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前的這座雕像,名為“白首完婚”,它深情地表現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間一段傳奇的、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位是淮安河下人程允元,另一位是北京平谷人劉秀石,他們歷經重重磨難,矢志不渝地堅守著彼此的承諾,在年近花甲之時,有情人終成眷屬。
康熙年間,程光奎是淮安巨商,其父程用昌曾用重金買下淮安名園曲江園。后程光奎遭遇康熙江南科場案,需要大筆用錢,于是又將曲江園轉讓給別人。經過這場官司,死里逃生,程光奎一心想做好生意。程光奎在北京時,結識了平谷舉人劉登庸,兩人十分投緣,一見如故,于是他們在北京決定結成兒女親家,那時程允元才2歲,劉秀石不滿周歲。
然而,命運多舛,程光奎回淮后,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家道也日益衰落,程光奎去世后,程允元只能依靠哥嫂度日。而劉登庸在為女兒訂下娃娃親后,就被朝廷委派到山西任蒲州知府,幾年后,他在任上因病離世,只留下了孤女劉秀石,為了維持生計,劉秀石開始幫人縫補衣物,到了出嫁年齡,盡管有眾多名門望族前來提親,但她始終堅守與程允元的婚約,一 一婉拒。為了躲避說媒人的紛擾,她跟隨姑母隱居在天津的尼姑庵中,即便是十歲的男孩童她也不再見面。有些尼姑勸說她剃度出家,她都以婚約在身為由拒絕, 堅守著一段婚姻承諾。再說程允元聽說岳父去世,曾奔波千里尋找劉秀石,但終因人生地不熟,音訊全無,后來劉允元一邊教書,一邊打聽著劉秀石的下落。有人告訴程允元,劉秀石可能已經去世,勸他另娶,程允元都因劉女無從尋訪,不肯另娶。
歲月如梭,又過了三十多年,劉秀石的事跡在天津被傳為佳話,人們尊重、敬仰著這位堅貞守諾的奇女子。此時,程允元也在北上的漕船上教書,當他隨船隊來到天津時,程允元在茶館中恰巧聽到了劉秀石的故事,他大吃一驚,確認茶館中說的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劉秀石。他急忙趕到尼姑庵求見,誰知劉秀石以年老色衰為由,拒絕了程允元的見面。
程允元心急如焚,最終求助于天津知縣。知縣也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打動,親自出面勸說并主持他們的婚禮。兩江總督高晉將此事上報朝廷,乾隆皇帝聽聞后大加贊賞,給予他們褒獎,他們的愛情故事轟動一時。讓一個時代為之動容,為了紀念這對忠貞不渝的夫婦,人們在河下竹巷街建起了義貞坊和義貞祠,他們的事跡也寫進了《清史稿》,還被編成戲曲《白頭新》,在全國傳唱。
無論人生的風雨有多大,無論歲月的磨難有多少,程允元和劉秀石始終堅守承諾、兩顆心始終相向而行,他們用行動譜寫了最浪漫的故事,白首之約,完婚圣地。愛情在這里升華,幸福從這里啟航。這里是愛情打卡圣地,期待您的到來,與我們共同見證這份堅如磐石、天長地久的永恒愛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