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媽說讓我去華科對面的永輝超市買東西,說超市要關門了現在做活動折扣很大,我還以為跟葉麻店的中百一樣閉店整改,去看了才知道是真正的閉店停業。
據悉,永輝超市泛悅城店將于9月1日起停止營業,至于為啥停業并未給出具體原因。同樣9月1日閉店的還有光谷大學園那邊的百尚購物超市,而這家店去年才入駐,開業不到一年就停業確實讓人唏噓。
其實這不是光谷第一家閉店的超市,光谷廣場的家樂福、悅活里,還有魯巷廣場負一樓的超市都在近幾年紛紛閉店。
不僅僅只有光谷,武漢其他一些地方也有一些超市閉店或者宣布即將閉店,比如江夏的武商超市、漢陽的武商超市紅光店,以及古田的永旺超市和盤龍城的麥德龍。
不過,其他地方超市閉店可以說是人少、經濟不好,經營不善所以閉店,但是光谷經濟這么好,人又這么多,特別是大學生人數那么多消費能力也強,但為什么就撐不起幾家超市呢?
網購盛行,實體店客流差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網購發達,實體店受得沖擊。
在以前網購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倉儲型超市很受歡迎,因為品類多,品牌也多,琳瑯滿目的商品,滿足大眾日常生活的購物需求。
隨著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購物平臺的興起,人們逐漸養成了網購的習慣,大到家具電器,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很多人都喜歡去網上購物,去超市的頻次變少了。
因為與超市相比,網上的品類更多、價格也相對便宜,大家自然會選擇去網上購買而很少去超市。
雖然說大學生喜歡逛街購物,但是大學生更愛網購啊!與其坐幾站車去超市大包小包拎回宿舍,直接去宿舍樓下驛站取快遞顯得更輕松。
而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等購物形式的興起,很多不會網購的老年人也會在主播的引導下學會點擊小黃車購物,使得去實體超市的消費群體就更加少了。
而光谷本身年輕人就多,老年人比例比較少,平時年輕人上班沒時間去超市購物都選擇網購了,現在老年人也學著在抖音和快手等直播平臺上購物而放棄去超市,實體超市客流量越來越少開不下去也是必然趨勢。
服務質量差,缺乏核心競爭力
除了受到電商沖擊以外,超市開啟閉店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服務質量差,缺乏核心競爭力。
因為就算網購再怎么發達,但畢竟不像超市那樣可以拿到實物直接購買,人們還是會因為害怕買到假貨、害怕品質差退貨等原因選擇去超市購物或者其他實體店購物。
而如果超市做好品控、服務,甚至在價格上再做些優惠,或者是做一些會員積分激勵促進再次購買,肯定還是能吸引一些消費者的,甚至留存一批忠實的消費者。
比如胖東來,就在互聯網電商的沖擊下,硬是靠服務以及獨特的管理模式,殺出了一條血路。
而中百在深刻學習胖東來后對部分門店進行調改,其中位于葉麻店的中百倉儲關山店調改后重新開店一個月,實現來客數同比增長110%,銷售收入增長148%。
可見只要優化服務和經營理方式,做好品質,還是能吸引不少消費者的。
然而武漢大部分的超市服務并不是特別好,有些超市不僅商品貴,收銀人員還拽得很,并沒有給消費者很好的購物體驗。以至于有網友說要不是單位發了超市購物卡,他才不會去超市消費。
品類比不了電商購物平臺,價格又貴,服務態度還不好,真的很難吸引顧客,客流不佳閉店也是遲早的事。
最后想說,在互聯網電商的沖擊下,實體店的客流會越來越少,如果不改善服務、提升消費中的購物體驗,以后閉店的超市只會越來越多,光靠購物卡也不見得能養活那么多超市。
希望各大超市的管理者能夠切實的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