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廣軍律師
“貝碧嘉”剛離開不久,臺風“普拉桑”已于今晚在浙江登陸。臺風來臨,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固然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是法律責任風險。
一、個人防護:人身安全第一
臺風來臨時,首當其沖的是對人身安全的威脅。強風、暴雨、洪水、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接踵而至,因此,提前做好防護措施至關重要。
1.隨時關注天氣預報,注意臺風變化趨勢。
2.注意關嚴門窗,對玻璃門窗和鋁合金門窗采取防護措施,必要時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米”字圖形。
3.切勿在玻璃門窗、簡易建筑、危房、臨時工棚工地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盡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
二、保護財產:合理避險
強臺風、強降雨往往會對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尤其是房屋、車輛及室外設施。保護財產安全,同樣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1.個人家庭和機關企事業單位也要做好財產保護,貴重小件物品、重要文件等應妥善保管,可放置于防水、防潮的容器中。對大件物品進行固定,防止因風力過大而損壞。車輛盡量選擇停放安全地帶。
2.提前購買或確認已購買的財產保險范圍,如果遭受損失,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固定證據,確保能夠得到相應的賠償。
三、法律責任: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
應對臺風,除了注意人身和財產安全外,法律責任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1.不能忽視安全注意義務。如因個人疏忽或故意行為導致建筑物倒塌、物品墜落、樹木折斷等事故,并造成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2.切勿非法占用應急通道。在臺風期間,應急通道是生命通道,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占用。擅自停車、堆放雜物等行為不僅影響救援車輛的通行,還可能因延誤救援而承擔法律責任。
3.注意核實傳播的信息是否真實。臺風期間,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但真偽難辨。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傳播未經核實的虛假信息,可能引發社會恐慌,擾亂公共秩序,從而觸犯法律。
臺風來襲,在做好個人防護和財產安全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法律責任風險的存在。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臺風帶來的損失和危害。
特別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所在機構立場,亦不應當被視為出具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見或建議。如需轉載或引用文章中的任何內容,請聯系作者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