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位國軍軍長在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了十個晝夜,然而戰斗剛結束,他竟被送上軍事法庭,最終遭槍斃。這位軍長,就是李服膺。
他出生于1890年,山西忻州原平人,保定軍校步兵科的高材生。他曾任國民革命軍第61軍的軍長,也是晉綏軍中大名鼎鼎的“十三太保”之一,與傅作義等人齊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他率部堅守天鎮和陽高一帶,以阻止日寇板垣師團西進。
面對裝備精良、數量眾多的日寇,李服膺的61軍壓力巨大。但是,他毅然決然地率部堅守陣地,多次深入前沿指揮作戰,為將士們打氣。
在三天的戰斗里,他們頑強地擊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
在堅守了六天之后,李服膺接到了再堅守三天的命令,為“大同會戰”贏得時間。
李服膺立即重新調整部署,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了戰斗一線。戰斗中,日寇多次使用燃燒彈及毒氣彈,使61軍遭受了重創。
在沒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情況下,李服膺率部與日寇浴血廝殺了十個晝夜。當他們撤離前線時,61軍已經所剩無幾。
雖然在危急時刻,他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在撤退途中,他卻接到了前往太和嶺參加軍事會議的電報。
對此,有先見之明的傅作義親自致電好友李服膺,勸他切不可前往太和嶺。部下將士們也勸他不要前往,大家都覺得這可能是一場“鴻門宴”。
可是,耿直的李服膺卻認為,自己已經盡到了軍人的本分,再說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閻老西不會拿自己怎么樣。
很顯然,李服膺的政治覺悟不如他的軍事才能。他一到太和嶺就被憲兵關押了起來。隨后,在軍事法庭走了一個過場后,他就被糊里糊涂地槍斃了。
一位戎馬戰將,沒有死在疆場,卻死在了自己人手里,這實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
李服膺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他作為一位抗戰英雄,本應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
然而,他卻因為政治上的不成熟和耿直的性格,最終慘死在自己人手里。這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