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臺積電“經受不住誘惑”,懷揣著美好的夙愿奔赴美國建廠,但這一決定無疑讓美國的陰謀得逞!
如今4年過去了,美國和臺積電共投資650億,結果卻是一顆芯片都沒有生產出來!
為什么說臺積電這一決定讓“美國陰謀得逞”,美國的陰謀又將給我國芯片產業帶來什么影響?
臺積電赴美建廠
臺積電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下,于 2020 年決定赴美建廠,在當時引發了巨大輿論,作為全球芯片制造業的佼佼者,這一戰略調整引發了全球對我國芯片產業及臺積電未來發展方向的擔憂和質疑。
面對美國政府對我國芯片產業持續施壓的局面,臺積電的這一舉措顯然經過深思熟慮,在當時的背景下,美國不斷找尋方法,試圖通過各種手段限制我國在芯片領域的發展。
環球時報 2024-08/14 累計投資650億美元,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4年未生產一顆芯片
臺積電或許以為在美設廠可以滿足美國的需要,并因此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與機遇,但現在看來,臺積電這一步棋走的太大了!
臺積電和美方打算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三家總投資650億美金的廠房,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四年過去了,連一塊芯片都沒生產出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美國建廠的成本對于臺積電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建廠的成本竟是以往的4倍之多,臺積電最初承諾的投資金額遠未達650億美元。
但面對美國市場種種看似誘人的前景,公司不得不逐步增加投資規模,遺憾的是,美國政府在這方面的財政支持相當有限,迄今為止僅提供了39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更令臺積電頭疼的是,美國政府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若想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臺積電必須分享部分利潤,并向美方透露核心技術等關鍵信息。
這種不平等的合作條件無疑加劇了臺積電的資金壓力,使其在財務方面承受著巨大的重負。
由于文化上的不同,臺積電在美國制造的廠房中,也產生了許多沖突,臺積電一向以效率和嚴格的企業文化聞名,臺灣的雇員經常會因為突發事件而半夜被叫回來上班,而且他們很樂意把大部分的私人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相比之下,美國員工則堅持認為下班時間屬于個人,堅決抵制加班文化,盡管臺積電嘗試調整政策以適應當地文化,但效果卻非常不好。
亞利桑那州現有2,200人的工廠,大約半數來自臺灣,可見不同文化間的激烈碰撞。
此外,臺積電還要面對美國國內的半導體廠商,如英特爾等在科技開發及市場占有率方面擁有絕對優勢的企業,若臺積電赴美設廠,勢必會面臨與國內廠商的正面交鋒,其所面臨的壓力,可以想象。
但是臺積電在美國是死是活,美國其實一點不用擔心,因為老美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美國的陰謀意圖
美國一直將我國視為唯一競爭對手,為了限制我國芯片發展,美國可謂不擇手段,華為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在通信技術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在 5G 技術方面領先全球。
這讓美國又驚又妒,于是美國全面無底線地對華為展開了全方位無底線的打擊,不但阻止國內企業供應華為的產品,更是逼迫其它國家或區域的公司停止與華為的業務往來。
其目的就是為了阻礙華為的發展,削弱中國在通信領域的競爭力,而臺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芯片制造商,美國將其視為遏制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新工具。
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迫使臺積電赴美建廠,試圖控制臺積電的技術和產能,從而限制對中國企業的芯片供應,這種行為嚴重干擾了全球芯片產業鏈的正常運轉,對中國的科技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
美國一直心懷不軌,妄圖掌控臺灣的重要企業,以實現其從多個方面打擊中國發展、分裂中國的險惡目的。
美國一方面試圖讓臺當局對其唯命是從,另一方面又想將臺灣的關鍵企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這種手段,美國不僅能在經濟上對中國造成損失,還妄圖從根本上破壞中國的統一和發展。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的這種分裂企圖是對我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公然踐踏。
臺積電的起源與發展
臺積電成立于1987 年,由臺灣工研院和荷蘭飛利浦聯合成立,其創始人張忠謀在半導體行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張忠謀早年在美國的求學和工作經歷,為他日后領導臺積電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在成立初期,當時,半導體行業競爭激烈,臺積電在技術和市場份額上并不占優勢,然而臺積電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臺積電首次采用代工廠生產的方式,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引來了大批沒有工廠的企業前來與之洽談,然而僅憑此一項,想要在全球范圍內站穩腳跟還差得很遠。
臺積電發展歷程中的第一個關鍵轉折點是 2000 年自主研發基于銅制程 0.13 微米技術,這一技術突破使臺積電在代工廠的技術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大幅提升了市場占有率。
另一個重要轉折點是 2007 年與 ASML 合作開發浸沒式光刻機,并成功推出第一臺光刻機,這一合作使臺積電能夠走在技術前沿,促進后續的先進制程發展。
隨著臺積電在科技與工藝上的持續投資,逐漸將其在芯片制作上的精密程度逐漸提高,從當初的微米到現在的奈米尺度,一直都是業界的龍頭老大。
在過去的十年間,臺積電在芯片代工廠領域的巨頭地位堅如磐石,其平均利潤高達38%,這一令人矚目的成績得益于其先進的技術和高效的生產管理。
臺積電擁有世界領先的EUV光刻機,這使其能夠制造出更小制程的芯片,如3nm芯片,從而滿足市場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它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臺積電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包括英偉達、英特爾等眾多科技巨頭,這些合作伙伴的信任和長期合作,進一步鞏固了臺積電在行業中的地位。
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市場口碑,使得臺積電在全球芯片市場中占據了重要的份額,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
但如今,在美發展遭遇重重困難的臺積電,無奈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試圖在大陸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但是這種做法卻被認為是自掘墳墓。
近年來,我們大陸的芯片產業近年來逐漸崛起,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高,對臺積電的依賴程度降低,而且臺積電之前赴美建廠決策引起了國內民眾不滿,他們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要想在大陸市場重新獲得信任和發展空間,臺積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它需要拿出切實的誠意和行動,加大在大陸的投資和技術合作,積極融入大陸的芯片產業生態。
東南網 2024-08-16 臺灣經驗難復制 臺積電美國廠4年未產一顆芯片
結語
總之,臺積電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如何突破當前的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其亟待解決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