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融字周公,他是東漢云臺三十二將之一,竇氏一家在東漢最鼎盛的時期同時擁有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的特殊恩寵,而且還都是在同一個時期。竇氏一家從祖到孫,在京城洛陽的官府邸第相望,奴婢人數都有上千,在東漢眾多皇親國戚、功臣中沒有人能與竇家相比。那么竇融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對竇家的發家史一探究竟。
話說,竇融的七世祖竇廣國這個人可是漢文帝皇后竇氏的弟弟,曾被封為章武侯。竇融的高祖父則在漢宣帝時期從常山舉家搬遷到扶風郡,曾經當過西漢食祿二千石的官吏。
這竇融人生開局也是比較低點,他從小就沒了父母,是個孤兒。王莽在朝廷掌權的時候,竇融是在強弩將軍王俊部下擔任司馬一職,期間他參與了鎮壓翟義、趙明領導的起義,因軍功他被封為建武男。
竇融一家就住在了京城長安,他的妹妹嫁給了大司空王邑當了小妾,攀上了王家這棵大樹。而竇融這人很善于社交,他結交的都是皇親國戚或者那些豪杰人士,他以任俠行義而為人所知。同時,竇融很有家庭責任感,在家侍奉母親、兄長,撫養弱小的幼弟。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王莽派太師王匡前去山東地區鎮壓樊崇起義,竇融參與了這次行動。隨后,竇融又追隨王邑到南陽征討綠林軍,但是他們在昆陽被劉秀逆風翻盤,朝廷大軍遭遇大敗,只好灰溜溜逃回長安。
隨后,王莽滅亡,竇融投靠了更始軍,并在在大司馬趙萌的手下擔任校尉一職。隨后,朝廷準備任命竇融出任巨鹿太守,然而富有遠見的竇融看不到更始政權的未來,再加上巨鹿這個地方又處于四戰之地,所以他不想去巨鹿。
過去,竇融的高祖父、從祖父、從弟都在河西做過太守、護羌校尉等,竇家對這里的民情風俗非常熟悉,竇融就對他的兄弟說:“天下鹿死誰手還不知道,河西地區殷富,與中原地區隔著黃河。而且張掖這個地方有精兵萬騎,一旦有什么緊急情況,只要守好黃河渡口,就足以自守,這是我們遺留子孫后代的好地方啊?!备]家兄弟們都同意他的看法。
竇融是個行動派,他在當天求見趙萌,辭去巨鹿太守一職,請求更始皇帝派他到河西去,于是更始帝就任命竇融為為張掖屬國都尉。竇融得到任命后,他馬上就帶著家屬到西北去了。到了張掖,竇融安撫結交當地豪杰,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友好相處,就這樣河西地區的百姓都爭先歸附于他。竇融和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厙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州郡豪杰建立了友好互助的關系,就是所謂亂世中的抱團。
沒過多久,更始政權就崩了,竇融他們就聚在一起商量,他們要在亂世中存活,五個郡就要建立同盟,推薦一個人做老大。最終因為竇家世代都在河西擔任官吏,所以竇融就這樣被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統領五郡。竇融就聯合其他人將武威太守馬期、張掖太守任仲給擠走了,然后將自己的盟友分別推舉為太守。
此后,竇融在這些地區實行寬和的政策,上下相親,安然富裕。同時他們積極防御胡人,互相支援,胡人多次被擊退后,也就很少再來入侵了,一些胡人甚至來歸附竇融他們。
隨后,竇融他們聽說劉秀在洛陽稱帝,他們便通過隗囂歸順了劉秀。然而隗囂懷有二心,便派人游說竇融他們,想讓他們一起割據一方。竇融召集大家共同討論下來,大家意見不統一,最終竇融拍板要一心歸附劉秀。
公元29年,竇融派遣長史劉鈞向光武帝劉秀呈上書信獻上馬匹。劉秀厚待使者,同時下詔書授竇融為涼州牧。竇融接到詔書,他派親弟竇友到洛陽侍奉劉秀,只是剛好隗囂反叛,道路阻絕,竇友只得返回。竇融馬上另派司馬席封從小道到洛陽給劉秀呈上書信以表忠心。
