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時代到現如今,水絕對是所有物種都離不開的資源之一。
現如今國內的飲用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礦泉水,一類則為純凈水!
本以為現今的飲用水絕對算是新時代的產物了,殊不知,我們如今制作凈水的辦法,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水源的發現
在古代,人們的飲水方式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智慧。
起初在大約公元前10000年以前的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主要依賴于直接飲用自然水源。
這時候人類普遍都比較天真,他口渴了會直接飲用河流、湖泊和泉水,他們蹲在溪流旁,用手捧起清冽的山泉,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這種方法簡單直接,但實則經常會受到水質污染而生病的影響,不過當初大家并不知道,生病的原因其實源于水源!
當得知是水源的問題時候,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只能避開這股泉水。
隨后大約在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們開始打造各種容器用來盛水。
起初最常見的是樹葉或蚌殼,后來發展出了陶器、青銅器等更為精致的水具,這些容器不僅方便攜帶,還能儲存水源,是古人生活質量提升的重要標志。
彼時,人類也不再只是采取河流泉水來飲用,而是有意識的在住所附近挖掘,獲取水源。
直到約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夏商周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陶器和青銅器盛水。
然而并非所有水源都適合飲用,古人對水質的評價也有著獨特的標準,和處理手法!
水源處理
為了確保飲用水的安全,古人發展出了多種凈化水質的方法。
其中,靜置和過濾是兩種常用的技術,《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商朝時期已經有了大規模的井,而彼時的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將水靜置可以使雜質沉淀,這也是最早的水處理方法之一!
靜置法是將取來的水放入水缸中,靜置一兩天,讓水中的懸浮物自然沉降,這種方法利用了不同物質密度的差異,使得較清潔的水浮在上層。
而過濾法則更為復雜,古人會使用沙子、木炭、石子等材料組成多層過濾系統,讓水從上而下流過,去除水中的雜質和異味,這些方法雖然簡單,卻十分有效,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除了這些方法,煮沸可以說是古今中外最為通用的飲用水處理方法,古人雖然不知道細菌的存在,但他們通過經驗發現,將水煮沸后飲用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這一發現不僅改善了人們的健康狀況,還為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煮水泡茶,不僅能消毒殺菌,還能品味茶的芳香,可謂一舉兩得。
對于泉水,他們認為上等的泉水應當具備“寒”、“清”、“甘”三個特點。
“寒”指的是水溫較低,“清”則要求水質清澈見底,而“甘”則體現了水的甘甜可口。
至于井水,古人也有一套評判標準。
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記載,遠處而來的井水水質最佳,其次是源頭在江湖的井水,而最差的則是靠近城鎮溝渠的井水。
這種對水質的細致劃分,反映了古人對飲水安全的高度重視。
乾隆對水的高要求
說到對飲水要求嚴格,乾隆皇帝可謂是集大成者,作為一位在位時間長達60年的皇帝,乾隆對飲用水的講究達到了極致。
他認為,只有具備清、活、甘、輕、冽這五個特點的水才能稱得上是“好水”。
為了找到最佳的水源,乾隆甚至讓人制作了一個銀水斗,用來稱量各地水的重量,經過比較,他發現北京玉泉山的水質量最輕,僅次于雪水。
因此,乾隆將玉泉山的水定為“天下第一泉”,并親自撰寫了《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來記錄這一發現。
乾隆對玉泉山水的偏愛到了近乎癡迷的地步,他不僅在宮中日常飲用玉泉山水,就連出行時也要帶上大量玉泉山水。
然而長途運輸難免會影響水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乾隆發明了一種獨特的“以水洗水”方法。
具體做法是,將帶來的玉泉山水倒入一個大缸中,然后加入當地的新鮮泉水,攪拌均勻后靜置,由于玉泉山水較輕,會浮在上層,而較重的當地水和雜質則會沉底。
這樣,乾隆就可以取用上層的純凈水飲用,這種方法雖然看似迷信,但實際上體現了密度分層的物理原理,可以說是古代水處理技術的一大創新!
不過這樣的水源處理辦法,僅對于兩種水質輕重不同的水源有用,遇到被細菌病毒感染的水源,基本上什么用都沒有!
被污染的臭水
大約在公元前156年到公元前87年漢武帝時期,長安城作為帝國的首都,正經歷著空前的繁榮。
隨著政治中心的確立,大量官員、商人、工匠和普通百姓涌入這座城市,據悉當時長安城的人口可能已經超過40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然而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長安城的基礎設施,特別是排水系統,面臨著巨大壓力,城市的排污系統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導致大量生活污水和垃圾無法及時處理。
別看只是簡單的垃圾處理問題,實際上因為污染物慢慢滲入地下,導致城市的地下水系統被污染。
但當時長安城內的許多居民并不知道這種情況,反而一直依賴井水作為日常用水來源,直到長安城內開始爆發大規模的腸胃疾病,輕則腹痛腹瀉、重則死亡,官員們才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
面對這一危機,漢武帝下令進行全城范圍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的快速擴張和人口增長是導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正是這件事情,讓后來歷任統治者,都十分注重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水利工程和排污系統的完善。
這次長安城水污染事件成為中國古代城市管理史上的一個重要案例,它不僅反映了古代大城市面臨的環境挑戰,也展示了古人在面對環境問題時的應對智慧。
結語:
最初的直接飲用,到發展出各種凈化方法,每一步都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這些古老的智慧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生活,也為現代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基礎。
參考資料:
知網——《環境教育》——我國古代飲用水源的保護——2009/08
知網——《人民論壇》——古代飲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學——2023/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