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昨天的文章寫在星球里,相對比較直白,應該都看懂了。
看問題,要看全,不能只看跟我有什么關系。
如果大家都是這個想法,那么間接稅、隱蔽稅、結構化的剝削,就永遠會壓在頭上解決不了。
今天,廣州,有個35歲的大一新生,來華師報到。
以下是正文。
這哥們叫唐尚珺,是高考屆的一個奇葩。
一般人考一次,就像脫了一層皮,這哥們考了16次,從19歲一直考到35歲,終于上岸了。
2014年,電視臺拍了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本來叫《高八》。
結果因為播出在2016年,他還在高考,改成了《高十》。
至于為什么復習這么多次呢?
眾所周知,少年派有兩個版本的故事,唐尚珺的故事也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唐尚珺第一次復讀以后,去了南寧一所專科學校,但他不想去,他一直想去清華,所以一直復讀。
從一個高考372分的野路子,一直到最高625分,中國政法大學。
另一個版本是,因為家里窮,感覺讀了書也沒有什么出路,而靠高考復讀,和學校簽訂協議,可以直接拿6位數。
如果真考上清華北大,還有一次性獎勵近百萬。
萬叔復盤了一下大概的歷程。
可能介于二者之間。
首先,唐尚珺家里確實窮。
父親走得早,母親也沒有退休金,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讀書對他而言,性價比可能真不如直接打工或者復讀高。
作為一個農村娃,想要鯉魚跳龍門,可以理解。
畢竟俞敏洪也復讀過,才“偏科”考上北大。
但當他的分數超過一本線以后,面臨的抉擇就不同了。
一方面,高考一下,就能獲得數十萬元的“工資”。
另一方面,普通大學生畢業3500滿地都是。
所以他做了個最取巧的決定——做高考專業戶。
每年只要上2天班,就能月入過萬。
按工作來算,僅次于每年只要上一天班的圣誕老人。
再到后來,可能真的發現自己沒有別的本事,就一直這么混下去了。
為什么今天要聊這個呢?
因為人的發展,是階梯狀,不是線性的。
在什么年齡,做什么事,節奏感,很重要。
創始人筆記講階級躍遷,核心是什么?
就是把上一個階段的成績,當成下一個階段的入場券和燃料。
跟你講的工具價值、結構價值、資源價值,就是不同的層級。
讀書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初中、高中不是你的終點。
但工作以后,很多人就迷糊了。
30多歲40歲還在基層崗位,干日常工作的。
這樣的人,大把。
只要工資收入還過得去,能有時間休息照xiu顧xi家tou庭lan。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人還覺得這樣的工作挺好。
說性價比高。
其實,性價比最高的工作,是拿到合理報酬的同時,還能為你的躍遷,積攢資源、能力和機會的。
再說一遍。
是拿到合理報酬的同時,還能為你的躍遷,積攢資源、能力和機會的。
這樣的工作當然很累,除了干日常工作以外,還有各種專項的、非常規的工作要干。
經常晚上要加班,要學習新東西。
但上坡路,肯定是累的啊。
下坡路才輕松,不是么?
中年人的墮落,是從放棄自我學習開始的。
從經濟角度來說,唐尚珺大學畢業40歲了,可能不一定還能找到比高考專業戶更好的工作。
但為什么大家都覺得,讀書才對?
人就是應該有上進心,求發展。
比如歷史上,每次打仗,朝廷都有主戰派、主和派。
萬叔從少年起,就一直覺得,自己會站在主戰派這邊。
可能實力不足,可能戰術上要重視,但起碼你得敢打。
你不怕贏,你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陷入一個溫吞的,看起來還不錯,實際上是以斷送發展為代價的和平里,有個屁用。
西游記的前半部分,不也是講的一個抗爭的故事嘛。
萬叔剛開始自己做咨詢的時候,有原來的朋友,看見萬叔沒有項目,介紹同行的項目,讓萬叔去當項目經理。
邏輯是,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萬叔拒絕了。
既然決定要搭建更大的商業框架,就不會再回到原來的老路上。
哪怕沒有活干,也把時間精力花在積累上。
而不是過早的為了回報。
搭體系,把賺錢作為體系運轉的結果,而不是目標。
所以,既然都是公眾號的讀者,不想做游客。
那就要敢于突破舒適圈,敢于擁抱商業,擁抱更高級的結構。
今天這個,就是個反面例子。
萬叔立個FLAG,大概率,他讀不完4年。
畢竟上了16年的班,突然停工進校園,出來面對另一種人生。
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
萬叔研究了幾百家上市公司,厲害的企業家,沒有一個是慫的。
沒有不怕死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暴富和躍遷,就只能出現在夢里。
或者手機殼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