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回國定居,粟裕大將的侄子粟剛兵知道這事后,熱情邀請她吃一頓飯。
原本,粟剛兵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因為張靈甫當年就被粟裕打敗并死亡的,兩家人有“膈應”。
不曾想,王玉齡很爽快地答應了。
飯局上,王玉齡說了一句很智慧的話,令粟剛兵肅然起敬。
她說了什么?
回國定居時,王玉齡已77歲,距離張靈甫之死,過去近60年。
面對粟裕的親人粟剛兵,王玉齡并沒有太多的情緒變化,只是淡淡地對他說:“過去的事,早就過去了,戰死沙場是軍人的宿命,我理解靈甫的選擇!”
聽完,粟剛兵對她由衷欽佩。
王玉齡不僅放下了過去,對粟家沒有敵意、隔閡,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愛國人士。
1947年5月,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粟裕打敗,隨即戰死。有的說是被打死,有的說是自殺,有的又說是死于流彈……
無論怎樣,聽到這個噩耗時,王玉齡整個人都繃不住了,淚流滿面,幾度昏厥。
兩年前,她嫁給張靈甫。那時,他42歲,她17歲。
就在兩個月前,他們的兒子張道宇才出生,他為此高興不已,在信里迫不及待地表示:想要早點見到兒子。
而今,他就這么走了,孩子沒了父親,19歲的她成了寡婦,將來孤兒寡母怎么辦?
王玉齡絕望至極,一度也想跟著張靈甫走算了,可想到老母親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只能堅持下來,走一天看一天。
她暗暗發誓,至少在母親走之前和孩子成年之前,她絕不能死。
1948年,王玉齡帶著母親、兒子一同跟著國民黨來到臺灣,在臺北定居下來。
剛開始時,蔣介石以張靈甫為標桿,對王玉齡一家還算可以,后來就不管不顧了。
帶來的積蓄和領到的獎賞全花完后,為了不讓孩子與母親餓肚子,王玉齡只能跟很多人一樣,去跟相關部門領每天要吃的。
1953年,王玉齡來到美國學習。她早上和晚上去打零工,中午和下午全用來聽課,艱難地熬了4年。
畢業后,她找了一份工作,接著把家人也都接了過去。后來,她被美國一家航空公司聘用,一干就是二十幾年。
在她含辛茹苦的撫養下,張道宇成功長大成人,后來娶妻生子,成了著名的企業家、慈善家,經常去慰問抗戰老兵。
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王玉齡激動不已。她不知道的是,周總理早就默默關注她一家人了。
通過友人,周總理給王玉齡發去邀請,希望她能回祖國看看。收到消息時,她一臉的震驚和不可置信。
不久后,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黃華又給王玉齡發去一封信,還是周總理寫給她的,內容依然是歡迎她回來。
她激動不已,踏上了回國之路。
在北京,她受到了周總理的熱情接待。
1976年,周總理離開人世,她痛哭一場。在丈夫張靈甫去世后,她還沒有像這樣哭過。
80年代,她積極為祖國打官司,從日本人手上奪回了兩座中國在日本的大廈的產權,親手將其交給國務院。
有人問她:“為什么不交給臺灣呢?”
她說:“這是非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021年,她在上海離世,享年9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