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看完有半個月了,但實在不知道怎么下手……只能說唯一的收獲就真的認識一大串的書名以及一堆人名,比如王夫之、胡承諾、徐乾、楊慎等等。
所以我想這書如果不是研究歷史的人,普通讀者還真未必需要閱讀,太專業了。
這本書是日本學者內藤湖南的講義筆記集結。他對中國史學發展有著整體脈絡的把握,提出了唐宋變革的觀點。
在這本書里,有五個重要的收獲。
第一,《史記》的出現奠定了史書的體例形式——正傳體。而類似左傳的編年體在之后為史官繼承。但究竟是用正傳體還是編年體,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偏向。總體來說作者認為司馬遷采用的正傳體沒有得到完整的傳承,主要問題在史料的處理上。后世此類著作從文采和史料上都沒能超越《史記》。
第二,史學原本是家學,史官是世襲官職,到了后世則擺脫了家族性質,尤其唐代以后轉向了政權官方。作者認為這樣的編纂活動喪失了統一性和價值中立,成為天子的代言。這樣的后果就是史料的正確性受到影響。
第三,《資治通鑒》是對編年體的興盛,它引起了一批文人對它進行注解活動。作者對它最稱道的是仔細辨別史料,確保了一定的正確性。
可以說,《史記》、《資治通鑒》對中國史學是有重要影響的。前者是史官對歷史的記錄,后者是對帝王的勸諫,都代表了歷史記錄的高成就。
第四,每個朝代時期對歷史記錄受到不同學風的影響。比如明代就有求全的風氣。作者確實詳細說了每個朝代的變化,但閱讀的基礎必須對當時學風有了解。
第五,到了明清時期,應該是史學最完備的時候。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學派,每一個學派歷史的觀點都有所不同,其史學活動也就不同。如浙東學派注重理論性和綜合性,浙西學派單純地進行校訂。
第六,明清時期,不同人物對歷史觀點的介紹,基本是最后幾章的重點。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成熟的時期。
第七,一些地理志、百姓生活的記錄、金石學也歸屬于史學,
總體來說這本書信息量很大,需要很大的知識儲備去理解。
所以說不專門研究歷史,可能真不需要讀。
【文/云玖弋】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