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
洪秀全為何會被曾國藩消滅?表面看,太平軍是敗在內訌、武力不足上,但真正的核心問題,是敗在沒有人才上。
在人才的搶奪上,曾國藩更占據優勢,他甚至都不屑與洪秀全搶奪,因為真正的人才,都不愿意跟隨洪秀全。
一、太平軍中沒有真正的人才。
在太平軍中,也有很多響當當的人物,如石達開、楊秀清、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等等。
不過,太平軍中的人才,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人才,這與洪秀全不會識人有極大的關系,否則,他不會封2700余個藩王。
太平軍的藩王雖然很多,但與湘軍集團相比,就沒有一個經天緯地之才。
沒有經世致用之人,讓太平軍天國長期處于兩重困境中。
一是經濟困境。
戰爭是一件耗費錢糧的事情,維持太平天國正常運作的經費來源,主要靠掠奪清朝官府以及地方大戶的財產。這自然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財富。
在經濟發展上,太平天國沒有治國安邦的人才,他們只是想當然地進行了一些改變,比如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平均主義分配制度,但事實上,這樣的制度很難推行,也導致大量財富被太平天國的上層領導人剝奪。
另外,太平天國還禁止開展商貿活動,這極大限制了經濟發展與繁榮。
二是軍事困境。
一支軍隊能否有生命力,需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太平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為太平天國效力。
為了解決兵源問題,太平軍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把老百姓的家園摧毀,迫使無家可歸的老百姓跟隨他們行軍打仗,為太平天國效力。
通過如此手段建立的太平軍,難以獲得人心,導致太平軍的戰斗力極端不穩定。
另外,太平軍的高層領導人中,大多是一些沒有格局的人,他們為了權力、財富,互相爭斗,最終爆發內訌,讓太平軍的實力大大受損。
無論是經濟問題,還是軍事問題,太平天國無法解決的核心原因,就是缺乏人才。
那么,曾國藩是如何獲得人才的呢?
二、曾國藩獲得人才的方法。
曾國藩獲得人才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指責洪秀全大肆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罪惡,并樹立起為衛護道統名教而戰、為保護傳統文化而戰的旗幟。
當時的很多人才,所學的是儒家文化,怎會接受洪秀全提倡的“天國思想”呢?
曾國藩振臂一呼后,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都紛紛到了他的大帳之下,如羅澤南、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人,都是飽學之士,很多還是翰林出身。
在人才的對比上,曾國藩與洪秀全有很大的區別。
洪秀全最喜歡用沒有文化的武夫。在太平軍的將領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人的粗人。
洪秀全為何要用文盲來治理政務?這與他不自信有很多的關系:
一是洪秀全自己多次名落孫山,對取得功名的人,不僅嫉妒,還很痛恨。
二是沒有文化的人,大多沒有太多的謀略和心計,對洪秀全來說,更容易控制他們。
曾國藩則不一樣,他是翰林出身,在文人中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僅認為治理政務需要飽學之士,就連帶兵打仗的將軍,也需要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
由于曾國藩對人才很重視,在可以考證的179名湘軍將領中,書生出身的達104名,一支有文化的軍隊,自然是太平軍無法相比的。
曾國藩沒有任何帶兵打仗的經驗,也不能沖鋒陷陣,但他卻擁有各種優秀人才,最終靠這些人才,讓湘軍日漸強大,最終將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消滅。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