此后,竇融寫書信譴責隗囂的反叛,竇融就與五郡太守一起秣兵厲馬,上疏請示劉秀出師日期。劉秀對竇融的舉動贊嘆不已,他賜竇融外屬圖及《外戚世家》、《魏其侯列傳》等以示榮寵,同時下詔書讓竇融準備會師共討隗囂。
竇融接到詔書,就與諸郡守率兵擊敗先零羌封何,拿下金城,準備和劉秀一起夾擊隗囂。然而劉秀這邊卻沒有出兵,竇融才退兵回河西,但是他的舉動,得到劉秀的認可,信任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公元32年,劉秀御駕親征隗囂,竇融率五郡及羌虜、小月氏等少數民族軍隊,步騎共有數萬,輜重五千余輛,與劉秀的大軍在高平第一城會師。劉秀大擺宴席,隆重接見了竇融,同時加封了竇融的兩個弟弟。就這樣,劉秀和竇融會師后,出兵大敗隗囂。
事后,劉秀為嘉獎竇融的巨大功勞下詔封竇融為安豐侯,竇融的弟弟竇友為顯親侯,同時河西五郡的太守也被封了侯,還讓他們繼續鎮守河西地區。
竇融是個知分寸的人,他認為他們兄弟并受爵位,而且長時間鎮守河西,內心不安,他幾次上書請求劉秀派人替代自己,然后劉秀很信任竇融,就是不同意。
等到劉秀平定了隴蜀一統天下,劉秀就下詔讓竇融與河西地區5個太守來京師洛陽奏事,竇融一群人官屬賓客相隨,車子千余輛,馬牛羊遍野,場面十分壯觀。劉秀對竇融一行人賞賜恩寵有加,一時間京師人人贊嘆。
不久后,竇融先是被升職為冀州牧,很快又遷升為大司空。竇融自認為不是劉秀的老臣,現在剛到朝廷不久,就位列功臣之上,擔心被其他大臣嫉妒。所以每次朝會覲見,他的表情和說話的口氣都非常卑恭,劉秀卻因此更加親近、厚愛他。竇融真是很懂得為人處世,懂得低調行事,這也是東漢開國功臣的典型行事風格!
然而即使得到劉秀的信任,竇融還是小心翼翼,心中一直不能自安,他還是幾次辭讓爵位,劉秀就是不同意,竇融因此不敢再陳請。
公元47年,劉秀讓竇融替代皇后的兄弟陰興行衛尉事,又兼領將作大匠,竇融的弟弟竇友為城門校尉,兄弟并掌管禁兵,劉秀將自己的安危都托付了竇融兄弟,可以說對竇融信任程度之深。然而竇融再次請求辭職回鄉,劉秀卻經常賞賜他錢帛和珍奇食品。
竇友去世后,劉秀憐憫竇融年老氣衰,經常派人到竇融家慰問。竇融的長子竇穆娶了內黃公主,就接替了竇友成為城門校尉。竇融的孫子竇勛娶了東海恭王劉強(劉秀長子,曾經的太子)的女兒沘陽公主,竇友的兒子竇固,也娶劉秀的女兒涅陽公主,竇融一家和皇家深度捆綁,成為赫赫有名的皇親貴族。漢明帝劉莊即位后,又任命竇融從兄的兒子竇林為護羌校尉。
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竇家也不例外,站在巔峰的竇家也會走下坡路。 永平二年,竇林因犯罪被處死。漢明帝多次下詔書以西漢時期的外戚竇嬰、田蚡禍敗的故事責備竇融。竇融非常害怕請歸鄉里,但漢明帝只是讓他歸府第養病。一年多以后,漢明帝接受竇融辭去衛尉一職,但還是賜他養牛,上樽酒。
竇融在洛陽宿衛十多年,年老了疏于對后代的管教,導致竇家子孫放縱胡為,做了很多不法之事。竇穆等人與一些混社會的人相交往,他們經常干涉郡縣的政事。封在安豐的竇穆想讓聯姻的親戚們全部占據原來的六安國,他們竟然敢假托陰太后的旨意讓六安侯劉盱休妻,再讓竇穆女兒嫁給劉盱。幾年后被劉盱休掉的前妻家人上書漢明帝報告這件事,漢明帝大怒,就將竇穆等的官職都罷免了,讓他們都攜帶家屬回鄉下老家,只留竇融一人在洛陽。竇穆等人往西走到函谷關,漢明帝又讓人將他們全部追回洛陽。適逢竇融去世,享年78歲,謚曰戴侯,漢明帝送了很多錢財讓竇家辦理喪事。
史官評論道:竇融最開始以豪俠為名,在風塵中崛起,像蟬蛻變一樣得到了王侯之尊,最后做到了卿相的顯位。等到他在高位的時候,又不會持寵而嬌,誠惶誠恐好像身不由己,這又是何等的聰明?。≡敿毱肺陡]融這個人的風度,他治理國家的才能可能很一般,但是他懂得進退去就之禮確實值得說道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