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魔爪伸向“蛋仔派對”未成年玩家的詐騙人員,通常假稱免費贈送游戲里的稀缺皮膚,引誘小朋友完成特定的任務,或者冒充公安機關,聲稱小朋友涉及違法行為,要求配合解鎖賬號。不論手段如何,主要目的都是騙取錢財。
文丨新京報記者 汪暢 實習生 朱陽慧
編輯 丨陳曉舒
校對 丨張彥君
? 本文 6430 字 閱讀8 分鐘
直到被父親張興斌詢問的那一刻,女兒才知道,社交平臺上的“警察”是假的。
7月19日,江西人張興斌發現銀行卡里的3萬元只剩11.27元,還多出一個“臨時賬戶”。賬單顯示,一個月前,卡里的錢分多次從“臨時賬戶”中轉出。
張興斌癱坐在椅子上,“被騙了,被騙了。”他努力回憶扣款當日的情景:那是一個周日,張興斌正做著家務,10歲的女兒突然要走了他的手機,說寫作業要用。一個小時后,手機歸來,別無異樣。
張興斌找女兒詢問,女兒支支吾吾,說是社交平臺上有人自稱是“警察”,說她玩“蛋仔派對”游戲時違規,要抓她坐牢,還說她父母的資金不安全,教她將錢轉至安全賬戶。
張興斌想繼續細問,原本就內向的女兒卻不愿再說,而手機聊天記錄也早已被清空。他試圖阻止女兒繼續玩這款游戲,但“小孩哪控制得了?”
張興斌一家的遭遇并非個例。安徽寧國、江蘇宿遷、湖南株洲、浙江溫州、浙江杭州等地警方均曾發布相關案例。一些詐騙人員利用“蛋仔派對”游戲的吸引力,為未成年人量身定制騙局,在各種社交平臺以“免費贈送皮膚、道具”等名義誘騙未成年人,目的是騙取父母銀行卡里的存款。
“我看過的一些案例是非常惡劣的。”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治所副所長王潔長期從事反電信網絡詐騙的研究,近日前往各地公安局對此類騙局進行調研,在卷宗中看到了三十多名7至12歲兒童被騙的經歷。其中一名被害兒童因游戲皮膚的誘惑,在犯罪嫌疑人的威逼利誘之下,發送了裸體扇自己耳光的視頻,而這些視頻被犯罪嫌疑人售賣獲利。由于年齡限制,這些案件中,能到案提供有效線索的兒童寥寥無幾。
據新京報記者調查,如今在各大網絡平臺,利用“蛋仔派對”游戲皮膚進行誘騙的行為屢見不鮮。
在社交平臺上,很多用戶聲稱可以免費領取“蛋仔派對”皮膚。網絡截圖
“蛋仔派對”皮膚的誘惑
得知女兒被騙后,張興斌沒有過多責怪,但家里的氣氛還是低沉了幾天。10歲的女兒長期生活在江西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本就內向的她,在被詐騙之后,變得更沉默了。她提供不了詳細又完整的被騙經過,一切只能靠警方去調查。
張興斌告訴女兒,以后游戲再遇到有人說自己是官方客服或者警察,都得第一時間告訴大人,“一個陌生人,你相信他干嗎?你肯定是要相信父母的?!?/p>
他無法阻止女兒繼續玩游戲。女兒“蛋仔派對”的賬號是爺爺奶奶實名認證的,比起未成年賬號,每天能連續多玩好幾個小時。
“蛋仔派對”是一款時下火熱的手機網絡游戲,游戲界面顯示適應年齡為8歲以上。據記者觀察,玩家在游戲中可以組隊闖關、語音聊天,還可以通過“開盲盒”,為自己的游戲角色更換皮膚?!伴_盲盒”需要花費“蛋幣”,1元人民幣可以購買10個“蛋幣”,而通過“開盲盒”獲得限定的游戲皮膚,最少要購買1280個“蛋幣”。
這款游戲在小學生之中格外受歡迎。王潔在調研中拿到了某縣檢察院的調查材料,其中顯示,在“蛋仔派對”的40多個聯名產品中,28個有顯著兒童心理特征,這意味著這款游戲對未成年人有高吸引力。根據材料,當地小學生參與游戲的比例為58%,高于初中生參與率43%,在當地,涉案的三十多名被害人中,年齡最小的7歲,年齡最大的12歲,涉案金額都在萬元以上不等,他們中很多人的父母常年不在身邊,被害很久后才被發現。
江蘇宿遷網安民警陸磊曾辦理過這樣一起案子,犯罪嫌疑人殷某組成的團伙早在2023年10月就開始用類似的手法進行詐騙。
據殷某交代,當時他發現“蛋仔派對”游戲里有大量低齡玩家,尤其在周末、假期,玩游戲的多是中小學生,于是萌生了騙取錢財的想法。陸磊說,團伙會在各個網絡平臺留意“蛋仔派對”的玩家,通過聲音判斷對方的年齡,如果聲音聽上去奶聲奶氣的,基本就確定年齡在10歲左右。殷某會請求添加他們的QQ或微信,邀請他們一起組隊,并許諾贈送皮膚,如果他們不愿意,則伺機尋找下一個目標。
