堅定了我與公司攜手共進的決心,也激發了我為公司繁榮發展貢獻力量的熱情。這份動力如種子般在我心中生根發芽,激勵我不斷前行。
成長的果實
物品說明:2015年第一期股權證書
投 稿 人 :李海麗 人類營養品經營事業部副總經理助理兼人類國際銷售總監
這是我手中新和成的第一期股權激勵憑證,盡管經濟價值已兌現,但我仍視若珍寶。這是公司對我們的肯定,也是“以貢獻者為本”理念的具象化。
今年是公司上市20年,也是我加入公司的20年。20年來,我從外貿銷售服務部跟單員起步,歷經外貿跟單科科長、動物營養國際區負責人等職位。回首亞太區動物營養品市場開拓的那些日子,那是一個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的過程,組建團隊,和同事們一起,足跡遍布亞太區各個國家,最終將亞太區銷售額從最初2億多做到15億多人民幣。當我轉戰人類營養品市場時,亞太區團隊成員的不舍與認可,讓我深感歸屬感,也體會到了工作的價值。
如今的我,已經蛻變為人類營養品國際銷售區獨當一面的負責人。這一路的成長,猶如在浩瀚的海洋中,公司為我提供了堅實的航船與明亮的燈塔。新和成的文化,就像溫暖的港灣,包容了我所有的夢想與勇氣,滋養了我前行的每一步。
“紅樓”趣事
照片說明:山東基地最初的員工宿舍“紅樓”
投 稿 人 :閆乃林 山東藥業綜合辦副主任
“紅樓”是公司山東基地建設初期最早的員工宿舍。在一天的忙碌過后,“紅樓”就成了大家最溫馨的港灣。那時候,一個房間住了七八個人,除了床沒有能落腳的地方,洗漱間是公用的,洗頭洗澡要輪班洗……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依然能找到生活的樂趣。
某天深夜,一聲驚叫劃破寂靜:“啊!你是誰?別抓我!”只見一個黑影緊抓一人的腳踝使勁搖晃。驚醒的老師們緊張防范,疑有“不速之客”。幾經搜尋無果,眾人鎖好門窗,惴惴不安地重新入睡......事后查證,原是馮**老師晚上夢游了。2009年,是藥業一期項目建設、試車、投產的關鍵一年,各部門、車間的工作量都特別大,馮老師因連續工作和高壓力,在夢中誤搖同事的腿,以為是調試中的管道。
這個故事,雖版本眾多,真偽難辨,但其中蘊含的忘我與奉獻精神,卻令人動容。正是這種精神,讓新和成從浙江新昌出發,無畏前行,在山東濰坊鹽堿地、黑龍江綏化黑土地上扎根生長。這種精神,不僅是新和成發展的基石,也是我們年輕一代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與傳承。
規范高效也是競爭力
物品說明:氨基酸一期項目建設紀念銀幣
投 稿 人 :陳富場 山東氨基酸副總經理兼生產部經理
2014年,蛋氨酸項目入駐山東基地,王正江老師帶領項目團隊,同步推進廠房裝置建設和模擬試車工作,盡管當時的項目團隊沒有一個人有大化工建設和生產管理的經驗,且面臨著嚴峻的環保壓力。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蛋氨酸項目肩負著“再造一個新和成”的艱巨使命,容不得半點差池。
在這樣的背景下,項目團隊都有一個共識:蛋氨酸項目不僅要高效推進,而且每一步都要規范穩健。我們嚴謹查找規范與標桿,外引援助、內強實力,從設計到試生產,各環節都精心設計、反復推敲至最終落地,一路摸索前行。
記得甲硫醇裝置投料試車前,小胡老師親臨指導,強調對氣味控制資源上要無條件支持!公司對環保規范問題的絕對重視,也驅使我們重新審視裝置原理,及時改造問題設備。最終,團隊齊心努力,甲硫醇投料成功,氣味控制超乎預期,實現現場零氣味!
