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晚和朋友聊天,她說:“孤獨,是因為心里沒有牽掛。如果你有很牽掛、很在乎的人,你就不會感到孤獨。”
我第一次聽到這樣正面的“理論”,在我看來,不是越牽掛越孤獨么?越在乎一個人,就越體會“我是我,你是你”的無奈;越成熟就越理解“生而為人,本是孤獨”的真諦。
“生活美學家”松浦彌太郎也曾孤獨迷茫,年少輟學,只身遠赴美國闖蕩。返回日本后,開設舊雜志專賣店、創辦個性書店COW BOOKS;受邀擔任《生活手帖》總編,讓這本老牌雜志重新躋身暢銷行列;之后創立“生活之基本”網站……他的經歷,就像他寫的一本書《就是玩兒》(點擊可跳轉)。
松浦彌太郎被媒體稱為“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無論做什么,都一直秉承“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的理念,希望傳達給大家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 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1965年出生于東京。
這本《孤獨的150個信念》是他的“自我認知指南”,你可以隨手一翻,從任何一頁看起,是150段溫暖話語,也是簡潔而深刻的人生信條。
這種時候,如果有與我一樣擁抱孤獨的朋友:我們不必相鄰而坐,不必一同做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輕聲對我說一句:“是這樣啊。”只需要在一些時候甩開我的手,懷著深深的愛意呵斥我一句:“自己活下去!”抱著這樣的愿望,我為同樣活在孤獨中的你,寫下了這些話語。
愛自己
“愛自己”一詞快要說爛了,怎樣才是愛自己呢?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想要成長,想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判斷,健康才是基礎。想要為他人做些什么,想要讓周圍的人獲得幸福,想要造福世界,健康也是基礎。想要直面痛苦的事,直面達不到的目標,直面不測的風云,需要一顆強大的心。想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心,需要擁有強健的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請日復一日鞏固這個基礎吧!
根深才能葉茂,人要有立足之本。
經歷得越多,學習得越多,得到的對你而言貴重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可能在某一刻突然感到迷惘——“我是不是丟失了自己?”“我到底做了些什么?”——突然失去方向。筑起一處屬于自己的“立足之本”吧!那是就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無論何時、無論發生了什么,都能回去的地方。
松浦彌太郎出過一本書叫《100個基本》,說到恪守“基本”,才能享受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自我的基本、生活的基本、工作的基本、身為成人的基本、與人交往的基本……無論什么事,都請先給自己一個基本吧。所謂基本,就是事物最純潔、最純粹的部分。復雜難懂的東西不能成為基本,請一點點剝除雜質,一點點地讓基本變得更加純粹。
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不試著相信推己及人這句話?
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裨益,首先要給予對方幫助。在給予對方足夠的幫助后,也請給身邊的人以益處。在自己獲益之前,請先讓他人獲益。這樣一來,自己也能從這個世界上收到足夠多的回報。
或許有人會認為:“世上全是討厭的人和過分的事,那些不過是場面話罷了。”即便如他們所想,只懷著憤懣和埋怨站在原地不做出行動,又能帶來什么改變呢?請先試著相信“推己及人”這句話吧。這會成為改變你人生的拐點。
粵菜總強調好吃就是吃食物本味,人的相處也是如此,要凸顯“本味”。
好吃的菜,一定是凸顯食材“本味”的。人也有“本味”,每個人都活出自己的個性,才會獲得幸福,世界才因此變得多彩。自己的 “本味”是什么,他人的“本味”是什么,又怎樣才能將它凸顯出來,這是一大難題。正因如此,人與人在相處的過程中,相互發掘對方的特點,幫助對方活出個性,也是一種生活之道。
我們都怕受傷、怕付出。但很多時候,主動付出才有收獲。
想要被笑臉相迎,請先微笑著對對方說:“你好。”想要拉近彼此的關系,請主動靠近對方。想要被溫柔以待,請先溫暖對方。想要得到尊重,請先尊重對方。想要得到什么,就請先主動付出什么。滿足自己前,先滿足對方,這是與大部分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方法。
有問題就去解決,別躲,別拖。