11歲的駱小雨便是在聊天軟件中被殷某搭訕的。今年1月,殷某說要贈送她一款限定皮膚,隨后發來一張經過PS的圖片,謊稱已經贈送,但駱小雨遲遲沒收到游戲皮膚。殷某便謊稱要加微信好友,“激活”才能使用皮膚,并發送了鏈接,指引駱小雨登錄網購平臺購物,選擇離殷某最近的地址,使用父母的銀行卡,購買了3部手機和1個平板電腦,合計1.6萬元。
隨后,殷某繼續哄騙駱小雨,讓她把聊天記錄、短信驗證碼和購買記錄等證據清除,“他叫我偷偷買,不要告訴父母,還說買東西的錢很快能退給我,也不用擔心會被父母發現。”然而,等駱小雨再給他發消息時,卻發現已經被拉黑。
像這樣的詐騙套路,已經被殷某應用到全國各地數十名兒童身上。直到今年1月12日,殷某被公安機關抓獲。4月2日,案件偵查終結,偵查機關將案件移送宿遷市宿豫區檢察院審查起訴。經審查,2023年10月至今年1月間,殷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在“蛋仔派對”上多次針對未成年人實施詐騙,非法牟利近5萬元。近日,宿豫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將殷某提起公訴。
陸磊坦言,互聯網時代信息交流非常便利,但兒童大多很難到案提供有效線索,因此無法真正厘清受害家庭數量。上述案件立案后不久,湖北警方也曾找到陸磊,因為經勘查,當地也有兒童被殷某的團伙詐騙。兩地警方交流時獲知,這類詐騙犯之間也常交流騙術,對于這類新興的詐騙套路,在他們行業內“花50塊錢就能學”。
社交平臺上,“小花妹妹”聲稱可以免費領取皮膚,她在直播間持續宣傳。網絡截圖
屢禁不止的騙局
7月26日凌晨,新京報記者在一視頻平臺上發現,用戶“小花姑娘”宣稱可以免費送皮膚。記者使用未成年賬號進入她的直播間后,便陸續有5個賬號前來私信,有的說自己是平臺客服,有的說自己是蛋仔派對工作人員,有的說自己是警察,理由都是記者“涉嫌在小花妹妹的直播間非法領取皮膚”,無論是否領取成功,都需要立即配合解除風險,以防止再次非法領取,否則當地公安局就會處理,等到警察上門,會對父母罰款一萬元,并讓他們去坐牢六個月。
一個叫“奈子”的賬號自稱是“警察”,他發來一張警察工作證和一個110的來電通話截圖,聲稱北京當地公安局已經開始打電話詢問個人信息了,他不斷詢問記者,“再問最后一次,可不可以配合?”
和新京報記者語音過程中,他說“小花姑娘”是騙子,已經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現在需要記者配合處理。一邊說著,“奈子”的手機就響起了,對方告訴記者,是公安局找來了,接起電話后當著記者面稱,“王警官,她說她可以配合,很乖,不用告訴她父母,不然她會被打的?!?/p>
“奈子”聲稱,自己查詢到記者的游戲賬號是未成年人,需要拿一部成人手機配合處理,“這件事很嚴重,你如果配合就不嚴重了。”對方引導記者去偷拿父母的手機,并且不要將他們吵醒,“如果被發現,你肯定會被打被罵。”
“奈子”引導記者一步步到微信錢包頁面,查看零錢和零錢通的數字,隨后又查看銀行卡張數,并詢問是什么銀行。之后便要求記者打開釘釘配合處理,“你沒有領取,但是你進入直播間了,涉嫌領取了。如果現在不處理,明天警察就上門?!?/p>
“奈子”聲稱記者違規領取皮膚,需要配合解除風險。網絡截圖
7月26日早晨,新京報記者發現,所有私信記者的賬號都被封禁了。但在當日下午,有新賬號“一杯清茶”前來私信,表示前晚的事情還沒有處理完,現在需要繼續解除風險,需要將父母的手機拿來。十分鐘后,“一杯清茶”也被封禁。
7月26日晚,新賬號“草莓”又前來私信,說之前沒處理完,現在需要繼續解除風險。新京報記者通過聲音分辨出,這兩個賬號的使用者和26日凌晨與記者通話的,是同一個人。當晚,“草莓”要求記者打開手機屏幕共享,查看了銀行卡余額短信和微信余額,隨后試圖讓記者轉賬。
同日,另一個賬號“小溪”也發來一個二維碼,聲稱可以添加好友免費領取蛋仔派對的皮膚。新京報記者添加好友后發現,這是一個并未通過認證的企業號,名為“蛋仔派送員”,企業簡稱為“身法蛋”,創建微信的時間為2024年6月20日,隨后,對方發來教程,要求記者將微信中的QQ綁定為他的QQ,這樣他就能通過QQ登錄記者微信,記者詢問是否有別的方式,再未得到回應。
新京報記者發現,截至發稿前,“小花姑娘”等賬號仍在直播。依舊有許多賬號被陸續邀請上麥,一旦被邀請上麥,私信里就會冒出要求“配合解除風險”的人。而在社交平臺,也有“免費領取蛋仔派對皮膚”的內容存在,但是真假未辨。
“別小看小學生!”
