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點不僅適用于民風民俗,同樣適用于軍備開發。像二戰中的太平洋戰場,美日雙方圍繞著大洋決戰進行海軍建設,而地中海的法國和意大利則在《華盛頓條約》簽署后在巡洋艦和驅逐艦領域展開了極其激烈的軍備競賽。
在驅逐艦領域,法國先后拿出了以空想和莫加多爾為代表的大型驅逐艦,而意大利則針鋒相對的拿出了他們的末代輕巡洋艦——羅馬統帥級。關于羅馬統帥級的分類,有的人將其視為輕巡洋艦,有的則將其歸納為驅逐領艦。而在《戰艦世界》中,羅馬統帥級的阿蒂略·萊戈洛號以十級驅逐艦的身份出現在了游戲之中。
羅馬統帥級的設計立足于能夠和F系的大型驅逐艦,如莫瓜多爾級進行對抗,同時對其排水量2000噸左右的艦隊驅逐艦成碾壓態勢。正巧,《戰艦世界》上線了F系驅逐艦二線,那么阿蒂略·萊戈洛號能不能壓制新上線的卡薩爾號呢?
先來看看船體指標,可以看出體型超標的阿蒂略·萊戈洛號在隱蔽上可謂是落后于人,比不上卡薩爾號和島風、基林等主流二戰驅逐艦。不過這么龐大的艦體也是有好處的,羅馬統帥級得以搭載一套出力達到11萬馬力的天頂星動力系統,這也使其擁有了在驅逐艦中都是一騎絕塵的41節航速。
將近5500噸的排水量也使得羅馬統帥級搭載了巡洋艦級別的火力(其實本身也能算巡洋艦),它擁有足足8門分布在四座炮塔中的135毫米炮。而且阿蒂略·萊戈洛號還有一個相當之哈人的特點:它用穿深38毫米,且穿深不會衰減的半穿甲彈(SAP)取代了穿甲彈(AP)。
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呢?在《戰艦世界》中,大多數高級戰艦隨著思路的變化都逐步放棄了在頭尾不設裝甲的設計,而在游戲機制下,攻擊脆弱的頭尾又能極大的削弱敵方的血量。包括戰列艦在內大多數船的船殼厚度都沒有超過羅馬統帥級能擊穿的38毫米,這意味著在特定環境下,羅馬統帥級能對敵方戰列艦造成極大的傷害,更別提巡洋艦和驅逐艦了。
但是,這么哈人的性能也勢必要做出一些犧牲,阿蒂略·萊戈洛號跟卡薩爾號在火炮性能上最大的差距就是射程了。堂堂的羅馬統帥級驅逐艦射程居然不足十公里,這再搭配上那個不算好的隱蔽一起品嘗,WG的平衡之道就在其中?。ù髧u)。
不過WG還是為阿蒂略·萊戈洛號提供了足以彌補這一缺陷的妙妙工具,那就是I系戰艦特有的燃油煙。雖然其生效時間短,很快就會散開,但更多的使用次數和裝填時間又彌補了這一點。更關鍵的是,它可以在這個燃油煙里面全速前進,不用擔心移動懲罰。這也就是說阿蒂略·萊戈洛號可以一邊拉煙一邊突擊,將敵人拉近自己處于優勢地位的近戰中。
不過要想玩好這艘以古羅馬著名征服者命名的戰艦,還是需要玩家多多學習的。盡管它能拿出輕巡的火力壓制敵方驅逐艦,但他在干驅逐艦的活方面又不能做的盡善盡美,玩好它還是需要一些經驗的。不過只要學會怎么進入近戰,就可以玩的非常舒服,薄紗剛剛上線的F系二線驅逐艦,在《戰艦世界》中演示那未曾發生的驅逐艦決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