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坐灘我國仁愛礁舊軍艦
菲律賓坐灘在我國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坦克登陸艦已有25年時間,如果采取強制措施,很有可能拖不走這艘舊軍艦。即便它在仁愛礁垮掉,我們也會面臨一個新的問題。
存在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仁愛礁礁盤問題,第二個是馬德雷山號舊軍艦問題。
仁愛礁是我國固有領土,位于南沙群島東部海域,距離菲律賓巴拉望島195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南沙群島目前第一大島美濟島的東部屏障,兩島礁距離只有32公里。
仁愛礁礁盤面積巨大,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環礁頂部總面積約52平方公里,與美濟島礁盤面積相當。仁愛礁礁坪面積22平方公里,潟湖面積30平方公里。可填陸面積達10平方公里以上。如果在仁愛礁礁坪實施陸域吹填,仁愛礁將成為我國在南海的又一大島。
仁愛礁整體礁盤呈北寬南窄形態,北半環礁坪完整,海水退潮之后,大部分礁坪、礁石會露出水面。南半環有數道礁門,可供船只進出環礁潟湖。北半環礁坪寬度約在500米至1200米不等,水深一般在0.5-3米不等,適合填海造陸。
1999年菲律賓選擇在仁愛礁西北礁坪坐灘馬德雷山號舊軍艦,就是考慮到了這里有較寬的礁坪面積。菲律賓舊軍艦坐灘西北礁坪后,可以把舊軍艦穩穩鑲嵌在礁坪的礁石之中,礁石對穩定船身起了重要作用。
現菲律賓坐灘舊軍艦位置正好位于西北礁坪內圈位置,也是菲律賓海軍精選挑選出來的位置。
當年菲律賓海軍把馬德雷山號開到仁愛礁海域,先從南側礁門通道進入潟湖,然后由潟湖北上,開到西北礁坪,等海水漲潮后,故意把舊軍艦留滯在礁坪上,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坐灘事實。
西北礁坪水淺,最大水深只有1米左右,馬德雷山號坐灘在礁石上,與礁石連在一起,時間一久,現在想拖離比較困難。
主要原因是,菲律賓坐灘舊軍艦距離礁坪外海邊緣尚有500米距離,距內側潟湖不到200米,礁坪上的礁石和礁陸面積較大,所以從外海不可能把坐灘舊軍艦從礁石上拖走。如果從潟湖內側拖離舊軍艦,對潟湖海洋環境安全影響較大,得不償失。再說菲律賓舊軍艦年久失修,鑲嵌在礁坪的礁石中,一拖很可能散架,對海洋環境污染更大。
再說說菲律賓坐灘舊軍艦問題。
馬德雷山號坐灘舊軍艦,其前身是美國二戰期間的542級坦克登陸艦,1944年服役, 1976年由美國轉送給菲律賓,1999年菲律賓海軍把這艘舊軍艦“坐灘”在我國仁愛礁西北礁坪,并派出一小隊菲律賓士兵在艦上駐扎。
菲律賓選擇在仁愛礁西北礁坪坐灘,除了這里有較寬的礁坪面積,水淺,加上礁石林立,適合坐灘,更重要的是,西北礁坪距離我國美濟島更近,方便菲律賓士兵監視我國在美濟島的進出船只。
航拍仁愛礁礁盤
馬德雷山號是菲律賓自己命名的艦名,官方名字為57號坦克登陸艦。該艦艦長100米,舷寬15.2米,吃水滿載時艦首2.5米、艦艉4.3米,空載排水量為1625噸,滿載為4080噸。所以,該艦空載時排水量已達1625噸,經過25年的時間演變,已與礁坪礁石融合在一起,艦礁分離,的確比較困難。
25年時間,馬德雷山號一直遭受風吹雨打和海水侵蝕,船體已嚴重腐蝕和破爛不堪,艦身有巨大裂縫,所以用拖船拖拽該艦,艦體有可能散架,會在礁坪上形成艦體殘骸或廢棄鐵山。
菲律賓坐灘舊軍艦
目前,馬德雷山號仍有菲律賓海軍士兵駐扎,即便我們不允許菲律賓用水泥鋼筋對艦體加固,讓其自然垮掉,但依靠艦體舊材料,加上仁愛礁西北礁坪水淺,菲律賓完全有可能利用艦體舊材料在礁坪上搭建一個海上礁堡或廢鐵堡壘,繼續賴在仁愛礁不走。這樣再想驅逐菲律賓海軍士兵離開仁愛礁就比較難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破艦上的菲士兵驅逐出境,把破艦當廢品處理給漁民,由漁民去西北礁坪收拾干凈,恢復我國的海洋環境,也有利于我國在仁愛礁海域的漁業生產。
菲律賓向仁愛礁坐灘舊軍艦運送物資
坐灘舊軍艦
菲律賓運送物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