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按:
去年,HIFIMAN推出的Svanar Wireless真無線耳機曾憑借完善的客觀體驗與特色鮮明的聲音表現,在高端TWS市場引發熱議;此后,價格相對低廉許多的同系列兩個型號也隨即問世。Svanar Wireless追求全能極致的體驗,LE主打更高性價比的出色聲音表現,而Jr則旨在滿足用戶日用功能的剛需。
引子:向“高端”看齊的TWS系列
HiFi圈里“技術下放”并不鮮見——本是旗艦專享的技術實裝到中低檔器材,臺機技術“跨界”應用到便攜領域,這種帶有技術升級的設計理念無疑讓人喜聞樂見。
去年年中,HIFIMAN發布了TWS型號Svanar Wireless“天鵝真無線”的消息。這款耳機所采用的“喜馬拉雅”R2R DAC架構、拓撲振膜等技術,可以追根溯源到HIFIMAN的臺式解碼耳放、有線耳塞等器材身上。那會兒,搭載拓撲振膜的HIFIMAN現役旗艦耳塞Svanar天鵝上市還沒多長時間,而距離喜馬拉雅DAC架構的公布也還沒過幾個月,原本應用于高端器材的技術短時間內就在TWS產品上成功搭載。在簡單試聽之后,我發現Svanar Wireless不僅客觀體驗不錯,聲音上也和市面上TWS慣用的調音套路完全不同,聽感舒展、細膩、順滑,尤其是在空間感的營造上與Svanar果真有幾分神似。
而在此之后,HIFIMAN又推出了價格只有Svanar Wireless一半的Svanar Wireless LE,以及千元內的Svanar Wireless Jr。坦白說,高端的TWS畢竟不是大多數人的消費對象,那么,后面問世、價格相對低廉的型號,與先前推出的款式在聲音上有哪些區別?入門、中端型號能達到旗艦的幾成功力?這幾個月來,我時常在論壇和私信中收到許多朋友的咨詢,帶著這些問題,我借來Svanar Wireless系列三款耳機進行詳細體驗對比。
設計:特立獨行
我最初注意到Svanar Wireless系列,始于在展會上看到其極為獨特的外觀設計。Svanar Wireless系列的電池倉如同在一塊小長方體的頂點處進行切削,最終呈現出三角形和菱形拼接的效果,在燈光照射下明暗層次感極佳;盒蓋的線條也沿著電池倉正面菱形邊緣設計,并不破壞形狀的完整性。耳機腔體外側是正方形,保持了和電池倉統一的幾何風格。
過往我所看到的TWS耳機,或許是為了保證便攜性以及握持手感,絕大多數從電池倉到耳機腔體造型設計得都比較圓滑,很難稱得上富有設計感。從我第一次把玩Svanar Wireless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但直到現在,我仍然覺得它的空間立體幾何造型非常驚艷。
由于要把9mm拓撲振膜動圈、喜馬拉雅R2R解碼、獨立甲乙類平衡放大電路以及主動降噪、通話降噪相關的硬件都放進耳機里,Svanar Wireless整個腔體做得有點厚。如果用習慣了手機廠商出品的那些嬌小輕盈的TWS,再來使用Svanar Wireless,可能會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但以我作為發燒友的習慣來看,只要配合好耳機附贈的尺寸不一的硅膠套,那么佩戴起來其實還算牢固。
在使用上,Svanar Wireless系列設計得也比較方便,配合耳機觸碰面板控制音樂播放、降噪模式、來電通話與掛斷等功能,使用起來門檻不高。另外,實測Svanar Wireless這一型號加上電池倉之后電量續航超過20小時,哪怕用得再頻繁,兩三天充一次電也足夠了。
主觀體驗:各行其道
作為發燒友的我們一聊起TWS,在感嘆其巨大便利性的同時,免不了要討論音質的問題。
一般來說,TWS之所以很難將音質做到比肩同價位有線耳塞的水平,一是因為藍牙傳輸協議限制,二是由于耳機內部空間不足。這些年專門服務于高品質媒體音頻傳輸的藍牙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藍牙本身對于音質的限制正逐漸變得不明顯。而內部空間的問題一直以來很難有重大的突破——在一個小小的腔體中要塞進電池、解碼耳放電路、耳機發聲單元以及麥克風、降噪模塊等器件,這既考驗廠商的聲學電路設計水平、耳機單元的調試能力,又對孱弱的供電能力提出了挑戰。顯然,獲得諸多技術下放的Svanar Wireless系列,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高效利用耳機空間的問題。
仔細對比下來,三款耳機的表現可以說各有千秋。
Svanar Wireless:全能極致
