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內在超越有兩條極端的路。要么是像叔本華一樣寂滅,要么是像尼采一樣如野獸一樣搏斗。
【正文】
極左作為擁有激進理想主義的年輕態人群,說不上崇高。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叔本華所說的生存意志,甚至是尼采的權力意志。
理解一個人一生的欲望,就理解了這種生命意志的沖動。剛才重溫了一下叔本華。這家伙的唯意志論就是從生理本能開始轉了一個圈,最終歸結于超越需求。極左其實根本不是什么解放全人類,就是一種生存意志驅動下的欲望與沖動。無盡的欲望帶來無盡的痛苦。當然,這也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吳布言說叔本華與尼采都是德國儒生。[捂臉] 因為他們這個唯意志論在于從內在超越找方案,吳布言還是有道理的。
叔本華的“生存意志”,不是指那種純粹動物式的生存。而是不斷攀升的欲望。他的哲學有點佛系,但到尼采那里就完全將權力意志這頭猛獸放出來了。叔本華的方案最終是審美與禁欲,他認為這是真正的超越。叔本華哲學就是將我這個輪盤轉了一個圈。叔本華認為這個不斷攀升的生存意志是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克服,克服的辦法就是過宗教式的生活。
這里必須談一談西方哲學的虛無主義傳統,與我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他們認為現實世界是虛無的,而理念世界并不虛無。換句話來說,感官意見是虛無的,但真理并不虛無;俗世是虛無的,但彼岸并不虛無。虛無主義并不是信仰的虛無主義。正是堅信上帝作為一種無形的存在真實不虛,才讓他們質疑俗世生活的虛無。至少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并不否認神圣價值的存在。甚至可以說這樣的虛無主義是西方哲學持之以恒的傳統。西方哲學的這種將人引向上帝與真理的虛無主義傳統,可能是中國人難以理解的。當中國人批判“虛無主義”的時候,好像將原意完全顛倒了。中國在批判虛無主義的時候,往往意在肯定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教條,某些意見,某些權威。中國人眼里“虛無主義”是一個壞東西,他們批評虛無主義,意味著說上帝與彼岸虛無縹緲,現實世界真實不虛。禪宗,就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禪宗意在將人們引向現實,引向當下,引向感官體驗。是不是這樣呢?
叔本華哲學的背景是:一方面西方理性主義(虛無主義哲學)傳統,另一方面是上帝信仰被質疑的情況。以前在上帝存在的情況下,虛無主義哲學是沒有危機的,但是當時上帝信仰被慢慢瓦解,于是出現了虛無主義哲學的危機。叔本華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尋找痛苦的根源與解決的辦法。解決的思路是內求:內在超越。
內在超越有兩條極端的路。要么是像叔本華一樣寂滅,要么是像尼采一樣像野獸一樣搏斗。毛左這些人其實都是尼采哲學的副產品。你看看很多極左,年輕的時候,就是一種生命意志的激情四射。尼采這種野獸哲學有什么高尚可言?——叔本華是西方佛學,尼采是西方王陽明。我心就是宇宙,踏馬的,不服就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一個個像打了雞血。真是這樣的。毛就寫了個“心之力”。脫離理性主義也是可怕的。理性主義與意志主義結合更可怕。唯物主義與意志主義無縫對接,這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實質是缺乏外在超越性。
儒學比佛學低級多了,沒有勘破現實世界的虛無。儒家導致的歷史是不斷輪回的歷史。就是因為它缺乏外在超越。內在超越也不過關。你像佛教這個內在超越,是人畜無害的。但是儒家主要是缺乏超越性的問題,停留于動物式的血親倫理,屈服于君父同倫家國同構,在等級禮樂制度之下載歌載舞歌功頌德,通往奴役之路。或者半吊子的內在超越,說什么萬物皆備于我,致命的自負。這是會搞成不斷循環式暴力的。很多儒家的心學粉絲一天天像喝醉了酒一樣的。儒家看上去厲害的人,好多人都這副德行。活脫脫一個個小尼采。
