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陳白
一部名為《黑神話:悟空》的游戲突然火爆全網。不僅登頂微博熱搜,在外網也一石激起千層浪,甚至讓國外的玩家宣布“此刻我就是孫悟空”。
絕大多數人在今天之前沒有聽說過這款游戲,但這并不妨礙它迅速出圈。在最近幾天股市一片跌聲中,“悟空概念股”橫空出世,集體大漲。就連英偉達,都專門推出了黑神話的適配技術革新。
該游戲的精美畫面得到一眾玩家的好評
根據國游暢銷榜統計,截至目前,《黑神話:悟空》在steam上已售出超過300萬份,加上各大平臺,目前總銷量超過450萬份,總銷售額超過15億元。
一個商業新星正在誕生——上一個現象級爆款游戲《原神》,直接造就了米哈游如今的千億估值。如果按照這個敘事邏輯來計算,黑神話背后公司游戲科學的想象空間,可能比米哈游還要大。
但相比米哈游,游戲科學公司另一重值得關注之處在于,這是一只完全脫胎于騰訊游戲的創業團隊,不僅創始人和主要管理層均來自騰訊,并且,騰訊在2020年時還戰略投資了這家公司。
雖然騰訊占股只有5%,游戲科學的戰投方此前還有英雄互娛等,但作為老牌游戲巨頭,騰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還是引發了關注。
四年前米哈游憑借《原神》崛起,騰訊、網易們頓時陷入被動局面。這一次騰訊的處境顯然要好得多:雖然不是自己開發的游戲,甚至有消息稱黑神話都不讓打騰訊的LOGO,但戰投部門的眼光,使得騰訊依然分享到了新的榮光——成為爆款游戲的幕后制造者。
也正因此,在押中“黑神話”的故事背后,另一個更重要的線索,是游戲王者騰訊正在走到一個新的關鍵路口。
賽馬
讓游戲成為與詩歌、電影等相媲美的“第九藝術”一直是國內游戲玩家心中白月光式的追求,這種心理還略微帶著一點民族榮譽感——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游戲市場很賺錢,但國產游戲尤其是國產單機游戲,并沒有從品質上得到全球認可。
缺乏高質量、高體量和高成本(3A)游戲也一直是中國本土游戲公司們遭遇玩家攻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近十年多次登頂全球TOP10商業游戲公司的騰訊是挨罵的主要對象。
這是因為,其大部分自研游戲采用的是主機玩家所看不上的免費+IAP(應用內購買)模式,加上早期騰訊經常使用“對市場上成功的游戲產品進行微創新、再憑借宣發等優勢后發制人”的戰術,騰訊游戲雖然掙到了錢,但在高端玩家的口碑上顯然還存在短板。
特別是《原神》爆火之后,騰訊游戲很長一段時間都陷入增長和口碑的雙重焦慮,可是,以往習慣的成功方法賽馬機制的效果卻似乎沒那么立竿見影了。
所謂賽馬機制,簡單說就是公司內部不同組針對同一個項目進行競爭,勝出方能拿到絕大多數資源,而落敗方面臨就地解散的風險。幫助騰訊拿下移動互聯網“船票”的微信、穩居手游“老大哥”位置的《王者榮耀》都是賽馬的產物。
2015年,《王者榮耀》上線,《全民超神》也于同年上線,最終于2019年10月停止運營
賽馬機制能押中爆款、提高內部產品的成功率,在早期可謂戰無不勝,但隨著國內游戲市場發展逐漸成熟,特別是在降本焦慮下,賽馬機制不僅會浪費額外的資源,也會讓團隊陷入內耗。
這也意味著,騰訊過去十年路徑依賴的賽馬機制,可能也正來到一個需要與時俱進、升級迭代的時刻。
戰投
在2020年《黑神話:悟空》第一只預告片發出時,騰訊戰略投資游戲科學的消息也傳出,彼時大部分玩家的擔心是,騰訊是不是會影響《黑神話:悟空》開發過程中的決策?
