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蘋果憑借其獨樹一幟的iOS生態系統與嚴苛的App Store管理政策,在移動應用分發領域穩坐頭把交椅。然而,在這背后,所伴隨的“蘋果稅”——即針對應用內購買(IAP)所征收的30%服務費用,成為了眾多開發者及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自2008年App Store問世以來,蘋果通過構建嚴格的審核流程與統一的支付體系,確保了用戶體驗的連貫與安全。這一過程中,蘋果要求所有上架App Store的應用必須通過IAP進行應用內交易,并據此收取交易額的30%作為服務費。
目前,“蘋果稅”的合理性逐漸受到多方審視。一方面,高額的服務費率讓眾多開發者尤其是小型開發者倍感壓力,對于利潤微薄的應用而言,30%的抽成幾乎等同于利潤減半。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企業紛紛將戰略重心轉向移動應用,而“蘋果稅”的存在無疑加重了它們的運營成本,限制了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靈活性。
據蘋果公司2023年財報顯示,其服務業務營收達到242.1億美元,同比增長14.1%,折合人民幣約1608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尤為顯著,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 天下苦“蘋果稅”久矣
自歐盟至美國市場,乃至國內,圍繞“蘋果稅”的爭議持續不斷,成為業界熱議的焦點。美國眾多知名企業,諸如Meta(Facebook母公司)與Twitter,紛紛站出來指責這一政策,Meta直指蘋果在App Store中對付費推廣內容征收高達30%的傭金,嚴重侵蝕了其他公司的利潤空間。馬斯克更不吝言辭,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多次發聲,抨擊“蘋果稅”對社交媒體廣告收入的高額抽成,認為其極不合理。
馬斯克社交平臺吐槽蘋果稅
歐盟方面,蘋果亦難逃責難,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率先發難,控訴蘋果在iOS平臺音樂流媒體應用分發市場上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這一指控迅速引發歐盟反壟斷調查,并于今年3月,蘋果被歐盟處以高達18億歐元的巨額罰款。
轉向國內,消費者層面的感受尤為直觀。作為iOS用戶,可能未曾察覺,但確有可能在享受相同服務時,不經意間支付了比安卓用戶更高的費用。
媒體數據顯示,無論是在B站購買電池,還是在抖音、快手、小紅書、斗魚、虎牙等平臺購買虛擬貨幣,iOS用戶所獲得的實際價值往往僅為安卓用戶的七成左右。舉例來說,在B站為主播贈送艦長禮物,iOS用戶需額外支付60元;而在抖音,一個價值1200鉆的跑車禮物,安卓用戶僅需120元,iOS用戶則需支付高達171元。
由此可見,從國內到國際,從應用開發者到終端用戶,“蘋果稅”已成為眾人皆苦之難題,亟待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
● 中國市場銷售遇冷 蘋果轉身劍指微信抖音
先來看一組數據。
8月1日,蘋果公司揭曉了其截至6月29日的第三財季業績。該季度,蘋果實現了858億美元的營收,同比穩健增長5%,超出分析師預期的844.6億美元;凈利潤方面,更是攀升至214.48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8%,較上年同期的198.81億美元有顯著增長。然而,這份成績單中的大中華區表現卻不盡人意,營收同比下滑6.5%,從上年同期的157.58億美元縮減至147.28億美元。
與此同時,騰訊公司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盡管公司營收略低于預期,達到1611.2億元人民幣,但同比增長依然穩健,達到8%。更為亮眼的是,調整后的凈利潤大幅增長53%,至573.1億元人民幣。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用戶規模更是突破性地達到13.71億,小程序用戶的使用時長飆升超過20%,直接推動了交易額的兩位數同比增長。小游戲板塊同樣表現搶眼,月活用戶數量高達5億,總流水同比激增超30%,平臺上已有超過40萬開發者受益,其中240余款游戲實現了季度流水超千萬的佳績。
面對這樣的市場對比,不難發現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遇阻,而國內應用內小程序與游戲的繁榮景象則成為了蘋果尋求增長的新突破口。
據彭博社最新報道,蘋果正加大對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的施壓力度,特別是對微信、抖音等應用提出嚴格要求,旨在阻止它們將用戶導向外部支付系統,從而避免規避蘋果慣常收取的30%傭金政策。
彭博社報道
早在今年5月,蘋果已向騰訊發出警告,暗示可能拒絕微信的關鍵更新,除非后者移除小程序中繞過蘋果支付系統的鏈接。騰訊隨后在7月的更新中進行了部分調整,修復了違規支付鏈接。然而,蘋果并未止步,進一步要求禁用小程序內的游戲聊天功能,因該功能常被用于支付引導,但騰訊以此舉將影響產品核心功能和服務為由予以拒絕。
同樣,今年6月,蘋果也對字節跳動施加了類似壓力,要求抖音解決類似的支付問題,否則將不批準其應用更新。抖音迅速響應,采取了應用內購買方案,以符合蘋果的要求并支付相應傭金。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切爾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游戲行業或數字內容行業與應用商店之間確實存在天然的緊張關系。緊張關系的根本原因在于應用商店向游戲和其他形式的數字內容收取的費用,游戲行業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30%的負擔。”
● 是時候對蘋果稅say No
近年來,隨著全球反壟斷浪潮的洶涌澎湃與國內科技企業的蓬勃興起,一場針對“蘋果稅”爭斗悄然上演。蘋果,正遭受來自多國對其市場壟斷行為的挑戰。
歐盟首當其沖,以流媒體音樂市場壟斷為由,對蘋果開出18億歐元的巨額罰單,并迫使其下調歐盟市場的傭金比例。緊接著,日本與韓國緊隨其后,日本實施《特定智能手機軟件競爭促進法》,旨在大幅降低“蘋果稅”;而韓國則通過《平臺競爭促進法》及《電信商業法案》的修訂,強制蘋果開放第三方支付渠道并降低稅率至26%,同時實行大小企業差異化的稅率政策。
在中國,這場反抗“蘋果稅”的戰役則由互聯網巨頭率先發起。想當年,微信公眾號風靡一時,騰訊創新性地推出“贊賞”功能,作為對優質內容的直接回饋,讓讀者能自愿向作者表達支持與贊賞。騰訊在此機制中不取分文,全力保障創作者的收益。
然而,蘋果卻將此視為應用內購買行為,意圖征收高達30%的“蘋果稅”,這一舉動引發了雙方的激烈談判。在多輪磋商與多方壓力下,蘋果最終破例,對微信贊賞功能免除了抽傭。
進入今年八月,隨著“蘋果稅”的矛頭指向微信與抖音,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切爾在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透露,騰訊正與蘋果就微信小游戲收入問題進行深入談判,探討如何在蘋果iOS支付系統下實現更公平的應用內交易。
面對蘋果的強勢壟斷,業界普遍認為,除了巨頭企業的積極談判外,還需國家層面的立法支持,以維護市場公平。借鑒韓國與歐盟的成功經驗,中國若能推動第三方支付的使用并削減“蘋果稅”,不僅能為市場節省巨額成本,更能為本土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隨著全球范圍內削減“蘋果稅”的呼聲日益高漲,我們是時候也在這一關鍵節點加入,對“蘋果稅”say no。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