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九零后的同學們還記得小時候在弄堂口總有的小裁縫鋪嗎?誰家的拉鏈、褲腿要改了,時髦的女士要量身訂制電視里最時興的花裙子……這些手作匠人總是能和變戲法似的給你一份滿意的答卷。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變快,裁縫店漸漸少了。
其實在一些街邊拐角,一部分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成為了都市里的一束微光,總是”照耀“在人們需要的地方。
這家開在紹興路102弄弄口的周師傅裁縫店,在26年的時光里早就和街區居民的生活融為一體。
小小的鋪子門面不大卻五臟俱全,總不缺“訂單”。
即使是夏天,桌子上還是堆滿了周圍居民送來裁剪、修補的衣物,個子不高的周師傅忙前忙后熨衣服、剪邊。
爺叔來取前一天修改的衣服,“修得哪能?”“儂修的當然沒話講了!”客戶總是對周師傅的手藝贊賞有加。
鋪子里掛滿西服外套,周師傅小心翼翼地整理。
剪刀、卷尺和熨斗,周師傅用這些看著平凡的工具默默為周邊居民修剪出最好看的服飾。酒香自然芬芳,甚至有外區的年輕人慕名而來改衣服。周師傅工作到凌晨一兩點也是常有的事。
從門口望進去,周師母在彩色繽紛的線團和工具里踩著縫紉機,一次次用針尖編織著讓人變美的戲法。
老弄堂口的裁縫鋪,是堅守在城市里26年的靈魂“針腳”。
記者 / 周菲
編輯 / 孫沖 王云嘉(實習)
圖片 / 周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