不過當時游戲科學公司創始人馮驥就回應了質疑,表示在投資條款中,騰訊承諾了不干預經營決策、不搶占項目主導、不尋求發行運營的“三不”原則。比起商業回報,騰訊稱此次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幫助老同事把項目順利做出來”。
四年后事實也證明,騰訊確實做到了。
其實不止是《黑神話》。此前有媒體報道,在大部分對海外游戲廠商的投資與收購中,騰訊的口碑還算不錯,他們只出錢,并不干涉游戲廠商的任何決策,以至于騰訊戰投被認為是當年的“影視圈煤老板”般的存在——只負責給錢和賺錢,并不干涉具體的運營思路。
比如騰訊持股40%的《堡壘之夜》開發商 Epic Games 稱騰訊完全沒有介入過任何業務。今年1月,騰訊收購了《饑荒》《閃客》等游戲開發商的大部分股權,其CEO Jaime Cheng 稱,騰訊是近年來接觸過的資本中唯一同意他們獨立運營的公司。
2018年,在The Game Awards游戲大獎評選中,《堡壘之夜》分別獲得了最佳持續運營游戲獎與最佳多人游戲獎兩大獎項
復盤騰訊戰投過往的戰績可以發現,在投資占股策略上,騰訊投資團隊在不同領域摸索出不同方案。
圍繞電商賽道,騰訊放棄主導權,尋找行業第一、小比例投資,京東、拼多多都是類似的案例。而在游戲板塊,騰訊戰投形成的是自研+少數股權+控股的綜合形式。
《黑神話》正是這一戰略中“少數股權”的代表,而這一模式也能從馬化騰過往的講話中找到印證。
在此前的一次公開講話中,馬化騰曾分享過騰訊的投資邏輯。馬化騰說,“一個企業再大,還是缺乏創業者。但很多業務還是需要留給創業者——把所有身家性命、所有榮譽都綁在里面的創始人,”馬化騰認為,創始人是很聰明的,“我們就賭他,而不是要靠自己下面的一個部門去跟他死磕到底。”
在他看來,這不是剝奪內部部門的創新機會,而是必須要做的選擇。
從馬化騰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騰訊的賽馬邏輯似乎正在發生改變,而戰略投資在其中正在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真正引入外部競爭,來進行更大維度上的賽馬,倒逼內部的變革。
生態
站在戰投維度回過頭來看賽馬,會發現騰訊正在試圖重新定義的,是生態的邏輯。
傳統意義上的生態,是鏈主式的。蘋果形成了果鏈,華為形成了華鏈,小米供應鏈同樣值得一提。他們的路徑都是類似的,圍繞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分銷和消費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賴的企業、組織和個人組成的網絡。
在這一產業生態系統中,核心企業通常扮演著類似“頂級捕食者”的角色,而供應商、客戶、競爭者、合作伙伴等則構成了支持層。這些不同組成部分通過價值鏈相互連接,共同創造價值。
但從賽馬到戰投的視角出發來看生態,則有巨大不同。傳統的生態中每一個角色都有其不可替代之處。但生態式的賽馬,意味著為創新留出空間和冗余,同時作為“頂級捕食者”,大公司不會錯失下一輪技術革命的機會。
話說回來,這一新生態模式最典型的探索者其實還不是騰訊,而是微軟。
自從薩提亞·納德拉2014年執掌微軟之后,YC創始人曾經那篇知名的《微軟已死》就已經不再成立了。納德拉上臺之后,對微軟進行了一系列“刷新”,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基于微軟投資的開放創新生態建立。
和騰訊戰投生態的模式非常類似。納德拉執掌微軟之后,微軟就沒有停止“買買買”。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創下全球最高并購金額的動視暴雪收購案。不僅如此,微軟甚至已經被認為是全球的“數字基建”狂魔,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啟了投資之路。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對于OpenAI的投資,這一投資最初并不為人所理解。但今天的AI變局已經說明了一切,一度跌落神壇的老牌科技巨頭微軟由此在AI時代重新煥發光芒,甚至重回市值王座。
而且,微軟的開放創新生態建立,同樣是類似賽馬機制,留有冗余與試錯空間。
納德拉上任后的一封公開信告訴全體員工,微軟正處在生死存亡之際。為此,納德拉開始刷新戰略,全面擁抱開放,建立生態同盟
除了OpenAI之外,今年2月,微軟就宣布與法國的開源AI初創企業Mistral AI建立深度合作關系;3月,微軟與Inflection AI達成了技術授權協議。此外還有一些比較經典的并購案例,比如2021年,微軟以19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人工智能公司Nuance,以此在醫療保健垂直領域的影響力。
到了2023年,納德拉更是直接公開表示,微軟渴望成為AI生態系統的重要力量。
回到騰訊來看,會發現同樣是全球科技領軍公司,騰訊與微軟的刷新決策有許多類似之處。
以游戲為例,《黑神話:悟空》和它背后的游戲科學,顯然也不是騰訊游戲戰略投資中的唯一一個。
近日外媒PCGamer就總結出了騰訊投資的代表性游戲公司以及持股比例。按照其總結,騰訊光在海外的游戲投資就已經超過了300項,其中包括100%持股的拳頭游戲以及同樣是5%持股、在今年巴黎奧運會上收獲致敬的《刺客信條》母公司育碧。除此之外,騰訊同時還投資了動視暴雪、藍洞公司等一批知名游戲公司。
也就是說,《黑神話:悟空》可能只是騰訊從自研游戲創新到游戲生態創新收獲的開始,從公司戰略的視角看,屬于騰訊的“刷新”進度條,已經正在加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