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界有句名言:“入門玩器材,中端玩線材,高手玩電源和環境”。真正到了高手級別的玩家,器材已經到了一定級別了,而線材能挖的潛力是非常有限的,最后決定器材表現的關鍵就來到了環境和電源這兩塊了。
本文不討論環境這方面(這方面自己也一直在學習中),只討論和測試電源處理器。電源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電源濾波器(它的產品最多,價格也最低,從幾百元到千余元都有(也有四五千甚至上萬的)。另一個是隔離電源,以及再生電源。
因此,本次自己找到了四五臺電源濾波器來好好的比較比較聽感,另外結合自己以前使用過的隔離變壓器談談。具體可見:電源處理器大評測—好使嗎,優缺點及產品問題(上)
在本文中里將會分析下它們的差別,從技術上分析下為什么會有這個結果。
以下幾臺是自己手里的:
首先上場的是新德克的XF500,它的內部我打開了。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電感濾波器,如下:
居然還有扼流線圈,這個……怪不得了,這樣濾波的參數可能確實會比較好,但這樣也會壓縮了動態啦。尤其是扼流線圈,它直接會限制最大電流,對動態影響會非常非常大。其實空氣線圈對動態影響很小,但電源要求的線徑通常要到2-4mm平方甚至更粗,這么粗的線圈,我覺得廠里就算繞,價格也會飛起。
至于這臺,廠家居然把它封了起來。就那效果,我都沒興趣看,哈哈。不出意外肯定也和上面的差不多。
我很好奇靜神的濾波器,結果打開一看。里面還是有電感的(共二個,封在殼子里)。不過,相信它里面也是用膠封的,我也就沒有再打開了。不過應該是空心的,從體積看,不可能用的是4mm的,能達1mm頂天了。它的后級部分用的是個非常簡單的RC濾波器,但感覺這個能定這個價格,也可以算是暴利了。
爭先3200的內部如下,果然是用的三極管濾波的方案。搞不懂,這么簡單的方案為什么這么多的廠家不會呢。這個就是大學電路設計里就有現成的啊,網上到處都能查到。我估計關鍵還是找到具體的管子和電路調試的原因吧。畢竟,互相抄是很容易的,但真自己重新調,難度就上了不止一個臺階了。幸好自己還有點技術能力,這個難度其實也不高。
另外就是里面的用料和做工,咳咳,不說也罷。反正爭先也不做了。
這次評測的收獲是:還是要自己來。現在的電源濾波器都或多或少有些問題,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又得自己來了。準備音源、解碼和前級插座會采用三極管濾波的方式,以達到更好的高頻表現。后級用RC濾波,基本上能滿足要求又不壓縮動態。
期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