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中,被冠以“名將”稱號的將領可以說是多如牛毛。在這些人中,有一些是濫竽充數之流,比如命喪孟良崮的張靈甫,又比如被網友們戲稱為“延安戰神”的胡宗南。但是,也有一些將領則是確確實實有非常真才實學,比如在抗日戰爭期間斃敵最多的將領薛岳,在國際戰場上以寡救眾的孫立人。
然而,要說在解放戰爭中,令我軍難以對付的國民黨將領,那就屈指可數了。
俗話說得好,只有名將才能襯托名將。想要證明一位將領的實力有多強,只有搬出公認的名將來才能令人信服。比如說三國時期的關羽,他之所以能被稱為名將,是因為他誅顏良斬文丑、擒龐德降于禁,他的這些手下敗將都是當時世人所公認的名將,那他自然也是名將。
在我軍陣中,被世人所公認的名將也不在少數,其中粟裕大將更是威名在外、戰功赫赫。
但是,解放戰爭時,粟裕曾與一位國民黨將領對陣多次,勝率卻不足五成。
能令粟裕如此頭疼的人,正是被蔣介石稱為“常勝將軍”的胡璉。
說起胡璉與粟裕的第一次交手,還要追溯到1946年11月。
彼時,距離粟裕獲得蘇中七戰七捷剛剛過去3個月。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又派出胡璉的整編十一師和戴之奇的整編六十九師向蘇北解放區進攻。
在戰事之初,胡璉和戴之奇一路勢如破竹,粟裕則指揮部隊一路佯退,誘敵深入。12月13日,胡璉和戴之奇所部進攻新安鎮、沐陽。但是戴之奇一味冒進,與胡璉所部越拉越遠。粟裕看準了這一機會,迅速派出部隊將戴之奇與胡璉分割,之后將其包圍。
胡璉見狀趕緊去救,但是始終無法攻破華野的防線,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戴之奇所部被全殲。這一戰,由粟裕獲勝。
在粟裕全殲了戴之奇所部后,他又轉而進攻胡璉所部。胡璉見勢不妙,一路率部退回至曹家集、宿遷等地。粟裕本想趁勢拿下胡璉,但是胡璉率部死守不退。粟裕久攻不下,人困馬乏,胡璉趁勢反攻,擊退粟裕。這一戰,由胡璉獲勝。
1947年5月,胡璉又奉命率部進攻山東解放區,結果被粟裕包圍在新泰地區。不過,胡璉面對華野包圍,并沒有束手就擒,而是死守待援,最后等到了國民黨第三兵團的支援。粟裕見敵援已到,只好指揮部隊撤退。這一戰,二人打平。
同年7月,粟裕攜孟良崮戰役大勝的余威進攻南麻,胡璉則指揮整編十一師死守。
結果,粟裕強攻三天三夜,損失慘重,只能撤退。胡璉也因為此戰被蔣介石授予了“一等寶鼎勛章”。這一戰,胡璉獲勝。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拉開大幕。胡璉在這場大戰中亦有過一次跟粟裕的交手。在雙堆集圍殲戰中,胡璉奉蔣介石的命令,從南京飛抵雙堆集坐鎮指揮。但是,面對中野、華野的聯手圍攻,胡璉毫無招架之力。最終,第十二兵團被我軍全殲,胡璉雖逃出升天,但也身負重傷。這一戰,粟裕勝。
1949年10月,彼時的解放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胡璉奉命在金門阻擊解放軍的登陸。而這場戰役的結局大家也都一清二楚,華野9000余人在金門全軍覆沒。這一戰,胡璉勝。
縱觀整個解放戰爭,粟裕與胡璉交戰六次,兩勝一平三負,勝率不足五成。
而除了與粟裕的交手外,胡璉也曾跟劉伯承元帥有過多次交手,特別是在大別山地區的作戰中,胡璉在面對劉鄧大軍時,未曾失利。有一次,他更是包圍了劉鄧大軍的指揮機關,好在戴潤生的1縱2旅死戰十個多小時,掩護首長們殺出重圍,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胡璉能在面對粟裕和劉伯承時打出如此戰績,毫無疑問是國民黨軍中,我軍最難對付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