蛋氨酸項目的成功,不僅讓我和團隊“戰友”獲得了歷練和成長,也為新和成摸索出了一套可復制傳承的大化工項目管理經驗,建立了國內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蛋氨酸生產線。產品突破了國外卡脖子技術,對提升民族品牌競爭力及下游畜牧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影響深遠。
有志者事“競成”
照片說明:挖機在夕陽中“晃水”
投 稿 人 :張永松 山東產業園工程部經理助理兼工程二科科長
2017年4月,山東產業園營養品項目開始鹽田吹填施工,條件異常艱苦,周邊沒有成型的路,沒有辦公和吃飯的地方,甚至連個遮風躲雨的地方也難以找到。員工們每天在鹽田埂上勞作,累了只能在草席上稍歇,用餐需要到2公里外的板面攤吃面……堅持了三個月后,在公司領導的努力協調下,我們有了工程車“366”(車牌號魯G366CL),有了辦公房“四合院”(鹽田用房),有了就餐點“光大廳”(附近光大國際員工餐廳)。
轉眼8月份,鹽田吹填工作順利完成,但新的挑戰隨即而來。10月要舉行奠基儀式,但連續的汛期使得吹填地塊遍布泥水,工人和機械進場屢次陷坑不能自拔,強夯工程一度停滯。“你們這相當于在水里建設工廠。”綠色化工園的領導孫慶德主任說。面對千余畝無法強夯的工地和僅剩的兩個月工期,我們倍感壓力、一籌莫展,許麗華老師鼓勵我們“方法總比困難多,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我們便迎難而上到處找資源、尋方法,最后我們按照“沉土排水固化”的方法試行,效果明顯可靠,但挖機施工效率太低,我們又摸索出挖機“晃水”、寬履帶推土機配合“碾水”的新方案,大大提高了效率,保障了項目進度。
回首往事,苦盡甘來。面對挑戰,無論是個人進步還是企業壯大,只要方向清晰、目標明確,并持之以恒,目標一定會實現。后來366數字也成了我的幸運數字,成了我每次買彩票必買的3D號,借此寄托對公司和個人的美好祝愿。
向先進學習,從而成為先進
物品說明:2019年東洋紡贈送的日本富士山圖
投 稿 人 :陳青軍新材料事業部副總經理
2019年10月10日,在總部一樓會議室,日本東洋紡跟公司簽署了PPS纖維制造技術合作協議。會后,日方田保本部長向公司贈送了一幅富士山圖,寓意著雙方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愿景。每次看到這幅圖,我就會想起公司提倡的開放學習的理念——要敢于轉變觀念,大膽創新合作方式,向先進學習,跟先進合作,從而成為先進。
東洋紡是日本領先的紡織品制造商,自1882年成立以來,已積累了35年以上的PPS纖維生產經驗,精通多種技術規格,其Procon品牌更是享譽全球。相較之下,新和成在PPS纖維領域起步較晚,面臨品牌知名度低、產品規格單一和技術瓶頸等問題。為求突破,公司經營層提出與東洋紡在PPS纖維上展開合作。東洋紡多年的紡織經驗,能夠為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提高產品品質。而新和成穩定、高品質的PPS樹脂原料,也能助力東洋紡紡絲纖維產業的壯大。
2018年我剛加入新材料團隊,在周貴陽老師的帶領下,有幸參與了與東洋紡的洽談合作。歷時一年半的交流磋商,有把酒言歡的暢快時刻,也有面紅耳赤的爭論,最終雙方達成了合作共識,實現了優勢互補、雙贏共利。自合作以來,我公司在PPS纖維生產上取得顯著進步,現已成為全球PPS纖維的主要生產商之一,品牌也逐漸獲得全球客戶的認可。
團結,“疫”往無前
照片說明:2020年疫情期間車間睡鋪
投 稿 人 :趙海俠 黑龍江基地黨群科科長
每當我看見這些照片時,抗擊新冠疫情那段時光就如同電影般在眼前一幕幕放映,測核酸、量體溫、搬物資、打地鋪、轉運隔離…...歷歷在目、刻骨銘心。這些照片,是對那段特殊歷史的見證,它們記錄著很多我們在抗擊疫情期間艱難而又充滿希望的瞬間。
疫情期間,綏化市政府曾四度“封城”,最長一次近30天。在“封閉式管理”期間,經公司與多方政府溝通,班車最終獲準在規定時段通行。大家連續40多天起早貪黑,盡可能保障正常生產。最艱難時,大家吃住都在公司,用拖板鋪床,在儲物間打地鋪。我們還自發組成志愿隊,負責核酸檢測、物資搬運……
在嚴峻的疫情挑戰下,正是這份堅不可摧的團結與韌性,支撐我們平穩渡過了疫情的重重難關,確保了企業的穩定生產。這份精神不僅是對新和成30多年來堅韌不拔優良傳統的繼承,更預示著未來我們將憑借這份團結與斗志,繼續奮勇前行,不懼任何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