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實踐能力,提升基層農業生產水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直屬黨支部創新黨建工作方式,以“黨建為舵桿,引領業務航向”為指導,提出了針對性培訓計劃。該計劃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方式,打破當前黨員干部理論功底強、實踐經驗不足的困境,聚焦技術瓶頸,助力技術攻關,破解棉花生產中的難題。
黨員干部現場解答農戶種植問題
一線練兵,破解棉花生產技術瓶頸
此次活動依托沙灣市雙泉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新疆仟朵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烏蘭烏蘇農業氣象試驗站等資源,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在棉花生長的關鍵節點進行調研。通過深入調研、田間實驗,他們針對棉花生產中保苗難、塑性難等問題,提出了實地解決方案,有效緩解了生產中的“卡脖子”難題,為新疆棉花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技術支持。
構建實踐育人矩陣,培養高素質黨員隊伍
針對黨員干部“理論高、實踐少”的現實情況,黨支部以個性化培養為核心,依托合作社和氣象站的實踐平臺,量身定制培育方案。通過開展微課堂、田間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結合黨員的專業背景和發展需求,既增強了干部的理論與實踐能力,也提升了農業技術在基層的實際運用。
“云黨建”平臺助力技術下沉
創新黨建形式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支部首次嘗試建立“云黨建”平臺,通過技術在線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解決了農業生產末梢技術難以落實的問題。通過平臺,黨員干部實時跟進棉花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并以問題為導向,形成針對性技術方案。
“三個合作模式”推動基層服務
黨員干部通過與沙灣市農業農村局、合作社社員合作,組建了“紅帽微服務站”,為棉農提供關鍵節點的農業技術支持。結合現場講解與集中培訓,不僅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業務能力,還及時解決了棉花生產中的問題。
黨員干部田間合影
通過此次黨建引領的實踐活動,黨支部黨員干部深入農業一線,解決了棉花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瓶頸,提升了基層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此次行動不僅為棉花增產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今后“三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 賈爾恒·伊力亞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