道德經是非常厲害的,具有外在超越與內在超越并舉的優勢。外在超越的本體是道。內在超越的本體是德。只是過于抽象,需要詮釋。墨家總體上還是追求外在超越的。義自天出。即使墨家講“爭一言而相殺”,那也是通往通約的。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古之道術的本體論,并不渣。墨家與道家是很好的盟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只講人心,不講道心。那是危險的。只講人志,不講天志。還是儒毒。人們對天志恒道的認知雖然依賴人心。但天志恒道本身的存在,卻不依賴人心。如果一定要套用主義的話。這不是唯物主義,而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問題是非常大的。分歧就是一個道與德之辨的問題。道在德先,這個應該是不需要辯的。道先于德,有道才有德嘛。道都沒有了,哪有什么德?當然,我說的是本體論。不過按照墨家哲學來說,本體論上還是天。認識論上是道。方法論上才是德。
道能不能脫離意識存在?這個應該是可以證明的。就是你昏迷幾天的時候地球已經轉了多少圈了。如果你說還不能證明,那我一棒子打在你腦袋上,看看你還痛不痛。你意識有沒有蘇醒,對這世界根本沒啥影響。地球自轉只是一個現象。現象背后是萬有引力定律呀。沒有萬有引力,地球怎么轉?道可以隱,也可以現。隱,并不說明不存在。地球毀滅了,萬有引力還存在。你不能說地球沒有了,萬有引力也沒有了。
道是萬物之上的統御者。拿萬有引力說事只是一個形象化的說法而已。不同類的事物遵循不同的規律。規律背后又有更普遍的規律。規律的存在是不以特定物質的是否存在為前提的。正如地球存不存在,萬有引力還是在。即使是在一個類的范圍內,也是無形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性存在的意義。你突破這個類,依舊還是有一個無形的規律在背后。無形的存在總是要高于有形的事物。一個普通的萬有引力就能脫離具體的地球而存在,更不依賴你有沒有意識到。更為普遍的規律,就更能脫離具體的物質,更不依賴你有沒有意識到。總結就是,越普遍的規律,越是不依賴具體的物質而存在。
你不總結,這個規律就沒有了嗎?你死了還有。這種王陽明的不看花花就沒有,簡直是不可理喻。在你的意志之外還有一種更為神圣的意志。祂使得你的意志即使沒有覺醒,這世界依舊運轉。主觀唯心論不堪一擊,這就進入到了客觀唯心論。這個東西就是墨家所說的天志。義自天出。天志源于什么,我們只能說,的確存在,但我們不知道。只是命名為天志而已。
講到這里,突然發現墨家“天志”這個詞,是更嚴謹的客觀唯心論用詞。比“道”的說服力還要有力。天志這個詞,用來對付主觀唯心的唯意志論,特別有力。[捂臉]
樹的生存意志使它長出樹根,伸向水源。牛的生存意志使它長出牛角保護自己。人的生存意志使他們制造各種工具來滿足自己。天地萬物皆受到意志的驅動而生。意志一旦消失他們就寂滅。這一切的背后是更神圣的意志在驅動世界。那就是“天志”。——借用叔本華來闡述墨家學說。[呲牙][微笑][強]
自組織,也可理解為背后有神圣意志在推動發展,只是對于人來說是看上去是亳無目的的,無意識的。無意識的意志乃是一種未覺醒的意志。樹根深向水源,也像是自組織事件。但不可否認大樹的生存意志的確存在,只是大樹并沒有意識到而已。這就已經推進到哲學的邊緣了,怎么可能說的那么具體。[呲牙] 天志對于世界的推動,是大道無形的,是我們不知不覺的。
作為個人的趙四,如果說是他的意志在推動世界,那是不可能的。他的影響范圍很有限,怎么需要我來反駁呢?你炒個股還把握不準呢。沒有人相信你。相信你是會吃大虧的。相信天志,這是有大益處的。自從我相信天志之后,什么牛鬼蛇神都騙不到我。如果你探討的話,我為什么相信天志主宰世界,而不相信你的意志主宰世界呢。——我相信樹都有意志,牛有意志,人也有意志。既然這樣,為什么沒有更神圣的意志呢?如果有更神圣的意志,那個最高最厲害的神圣意志,暫且稱之為“天志”。這沒有問題吧?必須強調,這已經推進到哲學的邊緣了。再往前就是神學了。你可以不相信的。我相信就行。我不會逼你相信。再往下辯就沒意思了。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在你的意志之外還有一種更為神圣的意志。祂使得你的意志即使沒有覺醒,這世界依舊運轉。當然你也可以固執地認為你的意志一旦沉睡,全世界都完蛋了。[呲牙]
