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建筑不規則的扎賚諾爾博物館,反射著耀眼的陽光。扎賚諾爾博物館位于扎賚諾爾新區,是呼倫貝爾境內最大的博物館,是呼倫貝爾蒙元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是扎賚諾爾新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博物館地上2層,地下1層,設有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呼倫湖生態濕地、扎賚諾爾煤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四個基本陳列展廳。是一座以扎賚諾爾萬年歷史文化、千年草原文明、百年礦山歷程為主題,集科普性、知識性、教育性、休閑娛樂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展廳
站在歷史文化廳正門,一幅巨大的歷史浮雕映入眼簾,荒原之上旌旗獵獵,一群頭戴盔甲的勇士騎在戰馬上準備征討四方,這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歷史真實寫照。
展廳是個文物挖掘實錄,以呼倫湖流域自然環境的演變和人類的發展史與自然的關系為背景,以點帶面全面展示扎賚諾爾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
從三萬年前呼倫湖流域的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巨獸開始,圖文詳細講述了巨獸滅絕之謎,以及化石形成過程。主要展品有猛犸象裝架骨骼標本、東北野牛頭骨化石、猛犸象下頜骨。
蘑菇山的古人類就開始在這里打造石器、追獵猛犸。進入中石器時代,扎賚諾爾人開始燒制陶器,草原文明曙光初現,這里的文物展示以石器、陶器為主。
至漢代,起源于大興安嶺的拓跋鮮卑走出森林,建立強大的北魏王朝。展覽展示了鮮卑墓群出土馬形金飾、東漢拓跋鮮卑墓群和蘑菇山發現的后鮮卑墓群的考古成果等。
契丹、女真、蒙古等草原民族,依托這片草原,金戈鐵馬。成就了遼、金、元三朝霸業。
低矮的草窩棚,草原人圍繞著河流、進行狩獵,真實再現達賚爾人生活場景。拓跋鮮卑征戰、祭祀的場景,讓人感受到當時人們對神靈的崇拜和敬畏。
扎賚諾爾這顆呼倫貝爾草原上的明珠不僅是扎賚諾爾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北方游牧民族成長的搖籃,中國歷史與這里息息相關。
呼倫湖生態濕地展廳
呼倫湖又名達賚湖,蒙語為“海一樣的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北方第一大湖。
呼倫湖生態濕地廳展示以大量的圖片及本地區采集的動、植物、魚類標本等實物,展示呼倫湖之形成、呼倫湖之美、呼倫湖之生命、呼倫湖與文化、呼倫湖之功效及呼倫湖之可持續利用。更加了解呼倫湖,了解草原人心中呼倫湖的重要地位。
扎賚諾爾煤炭展廳?模擬礦井
扎賚諾爾是重要的煤炭產區,扎賚諾爾煤炭廳分三層,介紹采礦業的發展,近百年采礦業的歷程都蘊含其中,直觀地感受到扎賚諾爾采礦業的發展。
地上兩層為煤炭科普、扎賚諾爾煤田地質變遷、煤炭開采歷史、開采工藝等展示。地下一層是全國最大的模擬礦井。展廳內部主要展品包括各個時期的采煤工具及采煤機械,礦工生活用品等。
中國猛犸公園
中國猛犸公園就在扎賚諾爾博物館東側,猛犸公園也是個游樂園,需要另外購買門票的。公園旁邊外觀酷似莫斯科瓦西里教堂的建筑是個科技館,看到有學生研學團。我們沒有進公園游玩,在門口拍了張照片,算是打了卡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