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文字,讓我們相遇
古時候,東北有個鎮名叫清河鎮,鎮里有個人名叫王老實,是個種了半輩子地的莊稼漢。他家后院老槐樹下,總蹲著只油光水滑的黃皮子,村里人都說那是黃大仙,勸他別招惹。王老實聽勸,每逢秋收都要在樹下擺碗小米,倒也相安無事。
“仙長,今兒個的小米新碾的,嘗嘗。”王老實對著樹后那叢半人高的酸棗棵子念叨,聲音里帶著莊稼人特有的憨實。
酸棗棵子動了動,一道油亮的黃影一閃,一只黃皮子探出腦袋。它比尋常黃鼬要大上一圈,脊背的毛像抹了油,在晨光里泛著琥珀色的光。最特別的是它的眼睛,黑琉璃似的,瞅人時總帶著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機靈,甚至……傲慢。
這就是清河鎮人嘴里的“黃大仙”。老輩人說,這黃皮子在鎮子東頭的山坳里住了快百年,能通人性,惹不得。王老實種了一輩子地,最信這些老話,自打十年前搬來這處老宅,每逢初一十五,老槐樹下的小米從沒斷過。黃仙也懂規矩,除了偶爾在槐樹下打個盹,從不來院子里瞎逛,更別說偷東西了。
可這年開春,規矩破了。
王老實的媳婦李秀蓮開春時孵了窩小雞,二十只毛茸茸的,黃澄澄像一團團滾圓的金疙瘩。秀蓮寶貝得緊,天不亮就去雞窩看,夜里還特意把雞窩門閂得死死的,就怕野東西惦記。
頭一夜丟雞,是在小雞剛長到拳頭大的時候。那天早上秀蓮去喂雞,剛打開雞窩門就“哎喲”一聲蹲在地上,手捂著心口直喘氣。王老實聽見動靜跑過去,只見雞窩里亂糟糟的,雞毛落了一地,數來數去,少了兩只最壯實的。
“準是黃鼠狼!”秀蓮抹著眼淚,“我昨兒個還見那黃皮子在墻頭瞅呢!”
王老實皺著眉往墻頭上看,果然有幾撮黃毛掛在磚縫里,還沾著點雞糞。他心里也窩火,可還是勸媳婦:“別亂說,許是別的野物。”話雖這么說,他卻往老槐樹下多撒了兩把小米,心里念叨:仙長,有話好說,別跟小雞崽子過不去。
可黃仙像是沒聽見。第二天夜里,雞窩又少了三只。這次更過分,窗臺上還留著個小小的腳印,沾著泥,明晃晃地像是在示威。
秀蓮氣得直拍大腿:“這是蹬鼻子上臉!當家的,咱找個夾子吧!要不請張道士來畫道符?”
王老實沒應聲。他知道黃仙記仇,去年西頭的李老栓用耗子藥毒死過一只小黃鼬,沒過半月,家里的耕牛就掉井里了,雖說沒摔死,也瘸了條腿,誤了一整年的農時。他蹲在雞窩旁抽旱煙,煙袋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映著他滿是皺紋的臉。
第三夜,王老實沒睡。他搬了個小馬扎,就坐在雞窩對面的屋檐下,手里攥著根扁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雞窩。夜風吹過槐樹葉,沙沙地響,遠處傳來幾聲狗吠,除此之外,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
約莫三更天,墻頭忽然“窸窣”響了一聲。王老實屏住呼吸,只見一道黃影像片葉子似的飄落在地上,落地時幾乎沒出聲。正是那只黃大仙,它弓著身子,尾巴尖微微翹著,黑琉璃似的眼睛在夜里亮得驚人,直勾勾地盯著雞窩。
它躡手躡腳地挪到雞窩前,爪子剛要往柵欄縫里伸,忽然“嗷”地叫了一聲,猛地往后躥了三尺,毛都炸起來了。
王老實這才發現,自家那只瘸腿老狗不知啥時候蹲在了雞窩后頭。老狗是三年前從山路上撿的,當時被野獸咬傷了后腿,落下個瘸毛病,平時蔫蔫的,見了誰都搖尾巴。這會兒它卻梗著脖子,喉嚨里發出“嗚嗚”的低吼,瘸著的后腿在地上刨著土,竟有幾分兇狠。
黃大仙盯著老狗看了片刻,像是有些忌憚,又不甘心地瞅了瞅雞窩,最后“嗖”地躥上墻頭,沒了蹤影。
王老實松了口氣,摸了摸老狗的腦袋:“好家伙,還真護家。”老狗舔了舔他的手,搖著尾巴回窩了。
“有了!”王老實一拍大腿,煙袋鍋子在鞋底上磕了磕,眼里透出點光亮。
第二天一早,王老實沒去地里,反倒去了豆腐坊。他跟坊主李瘸子要了兩大盆豆腐渣,是做豆腐剩下的廢料,平時都喂豬的。“老哥,這渣子給我留著,回頭給你送兩斤新米。”
李瘸子笑著擺手:“拿去拿去,跟我客氣啥。咋,你家要養豬?”
