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說起湖南本土的麻辣燙,益陽麻辣燙可以說是一騎絕塵。
大家最近應該可以注意到,不管是一家有門面的麻辣燙店,還是夫妻在小區里推著的一臺小車,現在大多數在招牌前面加上“益陽”兩個字。
消費者一看到是益陽麻辣燙,似乎就想到了那口香辣鮮香,這家味道應該正宗。
而且,以前的益陽麻辣燙,沒有環境一說,也沒啥服務可言,坐一塑料凳子,吃得滿頭大汗。現在不同了,益陽麻辣燙已經開始出現品牌了,比如等凳燈和張十三,發展勢頭迅猛,益陽麻辣燙或將成為品類黑馬。
益陽麻辣燙的出圈源于湘菜的崛起
以前,只要說起麻辣燙,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四川麻辣燙。
畢竟四川麻辣燙是“老大哥”,歷史久,名氣大。那現在為什么益陽麻辣燙在近年來會突然出圈,大街小巷都立起“益陽”這個招牌呢?
益陽麻辣燙的出圈,在于其獨特的口味和食材。四川麻辣燙和川菜一樣,重在一個“麻”字,油厚味重。
而益陽麻辣燙繼承了湘菜的特點,雖也麻,但更重要是突出鮮、香、辣,底湯的麻辣味道恰到好處,既能滿足食客的味蕾需求,又不會過于刺激。
湘菜講究食材新鮮,現炒有鍋氣,益陽麻辣燙也注重食材的新鮮和口感,將各種新鮮的食材,如肉類、海鮮、蔬菜、豆制品等,放入熱湯中煮熟后,撒上香菜、蔥花等配料。這樣烹制出來的麻辣燙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完美地融入了麻辣湯料的香辣和鮮美。
所以,這幾年益陽麻辣燙出圈出彩,其實是與這些年湘菜的突飛猛進分不開的。
它與湘菜有這相似的基因,在食材和制作工藝上和湘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既然湘菜這些年受到大眾的歡迎,那益陽麻辣燙這個湘菜的小品類出圈也在情理之中。
益陽麻辣燙在湖南處于統治地位
在湖南,其實各個市州都有麻辣燙,那為什么現在益陽麻辣燙最為出彩呢?
這要從它的源頭說起。麻辣燙起源于長江之濱,最初因為船工和纖夫整日居無定所的工作性質,以江水、野菜為食,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用以祛濕,輔以干柴燒制,這就是它最初的來源。
而益陽正好北近長江,跨越資水中下游,處沅水、澧水之間,所以老益陽的麻辣燙也被廣泛認為是湖南最正宗的麻辣燙。
從制作工藝來講,益陽麻辣燙也最為講究,選用優質食材,注重火候掌控。底湯選用骨頭熬制的老湯,加入多種香料和秘制調料,熬制出獨特的鮮香味。
而從吃法來看,益陽麻辣燙最為貼近生活。與 四川、東北麻辣燙都不同,它是一種圍著吃的麻辣燙,結合了在桌子中間有一個圓形涮鍋,分別放不同辣度的鍋底,食材全部串好放在不同的鍋底里浸泡,顧客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互不相識的食客圍桌而坐,寒暄幾句后就能簡單聯絡感情,吃得輕松自在。
筆者住在岳陽與益陽的交界處,記得小時候特意乘船過河去吃益陽的麻辣燙,雖然我們岳陽的鎮上也有麻辣燙,但總覺得益陽麻辣燙口味更好。
而且,吃益陽麻辣燙豐儉由人,小時候拿一毛錢吃一串豆腐做的雞腸子,店家也不會嫌棄,這種貼近生活的吃法和品類,讓益陽麻辣燙成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品牌頻出,益陽麻辣燙成為
有環境、有服務的湘味品類
雖然益陽麻辣燙遍布各個大街小巷,身影也是無處不在,但長期以來并未形成品牌,“益陽麻辣燙”就是一個統一的名字。
近年來,隨著益陽麻辣燙的走紅,這讓有些人看到了這個品類的未來,冒出了不少品牌。
張十三益陽麻辣燙是憑借多年技藝沉淀和研究創立的品牌,將川式麻辣燙和湘式辣燙進行結合,自成一派,開創了國內香辣味麻辣燙的先河。目前,張十三益陽麻辣燙已在湖南擁有近百家連鎖店。
思益味麻辣燙繼承益陽原有口味,創造出一種新的麻辣燙食用方式,開業不到四個月,就迅速占領了湖南很多地區的大型商城和院校。
而今年才成立的等凳燈·益陽麻辣燙,就有幾十家連鎖店,發展勢頭強勁,設計風格符合年輕人的喜好。
這些品牌的出現,改變了益陽麻辣燙街頭小吃式的模樣,成為有環境、有服務的湘味品類。
煙火可親的益陽麻辣燙,最近確實很火,也出現了不少黑馬品牌,但這些品牌目前僅限于湖南地區,益陽麻辣燙何時能夠出湘,何時能夠帶動這個品類走向全國,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