作為一款價格高昂的TWS,Svanar Wireless并不僅僅定位于純HiFi,而是保證了客觀功能性也達到當下同類產品的主流水準。
實際上在日常使用中,它的降噪功能就帶給我非常大的便利。Svanar Wireless的ANC主動降噪功能對低頻段的噪音消減效果明顯,諸如馬路上的車流、辦公室的腳步聲,戴上耳機打開降噪之后就安靜多了。另外,Svanar Wireless的ENC通話降噪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語音通話環境下低頻噪聲和風噪。
在我看來,Svanar Wireless的功能體驗已經做得相當完善了。如果要給Svanar Wireless挑點毛病的話,可能它在地鐵公交之類的藍牙信源復雜場合下有時會產生一點干擾,不過問題并不太大。
在喜馬拉雅R2R DAC等核心硬件的加持下,Svanar Wireless的整體素質非常強,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宏大的空間感。它擁有一個規整而開闊的聲場,且不同音樂元素的層次排布十分清晰,由近及遠次第分明。雖然說聲場的邊際還比較明顯,但其所營造出的宛如音樂會大廳般的聲音表現,卻是在TWS領域非常少見的。與此同時,Svanar Wireless的分離度也有不錯的表現,尤其在演繹人聲曲目時,四面八方的樂器音效與中央人聲之間能夠拉開明顯距離。其解析力也同樣出彩,該有的信息量基本上都能夠予以呈現。它的結像細膩,音樂元素塑造得立體而鮮活。如果拿Svanar Wireless和HIFIMAN自家的中高端有線耳塞進行比較的話,其差距主要存在于聲音密度上,考慮到有線耳塞的驅動條件往往要好得多,這種差距倒也合情合理。
三頻方面,Svanar Wireless大體上保持了平衡的態勢。它的低頻質感軟糯、有彈性,力道并不重,殘響的量感不算太多,回收得比較自然,可以說,整個低頻段的表現主要在于點綴氛圍,絲毫不給人轟頭的感覺。中頻保證了一定的厚度,人聲稍作前傾處理,歌手的演唱技巧展現得比較完整。高頻的聽感絲滑,有著不錯的亮度。
而在聲音風格方面,Svanar Wireless在整體均衡的基礎上將聲音略作打磨,把一些明顯的尖銳感處理得較為圓潤,諸如人聲齒音、琴弦摩擦之類的聲音都顯得不那么刺激。其音色略帶有一點音染,提高了聲音的潤澤度和感染力,對音樂元素原本的特征改變得并不明顯。對于聲音能量的處理,Svanar Wireless大體上“收”大于“放”,在保證音樂鮮活感的基礎上不過于跳脫。應該說,這種風格并不抓耳,未必能夠讓人一耳朵喜歡上,但卻能較大程度上提升耐聽度。
以Svanar Wireless的聲音表現來看,我認為它演繹一些有復雜配器的流行樂時,最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特別是演繹一些live版本的曲目時,它更能夠把演出現場的生動場面一一還原。比如在演繹Scorpions樂隊的《Wind Of Change》時,對于錄音室版本,Svanar Wireless能夠比較準確、舒展地表達出樂曲的內涵;而對于演唱會的版本,舞臺上即興的口哨、觀眾席此起彼伏的掌聲,都能夠有條不紊地呈現出來,令聽者仿佛置身音樂會現場。
此外,在演繹一些小編制室內樂的時候,它也能表現出不錯的水平。相對地,如果用它來聆聽硬搖滾、電子舞曲之類的曲目,可能就會覺得它對感官的刺激還不夠強烈。
綜合主客觀的表現來看,Svanar Wireless客觀體驗完善且實用,聲音表現很見HIFIMAN調音功底,兩個方面做得都相當不錯。當下價位達到三千元檔的高端TWS選擇并不多,而Svanar Wireless能讓人感受到它對于綜合體驗的極致追求。
Svanar Wireless LE:發燒路線
盡管Svanar Wireless LE價格足足比Svanar Wireless便宜了一半,但它并非所有配置都“對半砍”。在核心的硬件部分,喜馬拉雅R2R DAC以及耳放、單元等基本上都延續了Svanar Wireless的配置,說它是個“小Svanar Wireless”也完全不為過。
僅看功能對比的話,Svanar Wireless LE比Svanar Wireless少了無線充電以及對LDAC協議的支持,而這兩個功能對實際使用的影響程度并不同。要知道,當下Type-C有線充電依然是我們生活中占主流的充電方式。即便在手機數碼領域,無線充電這個高端功能往往也只是在部分旗艦產品上才有實裝,大多數人時至今日也沒有享受到這個功能所帶來的便利。Svanar Wireless LE去掉無線充電功能,實際上并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困擾。