“不,給‘仙長’開小灶。”王老實嘿嘿一笑,沒多說。
回家的路上,他又在磨坊買了半袋玉米面,到家時,秀蓮正蹲在雞窩前嘆氣。“你不去種地,弄這堆廢料回來干啥?”
“你就等著看好吧。”王老實把豆腐渣倒在大盆里,摻上玉米面,又舀了兩碗清水,使勁揉起來。豆腐渣黏糊糊的,摻了玉米面后變得緊實,他像揉面團似的揉了半個時辰,直到面團能捏成球不松散。
“你這是做啥?”秀蓮看得納悶。
“做雞蛋。”王老實拿起一塊面團,搓成圓滾滾的,大小跟自家雞下的雞蛋差不多,然后往竹篩里倒了些細糠,把“雞蛋”放進去滾了滾,細糠沾在面團上,黃澄澄的,乍一看真像剛從雞窩里撿出來的鮮雞蛋。
“你要糊弄誰?”秀蓮更糊涂了。
“糊弄那偷雞的。”王老實狡黠地眨眨眼,“它不是愛吃葷腥嗎?我讓它嘗嘗‘素雞蛋’的滋味。”說著,他從灶臺上拿起個紅陶罐,里面是去年秋天曬的辣椒粉,辣得能嗆人眼淚。他挑了兩個最大的面團,小心翼翼地捏開個小口,塞進半把辣椒粉,又仔細把口捏上,滾上細糠,做得跟別的“雞蛋”沒兩樣。
秀蓮這才明白過來,又擔心:“要是惹惱了它,咋辦?”
“放心,咱不傷人,就是讓它知道,老王家的東西不好拿。”王老實拍了拍手上的糠,“它通人性,懂道理。”
他在雞窩旁搭了個矮棚,用秫秸稈編的,能遮風擋雨,又敞亮。棚子里沒放別的,就擺了十幾個“雞蛋”,一個個碼得整整齊齊,看著就誘人。他還特意把棚子搭得矮,人得貓著腰才能進去,剛好適合黃皮子的個頭。
做完這一切,王老實把雞窩門閂得死死的,又給老狗的食盆里多放了些骨頭,拍了拍它的背:“今兒個不用你守著,讓‘仙長’來做客。”
這天夜里,月光明亮,照得院子里跟白天似的。王老實和秀蓮沒睡,趴在窗臺上,借著月光往矮棚那邊瞅。
約莫二更天,墻頭又閃過黃影。黃大仙落地時比上次更輕,它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見老狗在窩里打盹,雞窩門也關得嚴實,便搖著尾巴朝矮棚走去。
它圍著矮棚轉了三圈,鼻子嗅了嗅,像是聞到了“雞蛋”的香味,然后鉆了進去。王老實看見它用爪子扒拉了一下“雞蛋”,又叼起來一個,用牙輕輕磕了磕——大概是在判斷是不是真雞蛋。磕了兩下沒破,它像是放了心,叼著“雞蛋”就往外走,走到院子中間,又停住了,回頭看了看棚子里,放下嘴里的,又鉆進去叼了個更大的。
“這東西還挺挑肥揀瘦。”秀蓮忍不住低笑。
黃大仙叼著大“雞蛋”,躥上墻頭,借著月光往東邊山坳跑,尾巴在身后一甩一甩的,看著還挺得意。
“它這是往洞里運呢。”王老實估摸著,“準是囤起來當存糧。”
接連三天,矮棚里的“雞蛋”每天少兩三個。王老實每天早上都去添新的,把剩下的“雞蛋”擺得更整齊。秀蓮數著數,說已經少了七個了,問他:“差不多了吧?”
“再等兩天,讓它多囤點。”王老實心里有譜,“一次性讓它記牢。”
第五天夜里,王老實故意沒關雞窩門,還在雞窩邊撒了把小米。可黃大仙沒來偷雞,照舊鉆進矮棚,叼了兩個“雞蛋”就走。后半夜,山坳那邊忽然傳來尖細的叫聲,“吱吱”的,又尖又急,像是疼得受不了,又像是在罵人,斷斷續續鬧了小半個時辰才消停。
秀蓮被吵得睡不著:“它這是咋了?”