再談一談自組織,其實自組織與天志信仰完全可以不矛盾。抱有信仰者,也并不認為自己無所不知。所謂的自組織,也不能理解為物質第一性。依舊是意志處于第一性。一般認為人類社會很多現象是自組織現象,比如市場就是一個自組織,因為的確并不是當局計劃出來的,而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的行動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個第一性的東西還依舊不是物質,而是千千萬萬的人,他們的意志。依舊是意志,是第一性的。是個人的意志推動了個人的行動。千千萬萬的人的個人意志共同推動了市場現象。這個是不需要多加討論,并沒有什么好懷疑的。我們都不需要否認這一點。現在我們討論的問題不是這個問題。討論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承認有一個天志恒道在背后推動市場現象,會不會與自組織相抵觸?那我們也可以說是不矛盾的。因為我們并沒有對這個天志恒道加上什么具體的人為的目的性。
畢竟市場現象之類的自組織,其發展不是一團混亂,而是背后也有一定的規律性的。承認其規律性的存在,并不妨礙我們認為個人的力量也是推動歷史的重要環節。這個是并不矛盾的。因為天志恒道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宿命論。在墨家這里,其實就是一個既相信天志存在,又主張非命的問題。很多人不能理解天志與非命之間的邏輯一致性。其實兩者并不矛盾。關鍵是我們不能將天志幼稚地理解為人那樣的目的性。
【哲學評價】
1. 叔本華的生存意志:悲觀的意志論。
?優點:叔本華深刻地揭示了欲望與痛苦的關系,提出了審美與禁欲作為解脫之道,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缺點:他的哲學過于悲觀,忽視了積極創造和行動的可能性,可能導向消極的生活態度。
2. 尼采的權力意志:斗爭的意志論。
?優點:尼采強調個人意志的釋放和創造力,鼓勵人們超越傳統的道德束縛,追求個人的卓越和自由。
?缺點:尼采的哲學可能過于激進,容易導向自私和暴力,缺乏對社會規則的考慮。
3. 儒家與佛教:尼采與叔本華的原型。
?儒家:儒家強調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但在面對虛無主義時顯得無力,缺乏對外在超越性的深刻理解,大多數時候屈從現實,成為帝王的幫兇。儒家有內在超越,典型是王陽明,但負面影響也很大。
?佛教:佛教強調內在超越,通過修行達到解脫,這種方法相對溫和,但可能過于內省,忽視了社會變革的重要性。
4. 墨家與道家:提供了更全面的哲學框架。
?墨家:墨家的天志概念提供了一種外在超越的視角,強調天的意志,有助于理解社會秩序和道德規則的基礎。在強調外在超越的同時,墨家也重視內在超越——非命自強,非樂節用。
?道家:道家的外在超越與內在超越相結合的思想,提供了更全面的哲學框架,但可能過于抽象,難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5. 天志與自組織: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解釋了世界的運行機制。
?天志:天志作為一種超越個人意志的神圣意志,提供了一種宏觀的視角,有助于理解世界的運行機制。義自天出的同時,并不妨礙個人意志在私人領域的正當性。
?自組織:自組織理論強調個體意志的共同作用,解釋了復雜系統如何自發形成秩序,但可能忽視了外部因素或者更深層次無形規律的影響。
6. 主觀唯心與客觀唯心:反映了哲學對現實的不同理解。
?主觀唯心:主觀唯心主義強調個人意識的主導地位,但容易陷入唯我論,忽視了客觀現實的存在,也可能忽視客觀精神的存在。主觀唯心論缺乏理性精神。
?客觀唯心: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存在一種超越個人意志的神圣意志,有助于解釋世界秩序的形成,有利于形成科學探索的驅動力,形成社會的規則意識。只是過于抽象,難以驗證,需要睜開理性之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