正逢暑期,各大游戲中涌入大量未成年玩家,這些人群成為詐騙分子眼中最好得手的“軟柿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院長助理、全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公安大學分中心執行主任、副教授王曉偉稱,“小朋友們防范意識比較弱,比較好哄騙。所以詐騙分子一開始就精準鎖定了低齡玩家為主的‘蛋仔派對’游戲來實施詐騙。”
將魔爪伸向“蛋仔派對”未成年玩家的詐騙人員,通常假稱免費贈送游戲里的稀缺皮膚,引誘小朋友完成特定的任務,或者冒充公安機關,聲稱小朋友涉及違法行為,要求配合解鎖賬號。不論手段如何,主要目的都是騙取錢財。詐騙分子利用孩子們天生信任成年人和權威信息的心理,向小朋友展示偽造的公安證件,讓小朋友誤以為這是真實的執法過程,從而聽從視頻通話和屏幕共享的遠程指示,輕易地將父母銀行賬戶的交易密碼拱手于人。
“詐騙分子直接冒充公安機關,小學生肯定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下子就慌了,然后就完全配合了?!蓖鯐詡フf,本來遭到引誘的未成年人,此時已經陷入緊張和恐懼,而詐騙人員又反復強調不能告訴家長,成功制造了信息隔離環境,使未成年人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從而更易于得手。
不過,也有一些孩子在被詐騙之前成功止了步。
河北邯鄲的交警余峰在一次下班回家后,聽到女兒跟一名陌生男子打電話。女兒一見父親,就直接把電話掛了。余峰覺得奇怪,聽到女兒說,“可能是騙子”,他連警服都來不及脫,就拿過手機來看,邊看邊安撫說,“沒事沒事,有爸爸在呢?!?/p>
他了解到,有自稱蛋仔派對的游戲主播添加了女兒的微信號,聊天記錄里,這名叫“小豬佩奇”的微信用戶讓孩子拿家長的手機去沒人房間,只要按照他的操作,就可以領取游戲皮膚。而女兒從游戲公屏里添加的游戲主播,也用微信添加女兒為好友,他叫“吉吉國王”,也聲稱能送蛋仔皮膚。余峰立刻意識到,這兩個人是在詐騙。眼看對方又打來電話,余峰便讓女兒繼續接,而他則用手機錄視頻。
女兒平時使用的手機是余峰的舊手機,沒有插手機卡。電話那頭耐心教她,“等爸媽回來,你就說媽媽你把手機給我用一下,我手機沒電了,或者說弟弟在玩我的手機,你就這樣說好不好?”余峰發現,這兩人的套路如出一轍,如果女兒沒有回應,他們就開始恐嚇加威脅,說要告訴家長和老師,還要找警察把她抓起來。
眼看著女兒遭受兩人的連環轟炸,余峰立馬一個視頻通話撥過去,“我就是警察,有啥事你跟我說就行了?!被蛟S是看到了警服,對面匆忙掛斷了視頻,也注銷了微信。
隨著各地公安反詐宣傳的鋪開,越來越多孩子知道了這個騙術。
新京報記者在評論區中發現,不少年齡標注在18歲以下的賬號在評論區里反復勸說他人,“這是假的”。
今年7月,家住北京的李雨辰也遇到了聲稱能免費送皮膚的人。她今年12歲,玩蛋仔派對已久。一天下午,母親劉小英接弟弟放學回家,李雨辰從房間走出來,慌慌張張地說,“我好像遇到騙子了”。
劉小英拿來手機一看,李雨辰和“騙子”的對話停留在加“警官”微信那一步。名為“蛋仔禮物助手001客服”的人在視頻號中宣稱可以免費送皮膚,當李雨辰發去想要的皮膚,對方則發來消息稱,“公安系統顯示你未成年違規領取皮膚,必須30分鐘內配合我們幫你解除風險,否則30分鐘后警察將會去你家直接抓你坐牢3到5年,你的家長將會罰款10萬元,并且坐牢10年以上有期徒刑?!贝送?,還發送來一張一個身穿警服的人押送著一名小男孩的圖片。
李雨辰遇到的騙子給她發的圖片,恐嚇她如果不配合接觸風險,就會被警察抓走。受訪者供圖
李雨辰看過反詐宣傳,她將警方提示發了過去,對方便不再發聲。等到劉小英到了家,在媽媽的鼓勵下,李雨辰自行跟騙子“對峙”,她從書桌找來《民法典》和《法醫秦明》等書籍,拍攝了照片發過去,以證明自己其實知法懂法,“別小看小學生!”