“準是嘗著‘辣雞蛋’了。”王老實憋著笑,“那辣椒粉我特意挑的最辣的,夠它受的。”
第二天一早,王老實去矮棚看,里面的“雞蛋”還剩三個,他沒再添新的,反而把雞窩門關緊了。
打那以后,黃大仙真的沒來偷雞。秀蓮去雞窩喂雞時,數了數,二十只小雞崽子一只不少,個個長得壯實,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過了幾天,王老實去山坳砍柴。那山坳里長著不少好柴禾,就是離黃仙洞近,平時除了他,沒多少人敢來。他剛砍了半捆柴,就聽見不遠處有“窸窸窣窣”的響動。
抬頭一看,黃仙洞就在前面的石壁上,洞口不大,僅容一只黃皮子進出。洞外扔著幾個被啃破的豆腐渣團子,細糠撒了一地,其中一個團子破口處露出紅色的粉末——正是他塞的辣椒粉。
洞口蹲著只黃皮子,正是那只黃大仙。它看見王老實,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弓起身子,齜著牙,喉嚨里發出“嗚嗚”的低吼,像是在示威,又像是有點委屈。它的鼻子紅紅的,像是被辣得發炎了,連帶著眼睛也水汪汪的。
王老實忍不住笑了,放下柴刀,從兜里掏出個玉米面窩頭——那是他帶的午飯。他掰了半塊,放在洞口前的石頭上:“仙長,嘗嘗這個,不辣,管飽。”
黃大仙盯著窩頭,又看看王老實,鼻子動了動,像是在聞味道。過了片刻,它小心翼翼地往前挪了兩步,叼起窩頭,沒立刻進洞,而是蹲在石頭上啃起來。它啃得急,噎得直伸脖子,王老實又從水壺里倒了點水在旁邊的樹葉上,推了過去。
黃大仙看了看他,低下頭舔了兩口水,繼續啃窩頭。
“我說仙長,”王老實坐在柴捆上,慢悠悠地抽著煙,“咱鄰里鄰居的,要吃的跟我說一聲,犯不著偷雞。你看,我這兒有小米,有窩頭,不夠了我再給你做,總比吃雞崽子強,是不?”
黃大仙像是聽懂了,啃窩頭的動作慢了些,黑琉璃似的眼睛瞅著他,沒那么兇了。
從那以后,王老實家再沒丟過雞。不光沒丟雞,有回秀蓮曬在院子里的谷子忘了收,夜里下了場雨,第二天早上一看,谷子竟被堆在了屋檐下,旁邊還蹲著那只黃大仙,尾巴上沾著點谷糠。
“它這是幫咱收谷子呢?”秀蓮又驚又喜。
王老實嘿嘿一笑:“你看,我說它通人性吧。”
老槐樹下的小米照擺,有時候王老實還會多放個窩頭,或是掰塊紅薯。黃大仙也不客氣,每天準點來“赴宴”,有時候還會帶點“回禮”——洞門口的野果子,或是山里撿的漂亮石子,放在老槐樹下,像是跟王老實交換似的。
有回李瘸子來串門,看見黃大仙蹲在槐樹下吃窩頭,嚇得差點把手里的豆腐掉地上。“老王,你咋跟這東西走這么近?不怕惹禍?”
“啥禍不禍的,都是過日子的。”王老實遞給他一碗水,“它懂規矩,咱也講道理,井水不犯河水,還能互相幫襯,多好。”
李瘸子將信將疑,回去后把這事跟村里人說了。清河鎮的人都說,王老實這招高,不用刀子不用藥,用堆豆腐渣就治住了黃大仙,還結了個“仙鄰”,是真有智慧。
后來,王老實的小雞崽子長成了大母雞,每天都下好幾個雞蛋。他總會撿兩個最大的,放在矮棚里——這次是真雞蛋。黃大仙來的時候,叼起雞蛋,也不往洞里運,而是送到王老實的窗臺上,像是在還當初的“豆腐渣債”。
王老實每次都笑著收下,然后回贈它一把新碾的小米。
日頭落西的時候,王老實坐在老槐樹下,看著黃大仙叼著小米往山坳跑,尾巴在夕陽里劃出一道金黃的弧線。他心里琢磨著,明兒個該給“仙長”換換口味,蒸兩個白面饅頭試試。
這世間的道理,有時候就這么簡單: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哪怕是人與“仙”,也能處出段平和的交情來。
關注我,明天的故事會更精彩!
本故事為純原創民間故事,寓教于樂,旨在豐富讀者業余文化生活,所有情節根據民間口述整理而成。純文學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講理,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抄襲、侵權必究!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