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上一張截圖,是紅頭文件,一年級班委會。
這個文頭不規范,規范的樣式應該是“一年級班委會文件”,少了倆字。盡管如此,我們也得當作文件看待,因為有文號,有簽發人,看起來很正規的。
這是一紙任免文件,《一年級班委會關于某某某等八位同學職務任免的通知》:
經班委會2024年8月31日常務會議通過,決定任命云云。聽聽,這個班委會還有常務委員會呢。
各位官職是這樣的:常委、班長為正班級;常委、常務副班長為副班級,常委、組織委員為正組級,常委、紀委委員為正組級;另外還有宣傳委員、學習委員、勞動委員,都是正組級。
感覺老師還得下一份任命文件,因為既然有紀委委員,那么一定有紀委存在,不知道老師發了文件沒有,如果沒發,請盡快補上。
另外,既然是八個同學職務任免的通知,這里已經任命了七個了,那么第八個應該是被免職的吧?仔細一想似乎又不是,因為這里明顯少了一個文體委員。
那么這公文題目應該改為:關于某某某等八位同學任職的通知。
現在免誰的職務誰都不高興,家長更是眼巴巴看著呢,別提“免”字,以免小心臟受不了。
2
說完了這件不成體統的事,再說一件高山仰止的事。
1945年,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出任行政院秘書長。
北大清華南開不是組成了西南聯大嗎,聯大校長不是張伯苓嗎?是的,但是北大校長的職務還在,因為大家心里都清楚,早晚我們要北歸的,北大還在,北大永遠會在。
到了1945年,有些眼光的人都看出日本鬼子蹦跶不了幾天了,于是從春天開始,各高校紛紛謀劃北歸的事。就在這時,蔣夢麟被行政院長宋子文拉去當了秘書長。
北大歷史系兩位教授,鄭天挺和傅斯年勃然大怒,他倆大罵蔣夢麟是個官迷。
這位蔣夢麟可是個厲害人物,1920年以后,蔡元培校長動不動就辭職,有時候又長期出國,校長幾次由蔣夢麟代理,1930年更是正式出任北大校長,前后執掌北大二十年。北大中興,蔣夢麟居功至偉。
還有一個細節,早在1928年,蔣夢麟就擔任了教育部長。北大人認為,以蔣夢麟前教育部長的身份,德高望重的北大校長已60高齡,屈尊給宋子文當個僚屬,真是掉價掉人格。
鄭天挺說:“果有此事,未免辱人太甚,不惟蔣夢麟個人之恥,抑亦北大之恥”。
傅斯年脾氣最火爆,他找蔣夢麟大吵了一架。要知道,他可是蔣夢麟學生輩的。
蔣夢麟一宿沒睡,第二天專程找到傅斯年,你是對的,我錯啦!我道歉!
事已至此,他這個官還得做,但只道歉是不行的,教授們認為,既然你當了官,你不能再當北大校長!
這回一大群教授圍上來,蔣校長,你得辭職。
為啥呢,因為正是在蔣夢麟任教育部長期間,制定了一個《大學組織法》,這可是真的文件,不是一年級班委會文件。這個“組織法”規定,大學校長一律不得由官員兼任。要當官,別當校長;換句話說,大學中學小學校長,不是官!
蔣夢麟很痛快,這事我認,我主動提交辭呈。
3
一個“官”,可以拆分好幾個內涵來。
第一個,進入政府行政序列的人員。除了公務員,其他的都不是真正的“官”。
第二個,整個社會層級,掌握權力的人。企業、醫院、學校、研究院,層級遍布。校長管老師,校長不是官是啥?分明就是官;北大多厲害,校長掌握多少資源,分明是個大官。其實他們并不是官。
各個國家,都免不了這種層級的存在,你看日本的偵探小說,經常寫企業小職員滿滿的怨氣;東野圭吾,動輒拿學校當罪惡的策源地。
第三個,官本位的思想。官本位思想,助長了全社會彌漫著“官氣”。于是本來不是個官,也成了官。而蔣夢麟校長,誰也沒拿他當個官,盡管北大校長是政府任命的,但是教授能一擁而上,你辭職。
這個學校的學生,肯定不存在什么層級,他們只是彌漫著官氣。
有朋友可能會說,這種東西不必當真,可是要看到,如果是大學的文件呢?大學的學生會主席,學生會文體部長,這些資歷,正經是求職敲門磚。
應該承認,從小到大,孩子們耳濡目染,就是全社會的官本位,如今堂而皇之進入校園,決不是看著可笑這么簡單。
看來這個班級的班主任,組建了強有力的小班子。不過我要提醒他,千萬不能大撒把。小心班長副班長串通一氣,這八個人如果做點壞事,比如霸凌某個同學,比如搞個小團伙,那可是輕而易舉。要注意分而治之,最好賦予幾個密折專奏之權,讓他們互相打小報告,互相掣肘牽制,如此可以高枕無憂矣。
吼吼,如此一來,這還是學校嗎?這是《雍正王朝》加《甄嬛傳》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