“游戲皮膚只是一個引子”
“詐騙分子利用孩子們的恐懼心理,進行連番恐嚇和威脅,這種心理戰術對年幼且缺乏判斷力的孩子們來說,具有極大的操縱力。”2024年5月2日,余峰將那條與騙子對質的視頻上傳至自己的抖音賬號,播放量連日攀升。
視頻下的留言和私信都來自被騙孩子的家長,“最多的有被騙十幾萬,七八萬的也特別多”余峰回憶,“都是小孩玩蛋仔派對被騙的,有的家庭買房子的錢,住院的錢都被騙走了?!?/p>
王潔曾在卷宗里看到更惡劣的情況。一名未成年人因“蛋仔派對”游戲皮膚的誘惑,在犯罪嫌疑人的威逼利誘之下,發送了裸體扇自己耳光的視頻,而這些視頻被犯罪嫌疑人在互聯網上四處散播,并售賣獲利。
王潔說,孩子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等到春節等特定時間回家,才發現小孩的手機里有裸照,事情才被發現,而此時女孩已經遭受隔空猥褻許久。由于孩子的年紀較小,思維邏輯和表達能力都未必清晰,在某縣30多個被害人之中,最終只有9人到案配合調查,這大大增加了警方辦案的難度。
“游戲皮膚只是一個引子。”王曉偉說,網絡游戲詐騙案件近年來高發,受害人群從小學生到青年人不等?!霸诰W絡游戲領域中,代練升級、虛假交易以及冒充公檢法等詐騙手段屢見不鮮。這次只是更換了一個載體而已?!?/p>
王曉偉提到,除了日常做反詐宣傳教育之外,公安機關也要依靠技術反制措施,通過預警電話和短信提醒用戶風險,并與電信和互聯網平臺合作,監測和識別涉詐風險。同時,相關互聯網平臺需要不斷升級識別能力和反制措施,以防止被詐騙分子利用。
“一旦發現詐騙分子使用的新手段,公安機關會及時向相關企業發出提示函,提醒其修補業務漏洞?!蓖鯐詡フf,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及時識別、阻斷前款規定的非法設備、軟件接入網絡,并向公安機關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報告。
7月31日,新京報記者在平臺上提交了對上述賬號的舉報投訴,平臺回應稱,“已收到你的投訴,將盡快完成審核,若確實存在違規的情況您的舉報將被通過?!?/p>
“家庭是最好的預防單位?!蓖鯘崉t認為,在這類騙局中,家長需要做孩子的支撐,緊密的情感連接非常重要,這將使家庭中的個體免于遭受信息隔離,變得孤立無援。未成年人需要家庭的保護和引導,彼此之間需要信任,在上述案例中,為什么有的家庭成功在被詐騙之前止步,而有的家庭沒有,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內容。
王曉偉表示,“家長需要做好自身銀行賬戶的管理,避免隨意將手機和電子產品交給孩子使用,如果要給孩子使用,也要設定青少年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限制,明確哪些APP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以。也不要將銀行賬戶綁定在孩子常用的電子設備上?!?/p>
十幾歲的孩子作為互聯網浪潮下出生成長的“數字原住民”,如何安全快樂地生活在云端,是全社會都需要解答的難題。王曉偉說,“孩子在成長的這個階段,能夠規范使用電子設備,同時對網絡空間建立起正常的認知,其實是最重要的?!?/p>
經歷了詐騙未遂的事情后,劉小英有了新的領悟,她說,“被愛和接納包圍的孩子遇到這種事的第一反應,不是害怕、躲避,而是好奇和挑戰。”她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因為這類事件責怪孩子,就是家長在推卸責任。
李雨辰在媽媽的鼓勵下,將這一經歷的所有截圖整理出來,發在朋友圈和視頻號,提醒那些可能因為“蛋仔派對”皮膚被騙的人。閑暇時,她依舊在玩這款游戲,有些時候,她也開始拿起《民法典》和《刑法》來閱讀。
(除王潔、陸磊、王曉偉,其余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