就算再精心維護,人際關系也會出問題。不小心說了傷人的話、 因為一些小摩擦不歡而散、不留神揭了對方的傷疤……有時候,對方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這么在意。但是如果問題一直拖延下去,關系就會出現裂痕。與人相處時,懷著一顆纖細的心,避免發生誤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出現問題時馬上解決、絕不拖延的勇氣。
別說:“我本來……”
想要負責任地行動起來,最說不得的話就是“我本來……”—— “我本來想做的”、“我本來想要這么做的”、“我本來……”這種話,真心想要解決問題的人是不會說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逃避責任的借口。把“我本來……”這種話當作禁語,說這是做事的基本要求也不為過。
不要怕拒絕別人,別讓對方干等。
受到別人邀請時,請馬上做出去或不去的決定;收到工作的邀請時,請馬上回答做或是不做。這是一種不逃避問題的態度,也是不讓對方干等的溫柔。不逃避問題、不浪費他人時間的人,會自然生出令人信賴的氣場。
關系是相互的,就該好聚好散。
一旦與別人建立了關系,這種關系就是相互的。無論是戀愛關系、朋友關系,還是同事關系,都是如此。在結束一段關系,說出 “我想退出這個項目”“我想辭職”“我們分手吧”之時,請與對方交談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吧。說不定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建立新的關系。
心存溫柔,就在心中準備一張桌子。
大家都見過咖啡店里的桌子吧?一個人、兩個人,乃至一群人,都可以圍著它坐下來。素不相識的人,在這種桌子邊都能輕松搭上話。請在自己的心里也準備一張這樣的桌子吧!“誰都可以坐下來。無論是誰,只要坐在這張桌子前,他既可以默不作聲,也可以暢所欲言。”心里有這么一張桌子的人,一定是對人溫柔的人。
能獨立,才相愛
每人都對“愛”有不同的理解,松浦彌太郎認為,愛就是讓對方活出自己的價值。
不要束縛你愛的人,不要強迫他過你設定的人生。不要以愛的名義,去扭曲他的個性。如果你愛他,請讓他閃耀出自己的光芒,幫助他在屬于自己的遼闊天空里,悠然地飛翔。在他消沉的時候鼓勵他,在有風雨的時候為他遮擋。就算要分隔兩地,也請在心中為他祈禱,希望他能夠永遠保持自己的個性。所謂愛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他認為,愛不會在寂寞中產生。
人在寂寞的時候,總會想要抓住他人伸出的手,想要依賴他人。對方或許能夠成為你的依靠,但這種關系稱不上愛,只是簡單的“依存”而已,更像是寄生。依賴這樣的關系,比孤獨更容易寂寞。愛不會在寂寞中產生。脫胎于寂寞的關系,開不出信賴的花朵。
他覺得,“在一起”是因為“獨立”,能夠彼此獨立,才選擇在一起。
為了生活、為了幸福、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這類理由與對方在一起,不僅無法讓對方幸福,自己也會變得不幸。分開也無所謂,哪怕是立刻就分別也能彼此獨立,因為兩個人比一個人更幸福,才一起生活,一起生存——最完美的伴侶,應該是這樣的。
在親密關系中,可以攜手,但不一定要并進。
想要與重要的人攜手是很自然的。但不要因為安心,就對對方產生依賴;也不要因為親密,就給對方造成負擔。最理想的狀態是攜手,但不并進,各自靠自己的雙足站立。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以各自的步伐前進。
我們一生都面臨很多離別,每次“再會”都是“謝謝”。
無論是離別各自天涯,抑或是畢業天各一方,甚至是生離死別時,說一句“再會”,就象征著對這段人生的總結,也是對新的邂逅、新的征程的展望。因此,“再會”和“謝謝”的含義是相同的,是對我們相遇的這段歷程的感激。一路走來,謝謝。“再會”不是道別,是感謝。
和孤獨和解
孤獨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不是把孤獨作為保護自身的盔甲,而是要學會溫柔擁抱孤獨,以獨立的姿態活下去。
所謂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即便與他人在一起,也不應依賴于他人而迷失自我,這才是一個獨立的人。請以獨立的姿態活下去。
成熟,就是與孤獨和解。
有時候,我們會被孤獨感裹挾,感到孑然一身,孤零零面對著這個巨大的世界。就算呼朋喚友,也無法消除這種寂寞;就算家人或者其他重要的人陪伴在身邊,也無法抑制這種孤獨;就算全身心投入繁忙的工作,這種寂寞伶仃感也還是縈繞著我們。不言而喻,學會孤獨是成熟的必要條件。所謂成熟,就是與孤獨和解。
整本書,我最喜歡這句話: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什么都不做。
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踏出開始的一步時,我會捫心自問:“假如不做這件事的話,會怎么樣?”這時,我就能發現許多“不做”的弊端,就有了開始的覺悟和勇氣。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