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火野葦平《土と兵隊》登陸當天日記◆日軍杭州灣金山衛登陸
【第一:背景簡介】
87年前的1937年7月7日,是中國全民族抗戰與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標志性日子,到1945年9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稱為“8年抗戰”,但中國共產黨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我東北開始抗戰,到抗戰勝利進行了14年抗戰。
1937年11月5日,日軍第10軍在杭州灣北岸金山衛城東西兩面海岸登陸,這支部隊在11月15日在今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謀劃,率先提出了進攻南京,在向東京提建議的同時開始向南京“追擊”前進,這是一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殺的罪惡部隊。
第10軍編制有第6師團、第18師團、第114師團。第18師團登陸區域在金山衛城以東6公里處——漕涇鎮東街頭——闕里鎮,登陸場寬8公里多。火野葦平是從東街頭登陸的,畢竟他是“筆部隊”的人,跟在作戰部隊后面慢慢前進。
連續雨天,金山縣境內的道路都是稻田土,見水以后粘如強力膠,滑如機油,三步一倒,五步一摔,日軍登陸人員馬匹,無不是一身水,滿身泥,苦不堪言,日軍稱之為“苦惱路”。火野葦平把這種自己親歷的苦惱記錄下來,書名《土と兵隊》。
這本書與電影英語翻譯為《Mud and Soldiers》也就是《泥漿與士兵》、《泥與士兵》。
我認為把“兵隊”翻譯為“士兵”不太合適。“兵隊”在漢語里指軍隊,民國時期用的很普遍。因此我認為翻譯成《泥與軍隊》、《泥漿與軍隊》。
為何普遍翻譯為《土與士兵》呢?主要還是不了解日軍杭州灣金山衛登陸的真實歷史,再就是沒有認真讀懂這本書。
以下是我翻譯自《土と兵隊》幾段文字,讓我們看看侵略者自己是怎么說侵略中國國的,作者無比可恥。
【第二:1937年11月5日登陸日的記錄 原文】
曇つた重苦しい空模樣である。日が暮れると又雨が降りだした。
我我が晝間戰つて來た北沙の方角,その先が東街頭である。娘娘廟の所へやつて來た。
銃聲は相變ちず絕えず,東街頭で尚敵の重圍にある志岐隊の一部は全滅かも知れないといふ聲が聞かれた。暫く娘娘廟の中に入つてるた我我は,前哨警戒の任務就くために廟のすぐ橫のクリークを越えた。【注:北沙,實為北厙(she),厙的方言讀音近似(sha),北厙在今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鎮杭州灣北岸邊】。
我我の部隊は一里ばかり行つた所かち右に折れて小さな部落に入つた。松林鎮といふ所である。【注:里,此處為日里,1日里=3927.2米】。
竹矢來で取り圍んだ家がすぐ傍にある。入つてみると小學校ちしかつた。中には無數の本が散亂し,奧の部屋には,ZhiNa兵の青天白日の徽章のついた帽子や、地圖や、軍歌の本や,軍服等が機の下に突つ込まれてるた。本は“三民主義”とか“中國史”とか“社會讀本”とか。
さまぎまつたが,地圖を擴げてみると中國國恥圖といふ侵略されたといふ區劃圖があり,滿洲國は全然自國の領土のごとく書いてあつた。何處かの家が燃えてるるちしく半燒けになつだ水牛が息絕え絕えな聲で鳴をながち,竹矢來の周圍をぐるぐる廻つた。
主力の方はに金山衛城に敵の油斷に乘じて實に巧く上陸を終のたと聞いた。我我も午後四時に出は發だ。午後四時に整列を終つて夜行軍を始める筈なので。
【第三:1937年11月5日登陸日的記錄 譯文』
這是一個多云和沉重的天空。傍晚,又下起雨來。
我們白天不停的北厙的方向作戰,其先在東街頭,又來到娘娘廟。
槍聲依舊不斷,傳來東街頭尚在敵人重圍中的志岐分隊的一部可能被全殲的消息。暫時在娘娘廟里的我們,越過娘娘廟旁的小河去執行前哨警戒任務。
我們的部隊走了一里路,向右拐進了一個小村莊。是個叫松林鎮的地方。
用竹籬笆圍起來的房子就在旁邊。
進去一看,原來是小學學校。里面散著數不數的書,后面的房間里桌子底下,胡亂堆著中國兵的帶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帽子、地圖、軍歌書和軍服等。書是《三民主義》、《中國史》、《社會讀本》之類。
奇怪的是,《中國國恥辱圖》標明了被日本侵略的區域,地圖是擴大區域制作的,滿洲國完全是他們自己國家的領土一樣。有些幾家的房子正在燃燒,有的燒毀一半。一頭就要斷氣的水牛哀叫著,在竹籬笆周圍轉來轉去。
聽說主力乘敵軍疏忽大意,在金山衛城確實登陸成功了。我們16時準時出發。
16時我們整隊完畢,將要開始夜間行軍。
【第四:作者簡介】
《土と兵隊》作者火野葦平,是日本“軍隊作家”中影響最大的一位,無疑是被吹捧為“國民英雄”。20歲時,火野葦平作為“干部候補生”參軍入伍,后以“伍長”身份入伍,開始從事文學活動,是一個無名之輩。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火野葦平再次接到入伍令,被編入第18師團。
1939年12月,火野葦平地從侵華戰場回國。他到處演講,約稿不斷,鼓動戰爭,成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火野葦平請纓奔赴南洋戰場采訪創作,一直到日本戰敗,他都是“戰爭文學”、“筆部隊”最活躍的。一位煽動戰爭狂熱的“作家”,戰后到現在,竟然有人將他視為“人道思想”的反戰作家。曾在1954年訪問過新中國。
1939年依照這本書拍了《土と兵隊》電影,片長120分鐘,這部電影基本忠實于原著。第一部59分鐘,完全表現了日軍在雨天里,在油滑的稻田泥路上,苦惱地行軍。第二部才是戰斗。行軍難是影片的主題。
2024-7-2
上海龍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