相對來說,不支持LDAC協議對于我們這些追求音質的發燒友來說,可能影響會稍微明顯一些。
相比于Svanar Wireless強大的聲音表現而言,Svanar Wireless LE空間感的營造沒有那么極致,邊界有一些收窄,層次略顯扁平,不過整體上還是能維持橫縱比例規整的態勢。不過除此以外,Svanar Wireless LE其他表現可以說幾乎與“系列大哥”沒什么區別。它的分離度依然足夠將各種音樂元素區分開來,結像的邊緣清晰可辨,瞬態響應較快、不拖沓。它對信息的呈現雖說缺少了一點強弱對比,但解析力還是保持在與Svanar Wireless相近的水平上。
同時,Svanar Wireless LE的聲音風格整體上也延續了Svanar Wireless那種趨于中性的調性,打磨的痕跡相對淺一些;聲音能量顯得更為活躍,帶來更加熱情活潑的情緒。三頻分布方面,Svanar Wireless LE在保持均衡的基礎上,稍微加大了一點低頻的凝聚力與力度,對于鼓點以及電子樂的節奏音效有著更生動的表達。這些微妙的差別,基本上沒有改變聲音的走向,我仍然能從Svanar Wireless LE的聲音中,找到與Svanar Wireless神似的細膩。
如果說Svanar Wireless在三千元價位的TWS上做出了非常出色的聲音表現,那么Svanar Wireless LE就是用一半的價格做到Svanar Wireless八九成的實力。相較于手機廠商或者潮牌所推出的中高端價位TWS,如AirPods Pro、BOSE QuietComfort系列、B&O Beoplay EX等等,Svanar Wireless LE的聲音調校顯然有更明確的表達理念,更能讓人欣賞到音樂的內涵。再考慮到功能配置上極個別的差異,Svanar Wireless LE的“性價比”就更加突出了。
Svanar Wireless Jr:實用主義
對于一款千元內的入門級TWS,我們最看重什么?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選擇TWS就意味著“方便”,如果能夠保證功能的完整性,發揮器材形態自身的優勢,會更加符合日常生活的需求。
而Svanar Wireless Jr在設計上也正是基于實用性作出一些取舍。它延續了整個系列獨特的造型設計,保留了使用頻率非常高的ANC主動降噪功能以及效果明顯的ENC通話降噪功能,且降噪效果并未打折扣。實際使用中,Svanar Wireless Jr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而在聲音方面,Svanar Wireless Jr去掉了系列特色配置——喜馬拉雅R2R DAC,僅保留耳放和單元的技術。在具體的聲音表現上,Svanar Wireless Jr采用了流行向調音風格,聲底較為溫潤、順滑,有可聞的音染,人聲尤其是女聲的感染力比較強。三頻方面,Svanar Wireless Jr低頻有一定的包圍感,提供了較為濃郁的氛圍,力度不太重;中頻有不錯的厚度,扎實的結像使其不會被低頻所掩蓋,耐聽度也比較高。這種入門級器材常見的風格聽起來倒也順耳,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失去了Svanar Wireless的強大素質和富有特色的風格。
在我看來,Svanar Wireless Jr確實保住了使用的便利性,但在聲音上所作出的妥協還是清晰可聞的。如果想要用TWS來欣賞音樂,選擇比Svanar Wireless Jr貴六七百塊錢的Svanar Wireless LE就能帶來顯著的提升。
總結
在Svanar Wireless系列里,旗艦級的Svanar Wireless無疑適合那些希望在TWS身上聽到有線耳塞味道的老燒友,或者追求極致體驗的數碼極客玩家;中堅價位上的Svanar Wireless LE對熱衷于欣賞音樂的人來說,是一個能在手機品牌或數碼潮牌之外給出不一樣體驗的選項;入門檔的Svanar Wireless Jr,則更適合那些希望以實惠價格滿足日常使用剛需的朋友。
當然,以一個HiFi發燒友的角度來看,我更傾向于推薦“聲價比”相對較高的Svanar Wireless LE——將HiFi屬性更強的聲音隨身享有,不失為發燒歷程中的一件美事。
以上。
耳邊燒友團閑雲散人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