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ngins
白名單、517政策…
房地產利好政策一個接一個,但是當前房地產行業現狀卻:
每況愈下!
即有行業老大哥萬科在年內已完成融資近千億的背景下依然逃不過被強制執行的命運,從而跟萬達一樣,一邊以史無前例的頻率融資一邊:
賣賣賣!
也有頂奢酒店代表天津麗思卡爾酒店流落到被拍賣,但是:
無人問津的尷尬!
隨著二手房市持續承壓及法拍房持續爆表,此次在疫情期間救經濟于水火的規模經營貸將在2024年開始大量到期,而這一規模將遠超恒大的負債規模:
約10萬億,是恒大2.4萬億負債的4倍之多!
更有部分市場傳言稱,這個大雷主要集中在以住房業務見長的某大行!
10萬億大雷是真的么?這個大行又是誰?
01 10萬億大雷即將引爆?
近期,市面上開始不斷有消息爆出近10萬億規模的經營貸即將被擊穿的消息。
這10萬億數字到底是如何而來?
據康哥了解,消息源最早源于ZGFY這個自媒體對經營貸這一客觀數字的推斷:
截止至2023年底,全國商業銀行經營貸余額高達22.15萬億,而在2020年末這個數字僅為11.54萬億。
于是乎,有部分自媒體就推斷,按三年期經營貸來測算,這差額增量的超10萬億部分將于今年2024年集中到期,因此推斷說10萬億這個大雷。
在康哥看來,這個10萬億數字不能說十分準確:
1、增量部分是三年累計新增,有部分可能是2022年或2023年新增的,所以貿然直接取值是會有夸大嫌疑;
2、雖然沒有10萬億這么夸張,但是顯然這是一個確定比肩恒大2萬億負債的大雷,甚至疊加核心抵押物住房在當前這個行情下估值重塑造成的沖擊波,很可能今年未暴的雷明年也會暴。
02 某大行究竟是誰?
市場多方傳聞中該部分大雷主要涉及某大行,對于這類傳聞康哥是向來不信的,畢竟論抗風險能力,某大行的實力也是遙遙領先市場平均水平。
那究竟謠言是從何而來?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來源:視頻號搜索欄
從查詢來看,大部分信息來自自媒體,內容均指向:
該行個人經營貸業務全面收緊!
至于收緊的原因,則五花八門,作為浸淫金融行業多年的康哥看來,又多了一些可信度,畢竟:只有當銀行某一產品違約比重觸及警戒線的時候,銀行們才會心照不宣的:
外松內緊!
而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重視的預警信號…
03 經營貸大雷如何形成?
所謂經營貸,即提供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貸款,用于解決企業經營中的資金需求。
2020年疫情時,各地為了恢復經濟紛紛開啟放水之路,而放水的主體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銀行們:
五大行+股份制銀行+…
這其中,天然具有低負債成本的四大國有銀行就成了最大的業務量承接者:
1、建設銀行三年期的年化利率是3.9%;
2、農業銀行一年期以上的產品是3.5%;
3、中國銀行一年期以上的產品是3.6%;
4、工商銀行三年期的產品貸款利率是3.3%;
對比之下,彼時的中國房地產行業行業正迎來最后的瘋狂時刻,為了落實“房住不炒”的理念,伴隨著N多房地產限制政策出臺的背景,住房借款的按揭利率也達到瘋狂:
達到5%以上,部分熱點城市甚至超過6%!
經營貸的持續走低、住房借款的按揭利率持續飆升,而經營貸與住房借款涉及的擔保底層資產又都是住房,加上各地因疫情原因開啟的貼息背景下:
按揭貸款轉經營貸便橫空出世!
以彼時深圳100萬/30年期的借款為例:經營貸按3.5%、按揭貸款5.4%,兩者利息總額相差:
20萬!
妥妥省出了一輛小米SU7!而對于動輒高房價的一、二線房子來說,貸款幾百萬乃是再正常不過,如果貸款金額超過500萬,則直接節省的利息就超百萬!
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在動輒節省幾十萬乃至百萬利息的動力下,這超10萬億的經營貸規模被悄然形成了!
04 寫在最后
一輪始自恒大的房地產行業流動性危機,原來大家以為的是:
定點爆破。
現在回過頭來一看,原來是:
接近全軍覆滅。
而這多米諾骨牌能否停下?何時停下?目前來看尚未有明顯跡象。。但是如何防止一個更大的雷被引爆,這無疑值得所有人:
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