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AI賦能醫療服務正在迎來蓬勃發展期。
前段時間,西南地區首個“AI門診預問診”系統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投用的消息,一度被刷屏。
“預問診”系統并非新產物,但有“AI加持”的智能預問診系統優勢更加突出。傳統的“預問診”只能單一的提供文本選項供患者勾選,而AI門診預問診搭載了多模態的大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內核。
簡而言之,與患者的溝通方式從選擇題變成了對話框,可與患者進行自然、流暢地對話,從而實現預問診的精準度實現再提升。并且,患者和AI門診預問診系統的對話方式不僅限于文字,包括部分方言在內的語音或者是圖片都能識別,能多元化地滿足患者操作需求。
最后,系統將依據得到的對話答案智能化綜合整理出病史相關基礎資料,同步至門診醫生工作站作引用參考。由“解綁”基礎工作釋放出來的時間成本,可用于醫生和患者更深層次的溝通,雙方獲益。
AI入局醫療服務領域多年,一步步推動了智慧化醫院建設進程,且已逐步下沉至基層醫療機構。前不久,涼山州甘洛縣人民醫院也陸續引進了AI輔助診斷系統,現目前醫院放射科和心內科的AI診斷功能主要用于肺結節、兒童骨齡和心電圖檢查。下一步,該醫院將持續推進智慧化建設,讓AI診斷覆蓋醫院內更多領域,通過智慧醫療服務,讓更多的基層患者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AI技術與醫生診斷的有效結合,優勢互補,讓診斷更快、更精準。而此次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AI預問診系統的投用,不僅標志著西南地區智慧醫療掀開新篇章,也是AI在醫療服務體系支持與重塑、優質資源擴容和分配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的體現之一。并且,其潛力上限一直在被刷新。
支付寶“AI健康管家”:打破單一性
9月5日,支付寶在“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發布了AI應用新產品“AI健康管家”。
據介紹,“AI健康管家”是支付寶在自研多模態醫療大模型基礎上,推出尋醫、問藥、報告解讀、醫保政策解讀等30多項功能和智能體應用,所有應用都是為解決大眾實實在在的醫療健康問題而生。其能夠圍繞用戶就醫時診前、診中、診后的所有流程和非就醫場景的泛健康問題,提供一系列智能化、個性化的應用體驗。
面向醫療及泛健康行業,支付寶還宣布開放專業智能體協作生態,支持醫療大模型免費調用,并開放配套算力解決方案,將攜手醫療機構開發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智能體方案。
醫生智能體通過學習大量醫學數據和案例,可以模擬醫生行為,提供輔助性醫療建議,像醫生的AI助手,能滿足患者信息咨詢、慢病管理、報告解讀等需求,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同時,也緩解了醫療資源擠兌。目前,浙江衛生健康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專科等超20家專業醫療機構、專科、醫生智能體首批入駐“AI健康管家”。
另外,支付寶還計劃投入超過1億元專項資金資源,助力醫療機構開發創新健康智能體方案,探索AI在醫療場景中的更多可能性。
AI醫療新風向:從單點突破到一站式服務
隨著AI在醫療服務領域的滲透逐步加深、技術持續迭代,業內已涌現出一大批AI結合醫療服務的產品。它們有諸多共同點:主要在單個或多個服務環節發揮作用,或主要在某一家醫療機構內服務,或圍繞某個單病種管理進行AI賦能;以問答形式提供服務,給予建議或引導。
比如,8月下旬美年大健康宣布推出的健康管理AI機器人——“健康小美”,與支付寶同一天發布,騰訊云與華潤三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三舅健康管家”智能體。
三款應用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功能上的重疊,但差別也十分明顯。美年大健康推出的“健康小美”主要是為該企業主要發展業務體檢而服務,未來也將逐步推廣應用至其全國所有體檢中心。“三舅健康管家”智能體的定位是基于騰訊醫療大模型、云計算等新技術搭建的AI智能助手,致力于向用戶提供溫暖、關懷、便捷與高效的健康服務。而支付寶的“AI健康管家”就好比一個管家團隊,需要誰就喚醒誰來服務。
與當下主流的AI+醫療服務產品相比,支付寶“AI健康管家”特點顯著,應用場景更加廣闊,也能折射出支付寶的市場野心。
首先是“一站式”服務,由于背靠支付寶平臺,“AI健康管家”針對用戶具體需求,鏈接全國3600家公立醫院及各地的衛生系統,廣泛整合平臺所連接的龐大服務資源,而非某一家醫院的AI服務功能。
其次是全流程,整合了從線上預約掛號、線下就診陪診、診后醫保報銷等的全流程服務,而非只作用于個別環節。診前,針對用戶最剛需的找醫生、掛號服務,它可根據病癥描述、目標科室等從超90萬醫生中做精準推薦,并連接問診及掛號服務。就診時,它能調起相應的醫院智能體,為用戶提供診前、診中、診后的數十項陪診服務,讓 AI“跑腿”導航科室、提醒叫號。做完檢查后,化驗結果、體檢報告、專科多報告,AI也能進行解讀,并為患者生成重點,提醒人們“對癥復診”。
最后,“AI健康管家”不是一款單純的問答產品,它做到了問答即服務。醫保異地就醫如何用?醫保怎么給家人用?這些政策疑問,“AI健康管家”依托超6億醫保用戶服務和知識沉淀,也能給出專業解答;甚至在部分地區,用戶提出醫保報銷、醫保查詢等基礎需求時,AI還可直接辦理。
結合行業格局來看,支付寶此舉無疑于展現出了AI+醫療服務的新風向。不過,拋開成果看過程,這背后也是長達十年的布局。
AI賦能醫療科技革新
如今在醫療服務領域,只要談及科技革新就繞不開AI。
客觀來講,我國AI+醫療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但起點并不低,且發展速度迅速。如今,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已實現重要突破,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細分技術更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快速迭代升級的背后,離不開國家層面的大力推動。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推進AI應用發展,先后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大力鼓勵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衛生健康行業的應用發展,有力促進了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在我國的生根發芽和茁壯成長。
當前,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相對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在政策支持下,快速發展的醫學人工智能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改變著傳統的疾病預防、檢測、治療等模式,加速了我國衛生健康行業的能力躍遷。
總體來說,AI正在以服務流程、專科專病等為維度,逐步擴大對醫療服務的覆蓋。不過在AI賦能醫療行業過程中,有些問題也是無法忽視的。
例如,目前人工智能在數據集、模型效果評估等方面缺少統一權威的標準規范,存在重復建設、數據及應用復用難的現象,部分人工智能應用效果存在夸大宣傳的情況。其次,人工智能相關監管制度與法律尚不完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產生醫療糾紛的責任界定困難。第三,數據安全風險也比較突出,業務需求方大多與商業公司合作,存在數據泄漏的風險;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軟件、工具、算法模型大多來源于國外,存在安全風險等。
不過無論如何,AI+醫療不可阻擋之勢已經到來,當前醫療服務正在經歷一場“以患者為中心”的變革,各個醫院也從多維度探索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全流程。反之,AI+醫療在為患者提供有效便利的同時,也做到了為醫務人員“減負”。而未來,它必將深刻影響并改變醫療行業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