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言說都顯得無力,一切書籍都不重要,也就宣告了一個以文化為表征的時代,真正成為了歷史。”
然而,新聞卻得以在時代的洪流中搖搖晃晃,穩定存在。它是鑲嵌在蕪雜消費主義金流的一顆鉆石,是跳動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下的無奈囚犯,是億萬雙眼睛所凝視與注目的審判臺。進入暴力地消解價值與解構意義的后現代社會,一切定律的無上崇高都變成了冠冕堂皇,一切真理的擲地有聲都淪為了文字游戲。新聞卻在后工業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縫隙中能夠獲得喘息而重獲新生,人們無法戒斷新聞“娛樂至死”的興奮劑,人們也為了達成心中的道義與良善的基本自洽,恰恰需要憑借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媒介透過歷史框架的冰山一角,來窺探整個社會或真或假的面貌。所以趨近務實與追求真相,成為了新聞人終生的責任和使命。
我作為琢光突擊隊的新聞組的一員,一直都秉持著“琢文字之美,啟語言之光”的宗旨與信念,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無言農民一般,在廣袤的荒誕文字大地上,默默辛勤躬耕,揮灑金色的細雨,以具體的實踐活動來記錄每一個突擊隊隊員最為真實且真切的生命歷程與情感體驗。文字的力量雖質樸但純粹。毋庸置疑地,短暫的三下鄉是落花是流水,也是女子易變的容顏,我們緩緩地呼吸,感受著拂面的微風,撫摸著鼓動的脈搏,隨噴張的血脈流淌。突擊隊的歷程,在歲月的長河必定不會停滯不前,而是會積蓄力量徐徐邁步。當我們每一位新聞組成員心中的琴弦被撥動,淚水便頃刻奪眶而出,美好的情感和永恒的熱情早就在鐫刻在我們的心中,它只需要被激活,而無需被教導。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提高了我對于新聞稿件撰寫的能力,也激發了我對于支教的熱情,讓我懂得了該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與道德是一位教師無法離開的兩樣形而上,作為學生效仿學習的榜樣,教師的專業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師的深厚知識儲備確保學生獲得正確的信息和技能,從而構建穩固的學術基礎,向學生提供準確的知識。其次,教師應該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內容,促進學生的深入學習。知識淵博的教師能通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和實際應用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教師的道德素養同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師通過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了道德標準,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道德高尚的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教師的道德責任感促使其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而不僅僅是學術成績。教師的知識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知識使教師能夠有效傳授信息,而道德則確保這種知識傳遞的過程是公正和關懷的。以上大抵是我這幾天支教生活對于一名合格教師的理解與思考。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資本的價值被極大提高,人被符號的暴力所異化;被拉康的大他者所凝視;被福柯的權力所規訓,成為了商品或是有待解碼的符號。“在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境需要的奴隸,在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主體需要被拯救,而非墜入庸俗繁雜的方孔陷阱當中,人不應也不能以悲觀憂郁的筆調,庸庸碌碌的句法,浮靡猥瑣的詞語來填充鮮活之生命。充滿勞績,然而人應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也更應從普遍的數碼化狀態之中解放出來。野生的造物,只有在它們真正歸屬的地方,才算真正的活著。康德早就告訴我們:在洞穴之內的經驗,世界充滿著令人作嘔的大雜燴。里面只有一些東拼西湊的觀察和思慮不周的原則。但頭腦空空的人卻陶醉其中,因為這些在日常閑談中發揮著作用,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得走出洞穴,在經驗之外尋找到可以篤信的關聯。這個世界并不美好,所以美好值得期待。琢光實踐隊新聞組便是所謂“美好”的書寫家,用所有的真誠來記錄每一個值得被永遠銘記的片刻瞬間。
我們是琢光的新聞組,也是生命的記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