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在進步,人們愈來愈看重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也慢慢深得人心。
很多小年輕甚至不知道在當年還有一幫靠磨菜刀,磨剪子東奔西跑的傳承人,這些人靠著一塊磨刀石養育全家老小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香港就有這樣一位磨刀王,他借著磨刀的絕活手法聲名鵲起,而他磨一把菜刀收取的費用更是高達上千元!
相比于菜刀的價錢來說,這已經是天花板級別的了,但即便這樣,每天找他磨刀的人依然接踵而至,甚至國外的一些人都來找他磨刀。
所以,這位磨刀王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
香港灣仔春園街的一個小巷子里,有一間不起眼的小店,門口掛著"陳華記磨刀"的招牌。
店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專注地磨著一把廚刀,手法嫻熟,動作輕盈。這位老人就是香港著名的磨刀匠陳當華,今年已經90歲高齡。
隨著時代的變遷,像陳當華這樣的傳統手藝人越來越少了。現在的人們更習慣用電動磨刀器,或者干脆買新刀來替換舊刀。
但陳當華依然堅守著他的磨刀鋪,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開門,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
"我這輩子就是個磨刀的,除了磨刀,我什么都不會。"陳當華常常這么說。雖然生意已經大不如前,但他仍然樂此不疲地堅持著這份工作。
陳當華出生在廣東省信宜市的一個小村莊。那時候的鄉村生活艱苦,家里窮得叮當響。小陳當華從小就要幫家里干活,放牛、種地、砍柴,樣樣都干。
13歲那年,村里來了個磨刀師傅。陳當華看著師傅把生銹的舊刀磨得锃亮,心里特別羨慕。
他鼓起勇氣,向師傅請教磨刀的技巧。師傅見他勤快好學,就收他為徒。就這樣,陳當華開始了他的磨刀生涯。
學藝期間,陳當華吃盡了苦頭。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幫師傅準備工具,然后跟著師傅走村串戶磨刀。
晚上回來還要練習基本功,有時候手都磨出血來。但陳當華從不喊苦喊累,他知道只有勤學苦練才能出師。
17歲那年,陳當華聽說香港有更多機會,就決定偷渡過去。那是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
他和幾個同伴擠在一艘小漁船上,躲避海警的追捕,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三天三夜。好幾次差點被大浪掀翻,陳當華都以為自己要葬身魚腹了。
最后,他們終于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剛到香港時,陳當華的日子并不好過。他沒有身份證,只能做些黑工。白天在建筑工地搬磚,晚上就睡在天橋下。
有時候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去撿別人吃剩的面包充饑。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時候香港的制衣業正蓬勃發展,大量的裁縫需要磨剪刀。陳當華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在街頭擺攤磨刀。
他的技術好,價格公道,很快就有了固定的客源。
經過幾年的打拼,陳當華終于攢夠了錢,在灣仔租了個小店面,正式開設了"陳華記"磨刀店。從此,他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陳當華并不滿足于普通的磨刀技術。
他不斷鉆研,終于創出了獨特的"九塊石磨刀法"。這種方法使用九種不同粗細的磨刀石,層層遞進,能把刀磨得又快又鋒利。
為了展示自己的技藝,陳當華常常在店門口表演。他能把一張報紙懸空劈開,還能用刀在雞蛋上雕花而不破殼。這些絕活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稱他為"刀王"。
但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有些同行嫉妒他的生意好,就在背后散布謠言,說他用邪術蠱惑顧客。
還有人半夜來砸他的店。面對這些挑戰,陳當華并沒有退縮。他相信只要技術過硬,總會贏得客戶的信任。
在長年的磨刀生涯中,陳當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磨刀哲學"。他認為磨刀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門修行。
他每天早上都會打坐冥想,然后才開始工作。他說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磨出來的刀才會鋒利持久。
陳當華對刀具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眼里,每把刀都是有生命的。他會和刀"對話",感受它的"脾氣",然后用最合適的方法去磨它。
有時候,他甚至能從一把刀的磨損程度,猜出主人的職業和性格。
"磨刀如磨人生",這是陳當華常說的一句話。他認為,人生就像磨刀,需要不斷打磨自己,去除雜質,才能變得鋒利。
但同時也要保持柔韌,不能太過剛硬,否則容易折斷。
隨著"刀王"的名聲越來越大,不少名人也慕名而來。香港著名的粵菜大廚陳志華就是陳當華的忠實客戶。
他說陳老板磨的刀特別順手,用起來得心應手。還有一些收藏家專門來找陳當華磨他們的古董刀具。
近年來,機械化生產對傳統手工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市面上出現了各種電動磨刀器,價格便宜,使用方便。
不少年輕人覺得找磨刀匠太麻煩,寧愿買新刀也不愿意修舊刀。
對此,陳當華感到有些無奈。他說:"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了,不懂得珍惜東西。其實一把好刀用幾十年都沒問題,何必總是買新的呢?"
為了傳承這門手藝,陳當華也嘗試收徒弟。但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這門技術。
他們覺得磨刀太辛苦,賺錢又少,不如去做其他工作。陳當華對此深感憂慮,他擔心這門手藝會在他這一代失傳。
雖然已經90歲高齡,陳當華仍然堅持每天工作。他說:"干了一輩子,已經習慣了。如果哪天不磨刀了,反而會不自在。"
近兩年的疫情給陳當華的生意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很多餐廳關門,對磨刀的需求大減。但陳當華并沒有氣餒,他開始接受網上預約,還學會了用智能手機和客戶聯系。
對于未來,陳當華既有期望,也有擔憂。他希望能找到愿意學習這門手藝的年輕人,把自己的技術傳承下去。
但他也明白,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像磨刀這樣的傳統手藝可能終將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