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洶涌澎湃的城市化進程之下,成都把人文關懷發揮到了極致,坦白講,這并不多見。
近日,央視新聞官方賬號發布了一段視頻,狂贊成都蓉城有溫度,愛與尊重在賽場傳遞。
這是一場普通的中超比賽,賽后成都蓉城的球員和教練組向往常一樣繞圈向球迷謝場,可是當幾萬球迷高喊“謝謝阿姨”、“謝謝阿姨”時,尊重兩個字在這一刻顯得至高無上。
因為種種原因,7位后勤保障的阿姨連續加班維護球場草坪,才使這場普通的比賽能以普通的方式進行,這件事普通的可能在很多國家和城市都時有發生,但只有成都蓉城干了一件可能全世界都絕無僅有的事。
我不敢說這是幾位阿姨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但是至少在6月30日,她們像明星一樣耀眼。
其實在成都鳳凰山球場,每一場比賽都會邀請數百名社會不同群體免費觀賽,有環衛工人,有小學生,有醫護工作者,有快遞外賣小哥,還有建筑工人等等。
我想說鳳凰山不僅僅是一座專業足球場,更是成都最頂級人文關懷的縮影,放眼球場之外,成都從上到下的人文關懷生長在每一個尋常巷陌。
還記得疫情發生后,成都在全國率先提出地攤經濟,設置了幾萬個流動商販攤位,一夜之間10萬人就業,而后續很多城市也跟上了成都的步伐。
什么是最頂級的人文關懷?就是在最特殊的時期也以人為本,擺攤一禁了之多省事啊,而成都卻偏偏要干一件讓自己麻煩,讓百姓獲利的事。
而在今年2月,成都的政府工作報告更讓人驚艷,很多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回顧去年的成績,定下今年的目標,成都除了以上兩點以外,還把視角聚焦在了一個個最普通最平凡的人身上,這極為少見。
報告中肯定了燦陽烈日下的基層干部、肯定了披星戴月的環衛工人、肯定了走街串巷的外賣小哥、還肯定了在田間地頭、建設一線、工廠車間每一個平凡的建設者和勞動者。
報告中說,我們難以忘記,跑贏“生命接力賽”的猛追灣群眾,從火場中背出癱瘓老人的快遞小哥,“牛肉面不要牛肉”免費吃面的愛心暗號,夜市炒面攤上堅強樂觀的“90后斷臂爸爸”,幫助聾啞父親當“翻譯官”的6歲小女孩。
您看到了嗎,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在成都生活工作的普通人都被寫進了政府報告中,這可能就是一座城市最頂級的人文關懷吧。
大家想過沒有?為什么在鳳凰山球場,7位阿姨的視頻會在坊間引起強烈反響,為什么疫情期間,成都率先提出擺攤,會贏得全國無數好評,又是為什么成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會在網絡引起熱議?因為它不常見,因為敢于突破傳統,因為愛與尊重 。
城市的細節,是演不出來的,人文關懷也是演不出來的,那是千錘百煉之下積沙成塔,才有那聲口口相傳的“包容”。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