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與注意力,學習最基礎的能力。
孩子記性好,專注力一流,學習不會差到哪里去,長大后也能大展宏圖,親手描繪自己的幸福人生。
相信大家也知道這兩項能力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幫助孩子提高。
可是你知道嗎,日常的一些行為和壞習慣,會慢慢偷走孩子的“腦力值”,降低孩子的記憶力與注意力。
美媽這次就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幫大家捋一捋。
1. 睡太晚,或入睡時間不規律
情緒對記憶力和專注程度,有著深刻的影響。
睡眠最初的90分鐘,是睡眠全過程中最深度的睡眠。記憶固定、生長激素的分泌,替換大腦中的廢棄物、調節激素平衡這些工作大部分都在這段時間進行。
如果晚上睡覺時間不固定,比如前天9點半睡,昨天10點睡,明天又10點半睡,那就很難保證這90分鐘的高質量睡眠。
記憶分為輸入、儲存和提取3個層面。
睡不好,大腦就無法清楚地把當天所學到的東西進行分類整理,并儲存到記憶庫中去。
雜亂無章的知識(信息)散落在大腦各處,當你某個瞬間想要提取某個信息,就很難提取出來。
為什么有時候,突然想起一點什么,但又怎么也想不起是什么呢?就是因為記憶模糊,不連貫,提取不出來。
睡不好,體內的激素平衡還會遭到破壞,比如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不足,讓孩子變得煩躁易怒,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
而飽飽睡一覺,孩子就可以集中精力學習,冷靜地思考,激情澎湃地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保持高效表現。
為此,每天盡量讓孩子都在同一時間睡覺,同一時間起床,幫他建立良好的生物鐘。
2.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有些候,手機和平板充當了保姆的角色,它可以讓寶寶在地鐵、飯館等公共場所安靜下來。
里面的教育應用程序,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方便,但是小朋友的自制力非常有限,讓他隨心所欲地玩電子品,卻會一點一點地蠶食孩子的大腦,偷走他們的記憶力與注意力。
大腦皮質是大腦的“硬盤”,負責保存長期記憶。而海馬體(保存短期記憶)呢,是關卡檢查員,只有被它判定為“(對生存)不可或缺”的信息,才有資格存到“硬盤”里去。
如果孩子不停地玩手機,新信息不斷地進入大腦,海馬體就沒有時間去組織、判斷和記憶信息,造成“大擁堵”。
帶來結果就是,做事丟三落四,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情緒越來越暴躁,記憶力和專注力越來越差。
所以,在嚴格控制孩子的屏幕時間,盡量不給2歲以下的寶寶使用電子產品,小朋友每天的屏幕時間要低于1小時。
另外,記得每天留出一些空白時間,讓孩子休息、午睡,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就靜靜地對著大樹、天空、河面發呆,放空思維,好讓大腦進入DMN(默認模式網絡),高效地整理信息。
3.不會釋放壓力
海馬體是大腦的記憶工廠,它就像一個風一吹就會倒下的弱女子,一旦經受過多的壓力,它就會慢慢變小,導致的結果就是記憶力不斷下降。
另外,孩子在受到過多壓力時,會大量分泌皮質醇,因而變得緊張、易怒,難以冷靜思考。同時,還會減少多巴胺與血清素的分泌,讓孩子變得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以為孩子小,沒什么壓力。其實孩子們的壓力一點兒也不比成年人小。
剛出生的小寶寶,會因為養育不當帶來的不安全感,感到緊張和不安。
在幼兒時期,孩子可能會因成長過程中身心的變化,家長的言語暴力,以及進入幼兒園、升年級等生活環境的變化而感到焦慮。
哪怕在和爸爸媽媽的日常互動中,當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也能感受到無形的壓力。
所以,在養育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疏導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壓力,同時多想孩子的優點,少想他的缺點,每周留出一些“懶散”的時間,讓他在某一段時間里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當孩子有能量、有生命力了,腦力就慢慢回來了,記憶力與注意力都節節攀升,取得好成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