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鏡哥。
該說不說,怎么也想不到,昨天一篇文章審核了20個小時,沒過。
原因無法是昨天全民關注的那個話題。
算了不說它了。
近日,網易財經智庫《光遠觀察》節目中,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稱:
- 現在調休太過頻繁了,一個月竟然有五次,太不尋常,嚴重了擾亂社會資源平衡,調休也加劇了假期擁堵。
- 中秋節本應該是團圓夜,調休卻使人難以歸家,這違背傳統。
- 建議至少保證中秋節當天及次日休假,這才顯的對傳統的尊重與順應民意。
馬光遠針對調休的吐槽,一時間上了網絡熱搜,因無數網友關注和討論,甚至有網友看了節目后直呼:真專家,蓋廟!
馬光遠在節目中直言,調休現在匪夷所思,還不放棄,一直堅持,并表示此次調休特別極端。
為什么極端,馬光遠在節目中說得很清楚,一是調了5次休,記不記得住哪天上班都是個問題。二是中秋本是闔家團圓的節日,結果調休導致很多在外工作的人不得不中秋節當天離家遠行。
是啊,對于馬光遠先生的吐槽,鏡哥我是豎100個大拇哥都嫌少,為啥呢?
熟悉鏡哥的朋友都知道,我家兒子剛讀高中,學習任務很是繁重,鮮有休息時間,從8月中旬開始軍訓至今近1個月的時間里,僅8月底軍訓結束后在家休息了兩天,正式開學至今的半個多月里,孩子沒有過一個周末,連續學習了3周。
今天兒子終于放假了,多日未見十分想念,我這老父親上來就給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還險些掉了眼淚,矯情......
兒子回來了,本打算帶上老人孩子回老家走親訪友,畢竟孩子好久沒見老家親人了。
誰知兒子告訴我,9月17號中午就要去學校。
我很詫異,17號才是中秋節,怎么學校就要開學呢。兒子當然也很不解,但又無可奈何。
所以,什么是共情,什么叫“同仇敵愾”,馬光遠的一席話,道出多少人的心聲。
真想說一句,馬先生,配享太廟。
調休,本是當年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用上拆下借的方式湊出一個5-7天的長假,給大家充足的時間去玩耍,去旅游,去浪,順便拉動下內需。
最早的調休也不像今天如此復雜,印象里一年里也就兩回,不影響大局,老百姓高興了,經濟發展了,一派欣欣向榮,和諧共生。
但不知怎么了,隨著時間線的拉長,調休變得越來越復雜,甚至在今年出現了一個月調休5次的奇觀,難怪馬光遠都看不下去了,直斥調休制度。
調休,曾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事物,現如今幾乎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是,如此惡評如潮的調休制度,為何還不取消呢?
其實背后邏輯很簡單,你不要真以為是湊個長假讓你好好玩,實際是讓你們“集中力量花大錢”。因此,只要老百姓逢長假就大手大腳地花錢,調休就不會取消。
但凡有一半人不再如此消費,調休自然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成為歷史的記憶。
也有人理想地表示,調休還不如把長假拉得更長,并強制帶薪休假,誰不落實就處理誰。
道理都懂,但現實是,有幾個落實了,有幾個真被處理了?這是個很無解的問題,至少目前無解。
其實人們并非真正反對調休,而是反對無節制、不科學的調休。
適當的調休不僅可以拉長假期長度,增加假期體驗感,對個人工作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怕就怕調來調去,成了今天這樣,八月十五就要離家遠行,獨留年邁爹媽四目相望,無盡感傷。
假日辦,真的該放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